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周刊》封面文章:聯想挑戰蘋果?
楊元慶給Rocket研發小組10個月時間,推出一款功能類似iPhone 的智能手機.他發動聯想的高管們為未來的手機起名字,并最終命名為樂Phone.2010年1月7日,樂Phone在美國CES國際電子消費展上亮相.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08752.htm這一次,有了上網本的前車之鑒,他們不希望再出現差錯了.
在此之前,盡管早早宣布已完成對IBM PC的整合,但聯想事實上一直沒有找到控制這家龐大的新公司的好辦法—那些人對這些來自中國的高層管理者并不服氣,而委婉、客套的中國人顯得事事小心翼翼,當時的他們也的確沒有太多的自信.
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聯想的情況就變得糟糕起來,利潤下降,增長率變緩.到了2009年初,聯想竟然遭遇11年來首度虧損,董事會對阿梅里奧徹底失去了信任.這個美國人曾是聯想國際化的一個符號,中國人希望洋教練能夠帶領聯想進行海外擴張.但這個洋教練也許適合帶正規軍,而無法駕馭聯想這樣的雜牌軍.聯想不僅失去了消費類PC業務的發展良機,還在上網本的推出時點上落后于競爭對手.董事會決定楊元慶取代阿梅里奧出任公司CEO,而柳傳志也再度歸來,擔任聯想董事局主席.
跨國公司的管理漸漸喪失了最初的神秘感,而且柳傳志看到阿梅里奧“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職業經理人,因此對這個企業中長期發展的考慮明顯欠缺”.“過去一年我做的最正確的事情就是把楊元慶放到了CEO的位置上.”柳傳志說.
聯想董事會的一些股東對中國人的管理能力一直抱有偏見.柳傳志把楊元慶重新推向管理一線時,遭遇到極大的阻力.“我跟他們反復溝通,甚至還要把權力用上,我是大股東,你再不同意,我跟你急了,因為眼看企業要不行了嘛.”柳傳志回憶說.不過當這關鍵的一關打通后,柳傳志就放心了:“楊元慶班子一建立的時候,所有的老外都積極參加,沒有一個走的.”
原有的聯想手機業務,2007年因為內部的管理問題和受到山寨機的沖擊,業績出現了3000 多萬元人民幣的虧損,阿梅里奧決定把這塊業務賣掉.這讓看好手機業務的柳傳志非常不舍,最后他指示聯想控股旗下的弘毅投資接下了這個公司,希望聯想移動將來獨立上市.到了2009年,重任CEO的楊元慶找到柳傳志,希望把手機業務買回來以推進移動互聯戰略時,柳冒著被指責關聯交易的風險,運作了這項回購.
中國人開始重新掌控這家公司,在聯想最高決策層的執行委員會,中國人現在以5:4的比例占據大頭,陳紹鵬和劉軍重新回到核心決策層.這些聯想的銷售老將被調到了第一線,劉軍負責整個ThinkPad和IdeaPad的產品營銷,陳紹鵬則負責整個新興市場.
劉軍領導的產品集團開始把消費電腦通過IBM的渠道進行擴展,他還借助家樂福和沃爾瑪這樣的零售終端銷售自己的Ideapad系列產品.陳紹鵬則帶領著30多人的銷售團隊在俄羅斯開展了地毯式的營銷,這個市場在聯想并購IBM 之后4年沒有增長,但是在2009年增長了6%.按照陳紹鵬的說法,他們只是復制了以前在中國市場的做法,把合適的產品通過合適的價格賣了出去.這是聯想一貫的傳統:靈活、實用.
“經過前面幾年的學習,讓我們有了最大的收獲,就是我們在中國的成功不是偶然,”楊元慶說,“我們對于用中國的一套打法去贏得海外市場更有信心”.
當然,現在最急迫的還是中國市場.楊元慶希望樂Phone能夠在中國手機市場打開一個缺口.這款產品專門針對中國市場開發.他甚至希望在中國人的用戶體驗上,樂Phone能夠與蘋果的iPhone看齊.
負責樂Phone用戶體驗的王茜鶯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博士,專門研究人機交互設計,是中國人在這一領域中少有的幾個專家之一.她帶領著一幫來自心理學、計算機、管理學、自動控制、工業設計、社會學等不同專業背景的同事來研究中國人喜歡哪些手機應用.
