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電視標準熱戰牌照是關鍵資源
——
雖然3G還未上馬,但是作為3G“殺手級應用”之一的手機電視已經受到了熱烈追捧。近日,中國移動宣布其支持流媒體技術標準的手機電視用戶正式突破17萬,并且考慮從明年開始對內容收費。
與運營商的動作相呼應的是,諾基亞、高通等跨國通訊巨頭近日紛紛宣布在華大力推廣其手機電視技術標準,諾基亞甚至準備明年在中國建設手機電視的專用試驗網,以保證其能夠在2008年全面商用。繼IPTV之后,一場手機電視的技術標準大戰即將在中國上演。
諾基亞高通爭相下手
不是冤家不聚頭,諾基亞、高通之所以再次較量,是基于對手機電視巨大市場前景的共同看好。根據專業電信咨詢公司諾盛的研究報告顯示,今年中國的手機電視用戶將達到50萬,市場規模在1300萬元左右,但到2008年,用戶將達到5220萬,市場規模將近13億元。
而在另一家市場研究公司諾達咨詢的研究報告中指出,手機電視業務投資回收周期至少需要3年,因此要想在2008年進入業務高速增長期時確立市場優勢的話,有關公司應該從今年就開始著手進行前期的準備工作了。
這顯然是諾基亞、高通近來積極推廣其手機電視技術標準的基本動機。只有讓自己的技術標準成為行業標準,諾基亞、高通等才能保證在未來的市場份額爭奪中占據制高點。就目前的形勢來看,諾基亞支持的手機電視標準DVB-H已經在歐洲取得了廣泛的接受,內容制作和終端支持陣營龐大,因此在市場化上走在了前面。而高通的MediaFLO 則還在初步的推廣階段,相比之下落在了下風。
與現有手機電視并不吻合
而在中國,手機電視和IPTV業務一樣,其市場之爭實際上也是一場技術標準的較量。誰能成為國家支持的標準,誰就能夠在市場競爭中取得話語權。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以中國移動為代表的電信勢力在手機電視的發展中處于領先地位。目前,中國移動已經能夠在其GPRS網絡上提供手機電視業務,中國聯通在2004年開始試水該業務,并且擁有了一定的用戶規模。據了解,中國移動采用的是H.263技術,可以平穩過渡到3G網絡。
相比之下,諾基亞、高通等的手機電視技術在圖像質量上更具優勢,據稱可以達到目前有線電視的水平。不過,它們的標準都是基于數字廣播網絡的,嚴格來說屬于廣電范疇。如果它們的標準想要進入電信運營商的市場,則需要重新定制手機終端,因而推廣的成本較為高昂,能否為電信運營商接受尚不得而知。
牌照仍是關鍵資源
值得注意的是,在跨國巨頭暗戰不休之時,一股中國力量也在崛起。昨日,國內唯一擁有IPTV及手機電視牌照的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宣布進軍手機電視領域。文廣集團與東方明珠共同投資了一家注冊資本2億元的合資公司,除了整合上海文廣的內容資源外,還將進行專門的手機電視終端生產。
據了解,早在去年10月,國家廣電總局就批準了上海東方明珠進行L波段DMB的技術實驗,這是一種來自韓國的手機電視。與此同時,上海市無線電管理委員會也批準了DMB商業營運的使用頻率。2005年3月,東方明珠在上海地區建立了DMB手機電視技術實驗覆蓋網絡,預計這種DMB手機今年年末將在上海亮相,并于明年上半年推向市場。
東方明珠總經理鈕衛平稱,LG、三星、多普達等手機廠商已支持DMB技術,每臺終端的成本在3000元至5000元之間。
業內人士認為,在手機電視的標準問題上,政策支持至關重要。雖然諾基亞、高通的技術實力強大,但如果不能在短期內整合起運營商、內容商和終端商的相關資源,并獲得手機電視的相關牌照,要想在未來稱霸中國的這一市場將希望渺茫。
(摘自http://www.ednchina.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