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華為新機影響,機構紛紛下調蘋果iPhone 15系列出貨目標

9月13日凌晨,蘋果正式發布了新一代智能手機iPhone 15系列,除了Pro系列升級了臺積電3nm的A17 Pro處理器之外,其他的都只是一些小升級或小修改,很多都是安卓旗艦上早已有的功能,并沒有給消費者帶來多少驚喜。相比之下,華為上個月開售的Mate 60系列,憑借自研的麒麟芯片的回歸以及衛星通話等諸多亮點,獲得了市場的追捧。而蘋果iPhone 15系列的創新乏力,也讓更多原本對iPhone 15系列抱有期待的消費者將目光轉向了華為Mate 60系列。
根據之前DIGITIMES Research的報告,蘋果今年8月向供應鏈訂購的iPhone 15系列手機總數為8000-9000萬部,相比2022年8月iPhone 14系列手機的9000萬-1億部訂單減少了1000萬部。有觀點認為,蘋果此舉可能是考慮到了華為Mate 60系列所帶來的沖擊。
瑞銀證券在蘋果發布會前一天出具的最新報告中指出,由于面臨華為新機等風險,將蘋果iPhone 15系列新機出貨量由8000萬至9000萬臺下調至7800萬臺。
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在蘋果發布會之前也指出,由于華為的強勢回歸,可能會對蘋果iPhone的整體銷量產生沖擊,蘋果今年全年的iPhone銷量將在2.2億-2.25億臺之間,同比或有5%的下滑。
摩根大通近日發布的報告也認為,iPhone 15并沒有實質性的升級,因此也不會吸引大量用戶更新換代。為此,摩根大通將蘋果公司的目標股價從235美元調低至230美元。
美銀證券分析師則精確分析了對手新機帶給蘋果的影響。其認為:如果來自對手的競爭導致iPhone在中國的銷量每年減少1000萬部,2024年蘋果的每股收益將減少11美分。如果銷量減少擴大到3000萬部,則每股收益減少約34美分,對應的股價大約為165美元。
除了華為新機沖擊外,蘋果新機的供應速度一直備受詬病,這也是影響市場對其出貨量預期的原因之一。
日本瑞穗銀行此前就因供應問題將iPhone15產量預期從8400萬部下調至7300萬部,降幅達13.1%。海通國際證券將2023年下半年的iPhone 15生產計劃從8300萬臺降低到7700萬臺,原因在于新顯示屏、索尼攝像頭傳感器和Pro機型鈦合金框架等零部件可能出現供應問題。
對于華為來說,蘋果iPhone 15系列的創新發力,也為其Mate 60系列的銷量的增長進一步“火上澆油”。根據之前的傳聞,華為此前已經將今年的智能手機出貨目標由3000萬臺提升到了4000萬臺。
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日前也發文稱,Mate60 Pro自開賣后需求強勁,2023年下半年出貨計劃已提升約20%至550萬–600萬部。按此市場趨勢,Mate60 Pro在發售12個月后的累計出貨量,預期至少將達到1200萬部。受益于此,華為手機2023年出貨量將年增約65%至3800萬部。
目前,蘋果在高端市場仍占據主導地位。從2023年上半年中國高端手機市場份額來看,IDC數據顯示,蘋果市場份額高達67.0%;華為位居第二,市場份額達15.6%;OPPO占據4.2%市場份額,排名第三;其它主要安卓廠商相互差距較小,市場份額主要集中于3.0%-4.0%之間。
IDC指出,在受到多年外部因素限制的情況下,華為依然在中國高端手機市場上高居第二。隨著華為的回歸,預計將首先在高端市場上向蘋果發起沖擊,等到新的芯片解決方案陸續在中低端產品線上使用,才會對其它國內安卓廠商造成更大影響。
IDC中國高級分析師郭天翔進一步指出,雖然近年來蘋果手機的升級變化并不明顯,而國內安卓廠商依靠持續的技術創新與品牌形象建設在中國高端手機市場獲得了一定的進展,但蘋果依然具有較為明顯的優勢。未來,隨著華為的回歸以及其它國內安卓廠商努力建立屬于自己的高端產品節奏和高端品牌形象,蘋果在中國高端手機市場將會遭遇更大的挑戰。
編輯:芯智訊-浪客劍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