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翀:解讀Intel Ultrabook戰略
第三,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Ultrabook戰略有利于Intel進一步鞏固Intel聯盟。在PC領域,幾乎所有相關廠商,都在Intel的聯盟中,不過,隨著iPad的沖擊,聯盟變得似乎沒那么穩固了,而聯盟中許多廠商也和Intel同樣受到了蘋果的沖擊,包括Microsoft這樣的操作系統廠商,HP、聯想、Dell這樣的PC整機廠商。在Ultrabook戰略中,Intel強調個性化,這將要求其必然要與合作伙伴建立更緊密的聯系,同時也為合作伙伴鞏固,甚至搶占iPad市場提供了機會,在這方面,相信這些老弟兄和Intel是“同仇敵愾”的。在Ultrabook戰略中,Intel為合作伙伴提供技術支撐,讓他們在于iPad的競爭中多一些籌碼,加之Intel長久以來在理念營銷、產品推廣方面的強大支撐,相信,很多合作伙伴會加入到Ultrabook陣營中來,這也將讓Ultrabook戰略又多了幾分勝算。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20816.htm當然,Ultrabook戰略也面臨不小的挑戰:
首先,撬動整個產業鏈需要強大的力量。Intel一直是PC產業的引領者之一,其與Microsoft珠聯璧合的Wintel聯盟一直左右PC產業的發展。在Ultrabook戰略中,雖然PC領域積累的OEM廠商資源仍可復用,但Intel需要整合的資源更多了,包括移動操作系統廠商、平臺和服務供應商等。作為底層的IC供應商,Intel想要撬動如此大的產業鏈,并讓大家團結在他周圍,的確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不過,只要概念引領的成功,相信整合產業鏈資源也不是多大的問題。
其次,引領創新,卻不是主導創新的模式有一定風險。Ultrabook提出了一種創新的產品模式,但最終產品究竟創新到什么程度,并不是Intel可以完全把控的,這個還要發揮產業鏈各環節企業的智慧,Intel的技術和理念讓很多創新成為可能,但不完全等同于做出來的產品就能打敗iPad,例如,如果OEM廠商不給力的話,會讓Ultrabook產品的理念創新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而這不是Intel可以完全左右的。
所以說,Ultrabook相當于搭了一個大平臺,提供可以讓合作伙伴自由發揮創新意識的技術,但成功的前提是大家都像Intel一樣給力。
再次,轉變模式會帶來挑戰。Intel以通用CPU見長,提供標準化的產品,在推廣方面與合作伙伴緊密合作,但在技術層面上,合作并不很多;在嵌入式領域,IC廠商和整機廠商的合作相對緊密,同樣的IC產品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個性化需求,同樣的IC產品也可以以各式各樣的終端形式呈現出來。在Intel的大戰略中,未來的發展重點將是滿足個性化需求的SoC產品,這就要求Intel在技術方面,與合作伙伴有更深層次的合作,在產品開發、解決方案設計,以及后續技術支持和服務方面下足功夫。這樣的合作模式與Intel之前的模式差別較大,Intel需要調整大戰略,這無疑也將是Intel面臨的一大挑戰。
總的來看,Ultrabook戰略,是Intel經過深思熟慮后的大戰略轉型,以Intel的技術優勢為出發點,充分考慮了市場需求的變化,特別是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可以說,Ultrabook給了大家更多的期待,特別是在這個買臺iPad都2到要挨打的市場環境下。
uBook Vs. iPad
楊敘先生說,Ultrabook目前還沒有中文名字,個人以為,為什么一定要有中文名字呢?iPad這樣的名字也沒有影響其占領中國市場,為什么不索性就叫“uBook”呢?
uBook可以理解為兩層含義,一是超級(Ultra)Book,彰顯技術和功能之強大;二是你的(You)Book,彰顯個性化。
未來的市場,有可能將是我(i)Pad,你(u)Boo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