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監管電子垃圾:中國廢棄手機將增7倍
賴蕓:電子垃圾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的化學物,包括重金屬鉛、水銀、鎘,這些重金屬會影響人體的中樞神經、血液循環系統、腎臟功能等;電子垃圾的塑料含有溴化阻燃劑,會干擾人類的荷爾蒙系統;溴化阻燃劑及經常使用于電子產品的聚氯乙烯(PVC)經燃燒后,會釋放出致癌物質二噁英。這些有毒物質都會長期累積于環境之中,并有可能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32545.htm當然,這些危害是否發生,與電子垃圾拆解處理的方法和工藝有關。電子垃圾如果是送入正式的有資質的公司,處理得很規范很科學,其產生的危害就小一些;如果是進入原始的手工作坊,通過酸洗、焚燒或者烘烤等方式進行處理,其危害就很大,比如在廣東貴嶼,空氣、土壤和重金屬污染十分突出,媒體報道已經很多了,可謂觸目驚心。
規范與回收體系待建
《21世紀》:如何解決電子垃圾的問題?
賴蕓:在前端的電子產品的生產環節,主管的工信部應當加強監管,強制企業在原材料選取上減少使用有毒有害物質,這樣可以從源頭上減少電子垃圾的危害。應該說,這一環節的空間很大。
其次,在終端的電子產品處理環節,應當建立一個有效和規范的回收體系,促使更多的電子垃圾進入正規的處理廠。這個環節是最難的。
《21世紀》:為什么說建立規范的回收體系是最難的?
賴蕓:目前,居民產生的電子廢物的回收方式主要有正規與非正規兩種渠道,正規渠道指交給專業回收處理公司及政府指定的固廢管理單位,非正規渠道主要是個體商販在社區的回收,往往容易流入到落后的拆解作坊進行處理,造成污染環境。而電子產品二手市場與維修市場大多處于正規與非正規間的灰色地帶,沒有得到有效的監管。
在很多研究、媒體報道中,非正規渠道一直是居民電子廢物回收的主要渠道,所占比例高達60%。因此,要改變這一狀況,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21世紀》:對此,你有哪些建議?
賴蕓:值得一提的是,“以舊換新”是一個很好的工具。以北京為例,北京自2009年在全國率先啟動家電“以舊換新”工作,為電子廢物的正規回收渠道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作用,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到,如今政府推動的家電“以舊換新”已經占到45.9%,高于直接賣給回收小商販的43.9%。如果政府繼續進一步推動以舊換新工作,加強電子廢物危害的意識宣傳,我們完全可以建立一個正規的回收體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