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將出臺
民生銀行[7.76 0.13%]電力金融事業部總經理王笑叢對記者表示,新能源發展資金將以民間投資為主,金融機構對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信貸支持水平將大大影響產業的發展狀況。目前可再生能源產業在各大銀行的規劃中,都成為重點支持的行業。目前,可再生能源行業還存在一些困擾銀行支持政策的現狀。以風電行業為例,成本過高、資源可靠性有限、資源的評估體系缺失、相關政策的不到位,都使得銀行投資存在一定風險。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07632.htm規劃旨在避免新能源產業蹈入泡沫和低水平發展的覆轍
據有關部門統計,截至2009年底,中國風電[0.91 1.11%]裝機總量已經突破2000萬千瓦;核電的在建規模達到24臺機組,發展速度居世界之最;太陽能用多晶硅投資超過1000億元。
中國新能源產能過剩的苗頭是否出現?2009年下半年,風電設備和多晶硅產能出現過剩的表態持續出現在中央政府決策層的表述中。
中國已經有18個省份提出要打造新能源基地,上百個城市要把風電、太陽能作為支柱產業。
全國有近50家公司正建設、擴建和籌建太陽能用多晶硅生產線,總建設規模逾17萬噸,產能將達到世界首位。“目前中國已經有70余家企業涌入風電設備制造領域,而全世界風電企業數得上的不過七八家,現在中國投資風電的太多,制造風電整機的企業太多了。”張國寶對此憂心忡忡。
即便如此,有專家預測,在地方政府空前的熱情和資本推動下,相關產業的投資在2010年還將進入一個爆發期。這是因為中國要實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標,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當中所占的比重必須提高到15%,而現在的比重還不到15%的一半,所以地方政府有進一步推動清潔能源發展的動力。 何況,新能源產業已經進入國家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當中,這將是一次更高級的政策紅利。
但是現實中,中國新能源產業在起步階段出現了亟待突破的瓶頸。
光伏電池產業的污染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而且這個領域的原材料和市場“兩頭在外”,受制于人。
風電產業遭遇了上網的難題。風電量與自然界的風力大小有關,因而波動很大。目前,中國的輸變電網只能將風電的比例控制在5%以內,因為如果比例太高,會造成整個電網的不穩定。另外,中國風場主要在西部地區,離耗電大的東部地區很遠,存在著發了電,電網送不出去的問題。內蒙古三分之一的風力發電場處于閑置狀態。
雖然中國有17個省份規劃了核電項目,但是核電一直受核心技術和設備受制于人以及安全因素的羈絆。
中國需要轉變經濟結構,需要給子孫后代留下更多的發展空間,所以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效率尤為關鍵。業界預期,未來中央政府將通過出臺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以及相關的配套政策,一方面鼓勵規范新能源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另一方面也會有打有壓,避免新能源產業蹈入泡沫和低水平發展的覆轍。
成思危認為新能源發展缺乏細致規劃
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最近撰文指出,中國新能源發展缺乏細致規劃。
成思危認為,發展新能源是實現低碳經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措施。我國新能源發展的態勢是可喜的,但是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這個挑戰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目前對于整個新能源的發展,國家還缺乏一個周密、細致的規劃。
第二,我們在新能源關鍵技術上的自主創新還不夠。比如第二代太陽能技術是無晶硅的薄膜技術,我們目前主要是引進;風能發電機現在世界能夠做的最大是5兆瓦,我們國內能做到的還是1.5~2.5兆瓦,3兆瓦剛剛下線,一些關鍵部件我們還不能制造;電動汽車的電池問題目前也還沒有突破。諸如此類的問題都在提醒我們,必須加強在新能源方面的自主創新。
第三,新能源成本普遍較高。風能發電的成本要比火力發電高一倍;太陽能發電成本是火力發電的四倍。
第四,發展新能源一定要踏踏實實,冷靜思考,切忌炒作。
成思危認為要發展新能源,應該從三個層次上解決問題:
第一個層次是技術層次。一定要通過自主創新和引進相結合,在技術上取得突破。這個突破有兩類,一類是短期的、近期的,一類是長遠的。
第二個層次是經濟層次。現在新能源的成本高,怎么辦?一是要通過技術的突破來降低成本;二是要通過計算環境成本來給新能源一定的補貼;三是通過現在國際上所謂的清潔發展機制(CDM),來取得一定的補償;四是企業要考慮如何優化供應鏈,以提高附加值。
第三個層次是政治層次。發展低碳經濟,發展新能源,應對氣候變化,絕對不是一個國家自己可以做到的,這是世界性的問題,所以要加強國際合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