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人生同樣的起跑線前
今年競賽規則的改變,從比賽現場看是非常成功的,在技術交流會上,卓晴老師也特別問大家一個問題,是否希望明年電磁組有專門的車模,而不是用四輪車模改裝,這也說明明年電磁組還很有可能繼續直立的賽制。而作為當天很有觀賞價值的比賽,電磁組的直立賽車是讓很多并不了解智能車的人感覺最新奇的一個環節。同樣,在今年的比賽中,快樂成為一個很重要的話題,教育部官員的致辭中,也提到了動手中感受快樂。現場我們也看到,在電磁組比賽的等待期,南師大的志愿者和參賽選手席地而坐,彼此聊天交流思想,成為緊張的賽場中相當溫馨的一個畫面。
年輕人的聚會
瞬間的賽道上的舞蹈
全場速度最快的北科大攝像頭隊有位來自孟加拉國的選手,在華北區之后的報道中我也提到了,這次在技術交流會上大家也見到了這位能說些漢語的外國選手,這也許是智能車競賽邁向國際化的一個起點。而中南民族大學和常熟理工學院的兩個特等獎則讓我們看到更多學校在本屆規則改變的競賽中嶄露頭角,沖擊傳統強隊并且挑戰成功。其實不止是這兩所學校,在賽場外特別制作的參賽高校的展板上,我們看不到清華大學的影子,也看不到其他一些頂尖理工科高校的名字,反而一些以前并不熟悉的高校名字涌現在眼前,這也說明一個問題,智能車競賽不是那些重點高校的專利,只要你肯努力,只要你愿意在這上面花心思,投入精力,你就可以如高考之前一樣,與任何人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用加倍的付出來打敗他們超越他們,成為這個賽場的主宰者。也許,這才是這屆比賽給我帶來的最大感觸。
北科大攝像頭組隊員在全場關注下試車
在技術交流會上,有些同學用了半年做智能車,有些人已經投入了1年,有些人甚至投入兩年或者更多,在智能車競賽的舞臺上,快樂和興趣是永恒的,友誼是必須的,而成績則是付出之后水到渠成的結果。
誰說智能車參賽者都是技術屌絲,創意組的優勝者決賽解說的就是這個選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