樂 Phone的短信功能開始和iPhone相似,新信息過來會在首頁滾動提示.后來王茜鶯發現中國用戶跟國外用戶不太一樣,中國用戶的短信更具私密性,于是用戶體驗團隊的人就建議技術人員把短信的提醒放到后臺,首頁上可以看到有新信息,但是看不到誰發來的,也看不到具體內容.
“本地化不是在國外我看Google新聞,回到這邊我就看新浪新聞,更重要的是你要針對用戶的使用習慣來為他做調整.” 聯想研究院用戶研究中心總監王茜鶯說.
這些討人喜歡的改動很難稱為創新,基于谷歌Android系統的樂Phone能提供一些與iPhone功能相近的體驗,但聯想挑戰蘋果眼下還是一個噱頭.看中執行力和效率至上的聯想銷售文化,與追求極致創新的蘋果公司的技術文化并不搭調.在新財年的講話中,楊元慶講到了“說到做到,盡心盡力”的聯想之道,也提到了“想清楚再前進、承諾了就要做到、公司利益至上、每一天每一刻都要進步”—沒有一項和技術創新有關.
聯想現在的核心競爭力還在于銷售,樂Phone的營銷戰略簡單概括起來就是:用一款適合中國人的產品,按照中國人接受的價格去占領中國的市場.
柳傳志并不諱言這一點.4月19日的發布會,柳傳志在演講中說,聯想的信心在于 “這是在中國”,他特意感謝了前去參會的公司老板們—阿里巴巴的馬云、搜狐的張朝陽、新浪的曹國偉,并動情地說這是“朋友之間的生死之交”.
這些人不僅僅是來捧場的.對于樂Phone來說,他們是實實在在的合作伙伴.新浪的微博、新聞、樂庫,搜狐的搜狗輸入法,阿里巴巴的支付寶都是樂Phone幾個內嵌的TOP級服務商.這些第三方服務商專門針對樂Phone的系統進行了研發,并和聯想的研發一起進行了后期優化.
按照聯想研究院院長助理田日輝的說法,這種第三方軟件內置有點像當年聯想推出的天禧電腦“一鍵上網”.當時很多人不知道怎么上網,就像現在其實很多人還不習慣用智能手機.賀志強稱樂Phone能整合更多的資源,短期內把第三方軟件的數量增加到1000個.不過這需要聯想手機有好的銷量.
楊元慶說,在成本相近的情況下,如果蘋果要40%、50%的毛利率,聯想只要20%的毛利率.而聯想能獲取多大的利潤空間,最終還將取決于與運營商的分成協議.
即便放棄蘋果這樣的高附加值,只拿制造企業水平的毛利率,也不意味著這是一個唾手可得的市場.
中國手機市場競爭的慘烈一點也不比海外市場差,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諾基亞、三星等主流生產商已經贏得了本地消費者的認同,HTC、魅族等手機生產商正迅速成長.盡管回購了手機業務,但相比而言聯想依然只是一個新進入者,除了樂Phone,它在智能手機上還沒有太多競爭性的產品.
不管怎么樣,重心回歸到中國市場的聯想現在有了主場優勢—合作伙伴、運營商、渠道商,甚至政府關系它都能輕松搞定.十幾年前,它就是靠這些優勢把當時的PC巨頭惠普、IBM挑于馬下,這也是它面對蘋果公司最大的一個心理優勢.
iPhone在中國市場上已經有過類似的體驗—廣州市公安局原本已擬好合同打算向廣東聯通采購 500臺左右iPhone,號段都選好了,但當合同呈送上級主管單位審批時,卻接到公安部的檢測通告,稱iPhone安全度不高,無法安裝定制軟件,不適宜相關保密部門使用.這迫使廣州市公安局最后放棄了iPhone.想想看,這樣的事情肯定不會發生在聯想的樂Phone身上.
這一切都讓人感到熟悉.從收購IBM PC業務開始,經歷了5年反復的變和不變,他們終于發現,聯想骨子里還是一家中國公司.
換掉阿梅里奧,是件正確的選擇,但這不意味著聯想不會犯錯;重新聚焦中國市場,也是正確的選擇—很多跨國公司都正在把中國調整為最重要的市場,但也正因為它們都同樣注目中國市場,聯想也要拿出更多的應對辦法.
家門口之戰,不能再有閃失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