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2nm量產!阿斯麥最新光刻機有多厲害?
作者:頑皮的小鯨
發自:芯片廠
阿斯麥最新最先進的EUV光刻機來了!
這款光刻機將制造工藝推向了2nm以下,價格更是達到了驚人的3.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7億元。
與上一代相比,價格直接翻倍,這也難怪連臺積電都嫌貴。
不過,放眼全球,除了阿斯麥以外,沒有其他能打的選手。
因此,盡管臺積電發發牢騷,但該買還是要買。
畢竟,他們的競爭對手英特爾可是一口氣定了好多臺。
阿斯麥最新光刻機
眾所皆知,阿斯麥作為全球光刻機巨頭,在半導體行業完全壟斷了上游產業,尤其在EUV光刻機領域,更是獨領風騷。
如果說,光刻機是人類半導體工業皇冠上的明珠,那么阿斯麥就相當于握著最亮明珠的那個廠商。
為了將制程工藝進一步的壓榨到極限,阿斯麥耗時10年之久,最終研制出來一款High NA EUV光刻機。
在2023年底,阿斯麥已經開始向英特爾交付了首套High NA EUV光刻機,英特爾也于近期完成了組裝。
其重達150噸,相當于兩架空客 A320 客機的重量。
光是運輸,就需要動用250個單獨的板條箱,40個貨柜、20輛卡車以及3架波音飛機才能運完。
相較之前版本的光刻機,High NA EUV最大的改變在于增大了數值孔徑。
所謂數值孔徑NA,指的是用來衡量光學系統能夠收集光的角度范圍的參數。
通過增大這個值,便可以實現更小的分辨率和更高的分辨能力,從而滿足微細加工的要求。
據悉,High NA EUV的NA值,從之前標準EUV光刻機的0.33提升到了0.55。
這一改變,使得鏡頭的分辨率,也從之前的13納米,一下子提升到了8納米。
更高的NA值,意味著更復雜的光學路徑設計,和更大的光學元件,也就是反射鏡。
但反射鏡大了,光線入射穿透的掩膜版的尺寸也要增大。
這對于下游廠商來說,無疑會帶來更加復雜的工藝問題。
因此,專門設計EUV光刻機鏡頭的蔡司,決定另辟蹊徑。
下游廠商可以不用動,我這邊來解決。
于是騷操作來了,蔡司提出了變形光學的設計思路,之前反射系統是均勻的壓縮圖案,現在變成了不均勻。
簡單來說,一個方向縮小4倍,另一個與它垂直的方向來縮小8倍,這樣能夠在不裁切的情況下,獲得最多的細節。
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實現出來卻是非常復雜的。
不僅需要重新設計反射鏡的形狀和排列,以確保在不同方向上實現不同的縮放比。
這需要采用新的制造工藝和材料,以保證反射鏡保持高精度和高反射率。
另一邊,一般來說,工藝節點超越5nm,低數值孔徑光刻機的分辨率就不夠了,只能使用EUV雙重曝光或曝光成形技術來輔助。
然而,這不但大大增加成本,還會降低良品率。
但用了更高數值孔徑的High NA EUV光刻機,則不一樣。
雖然價格貴了不少,但可以降低多重曝光帶來的成本,生產效率和良品率也變得更高。
從設備生產效率的路線圖來看,雖然目前的生產速度僅每小時150片晶圓,但隨著技術的進一步優化,產能將會提高到每小時300片晶圓。
同時,0.55NA的High NA EUV光刻機,目前支持2nm量產,到2029年可以支持1nm的量產。
如果采用多重曝光,未來5埃米(也就是0.5nm)制程的量產,也是沒問題的。
這些優勢對芯片制造廠商來說,無疑是非常誘人的。
正因如此,阿斯麥首席執行官 Peter Wennink 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人工智能需要大量計算能力和數據存儲。如果沒有阿斯麥的技術,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這番話,進一步凸顯了High NA EUV光刻機在推動未來科技進步中的關鍵角色。
如果大家以為High NA EUV光刻機,應該就是阿斯麥的壓軸菜,那還是低估了它的水平。
據悉,更厲害的Hyper-NA EUV光刻機,正在加緊研發。
根據EETimes報道,阿斯麥近期公布了還處于開發早期階段的Hyper NA EUV光刻機的技術藍圖,預計最快將會在2030年推出。
據說,其數值孔徑(NA),從0.55進一步提高到0.75,以便實現更高分辨率的圖案化及更小的晶體管特征。
但從目前來說,阿斯麥的High NA EUV光刻機,依然是全世界最先進的光刻機,沒有之一。
結 尾
總的來說,阿斯麥High NA EUV光刻機的問世,標志著半導體制造技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使得2nm以下的制程工藝成為可能。
這一突破不僅大大提升了芯片的性能和集成度,也為未來的科技創新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阿斯麥能夠做到行業龍頭位置,確實十分的先進。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