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集成電路,人民日報發文
8月22日,科學技術部部長陰和俊在《人民日報》撰文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在“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部分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作出系統部署,是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的關鍵舉措。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是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必然選擇。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密集活躍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發展,基礎研究不斷拓展人類認知邊界,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等前沿技術實現多點突破、引發鏈式變革,推動全球產業結構、經濟形態和人類生活方式深刻調整。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中國信科實現國內首款2Tb/s三維集成硅光芯粒成功出樣、清華大學研發出全球首顆全系統集成的存算一體芯片,太極I光芯片、太極-Ⅱ光芯片接連面世,北大研究團隊在通用伊辛機的構建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而浙大團隊則提出了一種全二維材料范德瓦爾斯異質結構(vdW)的晶體管、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團隊則開發出面向二維集成電路的單晶氧化鋁柵介質材料...
該文對新時期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實踐基礎和總體要求進行了說明。文中提及,黨中央對科技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的體制機制更加健全、科技工作重點環節統籌更加有力、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組織協調機制更加完善、科技創新全鏈條管理更加高效、科技管理工作協調聯動更加順暢五大新進展為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
《決定》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行動中一是堅持黨的領導;二是堅持“四個面向”,強化科技支撐高質量發展、保障高水平安全的制度保障。必須加強科技創新全領域布局、全鏈條部署,健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體制機制,全面增強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奠定制度基礎。三是堅持系統觀念,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四是堅持以人為本,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
黨的二十大明確到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決定》面向2035年基本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作出系統部署。其中在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優化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制。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完善國家實驗室體系,優化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定位和布局,推進科技創新央地協同,統籌各類科創平臺建設,鼓勵和規范發展新型研發機構,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引領作用,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堅持“四個面向”,統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隊伍體系化、建制化、協同化。健全強化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醫療裝備、儀器儀表、基礎軟件、工業軟件、先進材料等重點產業鏈發展體制機制,全鏈條推進技術攻關、成果應用。構建科技安全風險監測預警和應對體系,加強科技基礎條件自主保障。
此外,該文還提及,完善科技項目和經費管理改革,優化國家科技資源統籌配置。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促進科技與教育、人才良性循環。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環境。而在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融合發展方面,重點表達建立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機制,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建立企業研發準備金制度,支持企業主動牽頭或參與國家科技攻關任務,向民營企業進一步開放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加強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等。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