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我國科學家研制出首款具仿生三維架構的電子皮膚

        我國科學家研制出首款具仿生三維架構的電子皮膚

        發布人:傳感器技術 時間:2024-06-05 來源:工程師 發布文章

        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柔性電子技術實驗室張一慧教授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研制出具有仿生三維架構的新型電子皮膚系統,可在物理層面實現對壓力、摩擦力和應變三種力學信號的同步解碼和感知,對壓力位置的感知分辨率約為0.1毫米,接近于真實皮膚。該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雜志上發表。

        圖片

        圖為裝有仿生三維電子皮膚的機械手與人手互動。(圖片來源:新華社)

        張一慧介紹,皮膚之所以能敏銳感知力學信號,是因為其內部有很多高密度排列且具有三維空間分布的觸覺感受細胞,能準確感知外界刺激。在電子皮膚研制中,要能同時識別和解碼壓力、摩擦力和應變信號,實現準確的觸覺感知,極具挑戰。

        團隊首次提出具有三維架構的電子皮膚設計概念,研制出的仿生三維電子皮膚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構成,各部分質地均與人體皮膚中的對應層相近。傳感器及電路在皮膚內深淺分布,其中部分傳感器更靠近皮膚表面,對外部作用力高度敏感,分布于深處的傳感器則對皮膚變形更為敏感。

        “比如我們一塊食指指尖大小的電子皮膚內就擁有240個金屬傳感器,這些傳感器每個僅有兩三百微米,其空間分布上與人體皮膚中觸覺感受細胞的分布相近。”張一慧說,當電子皮膚觸摸外界物體時,其內部眾多傳感器會協同工作。傳感器收集到的信號會經過系列傳輸和提取處理,再結合深度學習算法,使電子皮膚能精確感知物體的軟硬和形狀。

        圖片

        圖為仿生三維電子皮膚在觸摸檸檬感知其軟硬程度。(圖片來源:新華社)

        “電子皮膚實際上是模仿人類皮膚感知功能的一種新型傳感器,未來可裝于醫療機器人指尖進行早期診療,還可像創口貼一樣貼在人的皮膚上實時監測血氧、心率等健康數據。”張一慧認為,這款仿生三維電子皮膚為電子皮膚的研發和應用提供了新路徑,在工業機器人、生物檢測、生物醫療、人機交互等多方面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關鍵詞: 電子皮膚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邢台市| 桃园市| 平谷区| 湖口县| 太白县| 铜陵市| 乡城县| 砚山县| 保定市| 七台河市| 南宁市| 仁布县| 马关县| 黔西县| 美姑县| 贡觉县| 沙坪坝区| 从江县| 漳浦县| 宁德市| 南郑县| 龙门县| 塔河县| 洛南县| 兴化市| 扎囊县| 崇文区| 资兴市| 南平市| 茂名市| 搜索| 丽水市| 南雄市| 西城区| 宝坻区| 鄢陵县| 瑞丽市| 福海县| 外汇| 铁岭市| 富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