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進口液晶顯示板量增價跌
—— 中國彩電企業可能重復CRT時代“一直在追趕、一直在落后”的窘境
隨著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和利好政策的雙重作用,促使需求激增,也大幅刺激了國內對液晶電視和液晶顯示器的需求。據海關統計,2011年,四川進口液晶顯示板326.7萬片,價值4.1億美元,分別比2010年大幅增加93.2%和增長23.4%;進口平均價格為每片126.3美元,大幅下跌36.1%。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28391.htm據成都海關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0年5月開始,全球液晶面板價格進入新一輪下降周期,在經歷了連續18個月的下滑后,終于在2011年10月停止了下降趨勢,到12月保持了連續三個月的價格穩定。但在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政策退出后,2012年國內市場將出現增長停滯甚至下滑,全球液晶面板企業普遍陷入虧損泥潭,2011年12月索尼公司將持有的S-LCD公司股份全部轉讓給三星,退出了連續8年虧損的液晶面板業務。國內的液晶面板巨頭京東方、華星光電等企業2011年度紛紛出現巨額經營性虧損 。但國內面板廠商仍未停下擴張步伐,給全球液晶面板價格帶來更大的下跌壓力。
此外,OLED已經成為下一代核心顯示技術,三星、LG、索尼,以及三菱等日韓公司在該領域已經占盡先機,部分企業已建成OLED生產線,并已達成量產,OLED極有可能在2015年進入普及期。而國內正在建設的高世代面板線收回投資成本大概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中國彩電企業可能重復CRT時代“一直在追趕、一直在落后”的窘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