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標準必要專利全球第一,華為要求30家日本公司支付專利授權費
6月18日消息,據日經新聞近日報道,華為正在向大約 30 家中小型日本公司收取使用專利技術的許可費。
華為日本部門的一位消息人士透露,“目前華為正在與大約 30 家日本電信相關公司進行談判。”
幾家日本公司的消息人士稱,從一些只有幾名員工的企業到擁有 100 多名員工的初創公司都收到了華為支付專利授權費用的要求。這些企業大多屬于無線通信模塊的組件的制造商及其他相關廠商。
據悉,華為要求的支付的專利授權費用從每單位 50 日元(35 美分)或更少的固定費用到系統價格的 0.1% 或更少。
東京大學訪問研究員 Toshifumi Futamata 表示,“華為的收費與國際標準相當。”
不過,Toshifumi Futamata 警告稱,許多中小型公司不熟悉專利談判,可能會簽訂不利條款的合同,甚至可能會導致日本公司的數據泄露。比如包括授權訪問通信模塊軟件的合同,可能會帶來數據泄露的風險。Toshifumi Futamata 表示,這些日本中小型企業需要尋求律師和其他專家的幫助,以避免簽訂不利合同。
而華為之所以能夠要求這些日本企業支付專利授權費,主要是由于華為在通信領域擁有較高份額的標準必要專利,這些專利對于使用 4G/5G 或 Wi-Fi 等無線通信標準至關重要。其他公司生產的符合這些標準的設備就需要獲得華為的專利技術授權。
根據華為在2022年初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華為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4.5萬余族(超過11萬件),90%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2022年2月在日內瓦發布的2021年全球PCT專利報告也顯示,華為以6952件PCT專利申請量排名全球第一。
在5G專利方面,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在2022年6月初發布的相關報告顯示,當時全球聲明的5G標準必要專利共21萬余件,涉及近4.7萬項專利族,其中中國聲明1.8萬余項專利族,占比接近40%,排名世界第一。申請人排名方面,華為公司聲明5G標準必要專利族6500余項,占比14%,居全球第一。
2022年12月5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民營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報告(2021)》報告顯示,華為以7630件發明專利授權量排名中國第一。
總部位于東京的研究公司 Seed Planning 表示,使用華為專利技術的無線通信模塊對于連接的物聯網 (IoT) 網絡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該技術正在自動駕駛、自動化工廠、醫藥、電力和物流等領域得到應用。
此外,報道還表示,除了日本之外,華為也將加強在東南亞的特許權使用費征收。
近幾年來,在美國的持續加碼制裁之下,華為多項重要業務出現了大幅下滑,專利授權業務因此也成為了華為開拓的一個新方向。
2021年3月16日,華為在深圳發布了《華為創新和知識產權白皮書2020》,上線了華為專利數字墻,同時公布了其5G專利許可費率標準,5G多模手機單臺許可費上限為2.5美元。這一舉動正式開啟了華為專利授權業務。隨后,有消息顯示,華為已經開始向全球最大智能手機品牌征收特許權使用費,其中就包括蘋果公司和三星電子。
2022年4月,華為在心聲社區公開了一則由任正非簽發的《專利許可業務匯報》會議紀要。任正非在會議上表示:“華為要構建合理的價格基準,讓產業界公平合理地使用華為的專利技術,在獲得適當的研發回報的同時,也有利于華為在國際社會奠定創新者形象;華為使用了別人的專利,也要合理付費,這樣就在全世界建立起了有利于創新的知識產權價值觀和土壤。”
任正非還指出,專利收費不能為了收費而收費;也不能要得太低,要得低了,就遏制了整個社會的創新,沒人愿意再投入研發了,會形成我們的事實壟斷,也不符合法律要求的公平合理無歧視原則。投入研發的人,都期望收入比投入要多一點,投入研發必然有很多失敗,失敗的費用也要包含在成本里,這樣大家才會愿意持續投入深度研發,形成正循環。
2022年6月,挪威芯片設計廠商Nordic Semiconductor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訂專利許可協議。通過該協議,華為將向Nordic及其客戶授予低功耗廣域(LPWA)蜂窩物聯網標準必要專利(SEP)的組件級許可,相關專利許可費按照公平、合理和非歧視性(FRAND)原則設置。
在2022年9月的“2022 世界設計之都大會”開幕式上,華為常務董事、終端 BG CEO 余承東就因為專利侵權問題進行過吐槽。他表示,“在很多行業,尤其中國的一些企業,他們在抄襲我們(華為)的設計。在西方的文化之中,抄襲別人是非常不恥的。但咱們中國人,包括我們的一些專利,大家使用了也不給我們(華為)付專利費,都直接用,然后還講成是他們自己的專利,甚至有些東西是直接抄。”
2022年12月9日,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與華為宣布簽訂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該協議覆蓋了包括5G標準在內的蜂窩通信標準基本專利。
2022年12月23日,華為宣布與諾基亞續簽專利交叉許可協議,并與奔馳、奧迪、保時捷以及寶馬等多家汽車制造商達成授予協議。這些車企都希望在他們的汽車中增加通訊技術。
華為知識產權部部長樊志勇稱,2022年華為已簽署了20多項專利許可協議,涵蓋智能手機、互聯汽車、網絡和物聯網。僅在汽車行業,華為就和大約15家汽車制造商達成了使用其先進無線技術的協議,其中包括奧迪、奔馳、寶馬和蘭博基尼等知名品牌。
截至2022年底,華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超過12萬件,而與華為簽訂雙邊協議、付費獲得華為專利許可的企業有29家,來自中國、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區域。
隨著專利授權業務的持續開展,也為華為帶來了專利授權收入的增長。華為美國首席知識產權法律顧問史蒂文·蓋斯勒(Steven Geiszler)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截至2021年的過去三年中,華為全球專利授權收入約為12億美元(約合83.88億元人民幣),相當于平均每年有4億美元的收入。而華為在2022年獲得的專利授權收入,就超過了其支付給其他公司的專利費用,而且這是連續兩年出現這種喜人的結果。
“借助從我們的研發投資中獲得的回報,我們能夠重新投資和重新發明(研發)。”蓋斯勒說:“華為2022年全年銷售額數據要到明年才會統計,許可部門的利潤或虧損也不會獨立核算。他表示,作為公開披露的技術,這些專利不受美國限制。”
蓋斯勒還表示,過去兩年里,華為在達成專利許可交易方面變得更加積極,至少借此彌補一些因美國制裁而損失的收入。此外,在一些以前從未有資金往來的交叉許可協議中,華為現在可以獲得現金來平衡交易,因為華為銷售地使用其已獲得專利的設備數量減少了。
編輯:芯智訊-浪客劍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