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專題 > 我國發展CPU的技術路線與戰略取向

        我國發展CPU的技術路線與戰略取向

        作者: 時間:2012-06-28 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 收藏

        1、技術路線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34051.htm

          (1)“國際兼容,自主可控”是我國發展的可行途徑。國際兼容是指獲得指令集的架構授權,可利用成熟商用的生態系統;自主可控是指內核完全自主設計、自主掌控。

          (2)“指令包含,擴展創新”是過渡到完全自主的發展策略。現階段可以策略性的發展包含國際主流架構的自主指令集作為過渡。即在自己指令集基礎上,完整地包含另外一個主流架構的指令集。如C*core或眾志,可以在自己指令集基礎上,完整地包含另外一個主流架構的指令集(Power或X86),如此,成熟架構上面的生態系統能直接應用于這個特殊架構之上(反之則不然),軟件生態系統的問題應該迎刃而解。

          (3)積極爭取ARM架構授權。目前我國CPU企事業單位已經獲得了X86、MIPS和PowerPC架構的授權,相關兼容產品已經或正在實現產業化應用,證明我國企業獲得這三種CPU的架構授權在技術和商業操作上是可行的。但是唯一沒有獲得的是最有前途希望的未來可能成為主流CPU 架構ARM的授權。ARM架構的生態系統更加完善,我國企業在ARM處理器的應用開發上取得了大量成果,因此取得ARM CPU的架構授權是較為理想的方案,應成為下一步積極爭取的重點。

          (4)加強對前瞻性技術的研究與開發,跟蹤具有突破性、顛覆性的新的處理器設計理論、方法和技術,并適時給予支持,搶占新一代技術制高點和發展先機。

        2、戰略取向

          現階段在主要的商業化領域(桌面CPU及嵌入式CPU)堅持走國際兼容路線,在關系到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的特殊領域(高性能計算及服務器應用)進行完全自主CPU的研發和相關生態系統建設;并大力發展自主指令集,搶占未來先機,最終實現CPU的全面國產化和國際化是我國發展CPU的戰略取向。

        3、發展建議

          在發展策略上堅持“抓兩頭,帶中間”,爭取在未來3-5年內在高性能通用CPU和嵌入式CPU的研制和產業化方面率先取得突破,通過技術積累和市場培育蘊積力量,抓住產業變革契機,適時推動計算機用CPU實現大發展。具體建議如下

          (1)在推進兩化融合和信息化建設中出臺CPU國產化支持政策

          在目前國產CPU已經基本可用的情況下,未來2-3年是國產CPU突破產業化瓶頸的關鍵期,建議政府應從安全自主可控的角度,從軍隊信息化、政府辦公、以及國家關鍵應用行業(公安、電力、通信、金融、教育等)市場入手,在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和信息化建設中,進一步明確政策導向(如建立安全標準等級,對高安全等級的強制采用全國產一體化系統,從而為國產CPU的應用明確細分市場),由此可迅速帶動國產CPU產業鏈的形成,促進下游廠商專注于國產CPU產品的研發,形成有利于國產系統發展的市場競爭格局。

          (2)圍繞國產CPU生態系統建設,增設國家重大專項課題

          建議國家重大專項以行業應用和市場需求帶動,設立由整機廠商牽頭,軟硬件廠商共同參與的課題專門支持國產CPU的應用推廣。從橫向拓展變為縱向整合,并在相關行業給予明確的市場與政策支持,從而在我國關鍵行業建立完備的國產CPU生態系統。

          (1) 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為國產CPU尋找應用切入點

          云計算、物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應用模式為國產CPU帶來了新的市場機會。國產“大CPU”具備低功耗、高密度、性能適中、IO吞吐量高、安全等特點,正好適合于云計算與云存儲類應用,并且基于Linux的云服務器平臺使得國產CPU的應用兼容性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建議從安全自主可控的角度入手,為云計算中心的安全等級制定標準,為國產CPU尋找適合的應用切入點,從而使國產CPU在云計算等領域抓住市場機會,實現產業突破。

          (4)通過制定法律法規,保護國產CPU自主知識產權、促進國產CPU產業化發展

          由于我國是CPU領域的后進國家,過去在知識產權方面處處碰壁,處于十分被動的地位。而隨著我國CPU核心技術的快速發展,自主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急需圍繞自主創新來制定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規,保護國產CPU自主知識產權,并促進國產CPU的產業化發展。該法規體系應包括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技術標準的推廣應用,圍繞政府采購自主創新的產品,以及企業實行自主創新工作給予的優惠政策等。以法律形式對自主創新的相關內容加以規定,依法保障和促進國產CPU的產業化進程,將是國產CPU迅速走上良性發展道路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 CPU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州市| 洪雅县| 岫岩| 芦溪县| 开鲁县| 兴山县| 赤峰市| 赤壁市| 永福县| 伊春市| 舞钢市| 攀枝花市| 蛟河市| 赤壁市| 凤台县| 揭西县| 溆浦县| 北海市| 青岛市| 正蓝旗| 台安县| 库伦旗| 贡嘎县| 镇远县| 峡江县| 晋城| 宜州市| 定远县| 尉犁县| 安吉县| 台北县| 华安县| 斗六市| 绍兴县| 弥勒县| 高碑店市| 沙洋县| 长顺县| 墨玉县| 三河市| 乡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