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火的ChatGPT,能帶飛哪些芯片廠(附國產廠商名錄)

前 言
最近,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推出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全面出圈,掀起一陣全球性的熱潮。去年11月30日,ChatGPT一經推出就迅速成為史上用戶增長速度最快的消費級應用,僅5天注冊用戶數就超過100萬。
短短兩個月后,其用戶數已突破1億,刷新了人工智能聊天程序用戶數增長的記錄。微軟、谷歌、阿里、騰訊、百度等國內外大廠也都在搶占布局ChatGPT,競相宣布將推出相關產品,使其熱度持續高漲。
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它能夠通過學習和理解人類的語言來進行對話,還能根據聊天的上下文進行互動,真正像人類一樣來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寫郵件、視頻腳本、文案、翻譯、代碼,寫論文等任務。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以ChatGPT代表的AI新時代,而高算力AI應用需要大規模數據學習和快速運算,AI芯片的需求將隨之暴增。
中商產業研究院指出,人工智能商業化應用將加速落地,推動AI芯片市場高速增長,預計全球AI芯片市場規模有望從2020年的約175億美元提升到2025年的726億美元(近5000億元)。據億歐智庫測算,2025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4000億元,其中基礎層芯片及相關技術的市場規模約1740億元。
因此,在ChatGPT背后提供算力的GPU、CPU、FPGA、ASIC等芯片必將迎來新的增長點。本文將簡要梳理這四類芯片在ChatGPT應用中的重要性,及其各自的市場規模、國產化現狀、替代廠商名單等。
01
AI時代,GPU迎來黃金發展期
GPU:AI時代的算力核心
從構建AI模型的過程來看,首選要用超大算力和數據構建預訓練模型,然后要在預訓練模型上進行針對性訓練。由于具備并行計算能力,可兼容訓練和推理,GPU被廣泛應用于加速芯片。
在AI時代的云端訓練芯片中GPU占據較大的份額達到64%,被視為AI時代的算力核心。ChatGPT訓練模型中就已導入至少1萬顆英偉達GPU,ChatGPT的火熱興起對GPU的需求可見一斑。
GPU市場規模
根據Verified Market Research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GPU市場價值為254.1億美元,2027年有望達到1853.1億美元,年平均增速高達32.82%;2020年中國大陸的獨立GPU市場規模為47.39億美元,預計2027年中國大陸GPU市場規模將超過345.57億美元。

圖源:華經產業研究院
隨著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高性能異構計算的發展,GPU并行計算的優勢被進一步發掘,成為高性能計算領域的“寵兒”。從2020年開始,GPU便成為國內芯片領域“最吸金”賽道之一,融資總額已超過200億元。
GPU國產化現狀
放眼全球,GPU呈現寡頭高度壟斷的格局。在GPU市場,排名前三的英偉達、AMD、英特爾的營收幾乎壟斷整個GPU行業,占據市場份額高達63%。在中國市場中,三大巨頭也是分走了大部分“蛋糕”。
受限于工藝制程、EDA等技術封鎖,國內廠商目前在自主研發領域的成果與國際一流水平存在較大差距。但隨著國內自研GPU的領軍企業景嘉微、壁仞科技、芯動科技等逐漸嶄露頭角,各廠家已發展出一系列產品線,并且均采用國內成熟制程工藝及自主架構,國產替代浪潮下,國內獨立GPU廠商的廣闊市場空間已被打開。

眼下,ChatGPT的爆火正呼喚更強性能GPU的面世,而這將促使資金加快流入行業,國產廠商將有機會在其中分得一杯羹。
02
FPGA芯片發展潛力巨大
FPGA:人工智能時代的驅動引擎
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又稱現場可編程門陣列,是指一種通過軟件手段更改、配置器件內部連接結構和邏輯單元,完成既定設計功能的數字集成電路。
FPGA芯片在實時性(數據信號處理速度快)、靈活性等方面優勢明顯,還可以編程、并行計算,在深度學習領域占據不可替代地位。
相比于CPU/GPU/ASIC,FPGA具有更高的速度和極低的計算能耗,常被用作專用芯片的小批量替代品。在AI模型構建時,FPGA要實現深度學習功能,需要與CPU結合,共同應用于深度學習模型,同樣可以實現龐大的算力需求。
FPGA市場規模
根據Future Market Insights的預測,FPGA芯片全球市場規模在2032年有望達到約139億美元,2022-2032年CAGR為7.6%。
隨著下游應用的拓展,中國FPGA的行業規模也持續提升,根據華經產業研究院與Frost&Sullivan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FPGA芯片市場規模為176.8億元,2016-2021年CAGR為 22%;2025年中國FPGA芯片市場有望達到332.2億元,2021-2025年CAGR為17%。

FPGA是集成電路中的卡脖子領域,技術門檻極高,現有國內市場規模每年超百億元。得益于5G通信技術和機器學習等新技術的興起和應用場景的拓展,中國FPGA市場將進一步擴容,預計將達到全球市場份額的1/3。
FPGA國產化現狀
全球FPGA芯片市場中賽靈思和英特爾合計占有率高達87%左右,前四家美國公司即占據了全世界 92%以上的FPGA供應市場。國內FPGA市場中賽靈思和英特爾合計占據80%的市場份額,國產廠商只占4%,擁有廣闊的提升空間。

