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市場分析 > IBM再創奇跡!碳納米管邁出取代硅第一步

        IBM再創奇跡!碳納米管邁出取代硅第一步

        —— 可以替代傳統芯片中的硅從而更深入地推進半導體制造工藝
        作者: 時間:2012-10-29 來源:網易科技 收藏

          藍色巨人的科學家們再次展示了他們雄厚的科研實力:歷史上第一次,使用標準的主流半導體工藝,將一萬多個打造的精確地放置在了一顆芯片內,并通過了可行性測試。多年來,人們一直期望找到一種新的材料,可以替代傳統芯片中的硅,從而更深入地推進半導體制造工藝,獲得更小、更快、更強的計算機芯片,則邁出了用在此領域投入商業化應用的第一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38262.htm

          作為一種半導體材料,有著很多優于硅的天然屬性,特別適合在幾千個原子的尺度上建造納米級,其中的電子也可以比硅更輕松地轉移,實現更快速的數據傳輸,納米管的形狀也是在原子尺度上組成晶體管的上佳之選。

          的成果證明了,人們可以在預定的基底位置上用大量的碳納米管晶體管蝕刻集成電路,其中隔離半導體納米管、在晶圓上放置高密度碳材料設備尤為關鍵,因為最終商業性芯片是需要集成數以幾十億晶體管的。

          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只能同時放置最多幾百個碳納米管,遠遠無法投入商業化。IBM則利用離子交換化學理論研究出了一種全新的方法,能夠精確、可控地在基底上按順序放置大量的碳納米管,密度達到了每平方厘米大約十億個,比之前的成果提高了兩個數量級。

          IBM首先給碳納米管涂上一種表面活性劑(想象成使之更易溶于水的“肥皂”),然后用化學處理過的氧化鉿(HfO2)和二氧化硅(SiO2)制作基底,其中溝槽部分使用氧化鉿,再將基底放到碳納米管溶液里,納米管就會通過化學鍵附著到氧化鉿溝槽里,而基底的其他部分仍然是“干凈”的,最終得以在單個芯片上制造上萬個晶體管。

          由于這種方法兼容標準的半導體制造工藝,大規模拓展和測試也更加簡單。

          當然了,這仍然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碳納米管究竟何時能夠取代硅,只能慢慢期待了。



        關鍵詞: IBM 晶體管 碳納米管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勐海县| 福清市| 社会| 蓝山县| 阆中市| 霍邱县| 普兰店市| 临清市| 贵德县| 灵丘县| 江门市| 仁布县| 额尔古纳市| 林州市| 北宁市| 讷河市| 东台市| 通化县| 锡林浩特市| 四会市| 静安区| 罗源县| 塔城市| 西畴县| 沈丘县| 任丘市| 毕节市| 监利县| 阿克陶县| 蒙山县| 中山市| 闸北区| 龙川县| 东城区| 建宁县| 衡阳市| 沐川县| 鲜城| 嘉荫县| 阿拉善左旗| 尤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