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應用市場卻遇冷
深圳LED產業始于上世紀90年代初。經過十幾年發展,深圳LED產業2007年實現年產值150億元,2008年200億元,2009年245億元,產業規模以年均超30%的速度增長。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1289.htm深圳已有各類LED企業1150家,注冊資本金30億元,今年年產值將突破400億元,產業規模占全國的30%~35%.目前,深圳已成為太陽能LED燈具全球最大的生產和供應基地、LED背光源全球主要的生產和供應基地、LED顯示屏國內最大的生產和供應基地,LED封裝和特種工業照明國內主要生產地區。按照規劃,到2015年,深圳LED產業年產值將達到1300~1500億元。
深圳LED產業從上游芯片的設計制造,到中游封裝,再到下游的LED顯示屏、背光、照明等方面的應用及配套材料、加工及檢測設備等各個環節,已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深圳LED企業在背光源、顯示屏、太陽能LED應用、特種工作照明等應用領域率先取得突破,使上述幾個領域的LED企業得到了較快發展,如LED背光源領域的偉志電子、帝光電子和深華龍科技,LED顯示屏領域的聯創健和、洲明科技和奧拓電子,太陽能LED應用領域的珈偉,LED特種工作照明領域的海洋王和邦貝爾電子,技術水平處于國內領先,特色優勢明顯。
說到深圳LED市場推廣情況,深圳還沒有大規模使用LED照明。
LED照明包括景觀照明、路燈照明等戶外照明、商業照明、家庭照明燈等戶內照明,以及行政、教育等領域的辦公照明等。在景觀照明方面,目前僅有市民中心的景觀工程使用了LED燈具;在商務照明方面,深圳僅有華強北包括賽格、華強集團、中電等建筑外墻上使用的6塊LED顯示屏,深南大道世紀星源、鳳凰大廈外墻所用大運會倒計時LED顯示屏;在路燈照明方面,按照規劃,到2015年全市45萬盞路燈全部使用LED燈具,但從2009年深圳市開始推廣LED示范工程開始,目前只有光明新區建有兩條LED示范路,其余各區又按規定依各自經濟實力推廣,建成的示范路少之又少;在商業照明和辦公照明方面,深圳目前幾乎還是一片空白。
在LED家用照明方面,深圳更顯得有點落后。7月23日,深圳市節能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姜海勇告訴記者,國家對LED燈具推行補貼政策3年來,“每年在全國節能會議上,我只聽到深圳市沒有完成指標。”深圳市今年由政府補貼推廣的100萬只LED燈,目前只推了30余萬只,剩下的由于推廣資金不足,已停止推廣。相比深圳,上海市今年的推廣指標為500萬只,他們實行市、區兩級政府補貼政策,給每個家庭配發3只,每只1.5元。“按照目前的推廣進程,上海市今年500萬只的推廣指標還不夠。”姜海勇說。
7月19日至21日,記者走訪一些商場和燈具市場時看到的情形佐證了姜海勇的說法。在山姆會員店、宜家、龍華大潤發超市、天虹商場龍華店及蘇寧電器龍華店,記者發現,相比白熾燈和熒光燈品牌多、種類多、數量多,LED照明燈具市場顯得有點冷落,所售品牌、種類少之又少,似乎只是燈具市場的一個小點綴。市場上僅有少數的幾款床頭燈和小夜燈,功率為1W~5W.最為可笑的是,當記者詢問大潤發超市的一名導購員哪里有LED燈賣時,她竟不知LED為何物。
擴大市場遇技術瓶頸
LED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產業熱、市場冷的尷尬局面?
姜海勇認為,一切都是達不到照明市場要求的LED技術惹得禍。散熱、光衰、色溫、顯色等技術瓶頸都是困擾?,F階段LED成本高昂是不爭的事實,高昂的成本是LED進入家居照明市場的最大障礙。LED燈具成本60%集中在芯片上,我國的芯片又基本靠美國、日本、德國、韓國等國和臺灣省進口,致使LED燈具價格高居不下。“沒有政府補貼,估計大多數人都不會使用LED燈。”
深圳市東方富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梅健一直關注LED行業的發展,6月11日,他在接受深圳商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目前LED照明行業有個缺點,那就是魚目混珠。消費者沒有標準來判定好壞。今年5月,國家出臺了一個國標,但這個標準中的顯色指數標準,國內多數企業都達不到。而且,這個標準是指導性的,不是強制性標準,企業生產燈即使不符合標準,銷售也不違法。由于沒有強制性標準,致使現階段LED進入家居照明面臨性能不確定等發展瓶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