由于FPGA芯片擁有較高的技術和資金壁壘,國內FPGA廠商硬件性能指標相較賽 靈思、Intel等技術水平較低,在成本控制能力、軟件易用性等方面都與頭部 FPGA廠商存在一定的差距。
從供應角度看,目前國外公司占據了90%以上國內市場份額,進口替代需求強烈,尤其在28nm以上中高端領域國產化率更低,國產替代空間大。
近年來中國FPGA廠商積極布局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市場,領先企業已經實現了部分技術突破。如去年8月,京微齊力發布首顆國產22nm的FPGA芯片并成功量產。在行業整體規模上升與進口替代加速的驅動下,未來國產FPGA企業將有望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并實現業績和規模的進一步增長。

03
CPU:國內六大廠商崛起,實現自主可控
CPU:計算機運算與控制的核心
從深度學習的角度來看,雖然GPU是最適合深度學習應用的芯片,但CPU作為計算機運算與控制的核心,自然也不可忽略。想要實現深度學習功能,其它芯片均需要與CPU結合,共同應用于深度學習模型,以實現龐大的算力需求。CPU作為智能化的核心部件,一直以來都受到國內重視,我們正在加速改變對國外CPU過度依賴的局面,加大相關政策和資金的扶持,實現技術自主可控。
近期,在ChatGPT帶動下,國內各科技大廠也紛紛表示早已布局相關產品,比如百度的“文心一言”、網易有道的AI口語老師等。這些產品背后所均需要的強大算力支持,未來將拉動CPU等相關硬件的投資,國產CPU市場規模也將進一步得到拓展。
CPU全球市場規模
根據全球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 的數據,2019年,受國際貿易影響,全球CPU行業總收入略有下降;2020年,因貿易摩擦緩解,加之數據中心、5G商用、 智能汽車等需求的增加,全球CPU行業市場規模上升至839億美元,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4.1%,市場重回穩步增長態勢。預計2030年全球CPU市場規模將達到1287.4億美元。
目前,Intel、AMD仍占據著全球CPU主要市場份額,兩家企業出貨量占市場份額近乎100%,寡頭壟斷特征明顯。

2021年全球服務器CPU市場格局(數據來源:IDC,國聯證券研究所)
CPU國產化現狀
我國CPU起步并不晚,但發展歷程較為坎坷。近年來,在國產CPU企業奮力追趕之下,近年來已取得較大進展。
2016年3月,國內24家軟硬件關鍵技術和應用研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了一個非營利性社會組織“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工作委員會”,簡稱“信創”,旨在解決核心技術“卡脖子”的問題,它的成立,進一步推動了國產CPU的發展進程,各大廠商研發實力快速提升,逐步實現國產化替代。
近年來,在黨政、金融、電信、教育、交通、公用事業等信創重點領域中,國產CPU及其配套軟硬件逐漸擁有越來越高的市占率。根據國泰君安預測,2025年國產CPU潛在市場規模達到360億元。
目前,鯤鵬、飛騰、龍芯、兆芯、海光、申威等一批優質國產CPU廠商快速崛起,進入“春秋六國”時代。

在架構上,我國CPU主要分為x86、Arm、MIPS和Risc-V四大生態陣營。在這些指令集架構中,x86和Arm架構都受到西方國家掣肘,而MIPS等架構則不符合主流發展趨勢,所以目前來看,Risc-V或將成為國產CPU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04
ASIC:解決人工智能時代的基礎算力瓶頸
ASIC:算力顯著優于傳統芯片
隨著數據量的不斷增加和芯片工藝的極限到來,對算力的訴求越來越難以被滿足,ASIC由此誕生。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即專用集成電路,其計算能力和計算效率可根據用戶特定需求進行定制,廣泛應用于人工智能設備、虛擬貨幣挖礦設備、耗材打印設備、軍事國防設備等智慧終端。
ASIC芯片可根據終端功能不同分為TPU芯片、DPU芯片和NPU芯片等。其中,TPU(Tensor Processing Unit)為張量處理器,專用于機器學習。DPU(Data Processing Unit),可為數據中心等計算場景提供引擎。NPU(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是神經網絡處理器,在電路層模擬人類神經元和突觸,并用深度學習指令集直接處理大規模電子神經元和突觸數據。
ASIC 芯片有以下幾個優勢:
規格優勢:ASIC芯片在設計時充分利用單位運算單元功能,避免冗余計算單元存在,有利于縮小芯片體積。
能耗優勢:ASIC芯片單位算力能耗相對CPU、GPU、FPGA較低,如GPU每算力平均約消耗0.4瓦電力,ASIC單位算力平均消耗約0.2瓦電力,更能滿足新型智能家電對能耗的限制。
集成優勢:因采用定制化設計,ASIC芯片系統、電路、工藝高度一體化,有助于客戶獲得高性能集成電路。如TPU1是傳統GPU性能的14-16倍,NPU是 GPU的118倍。寒武紀已發布對外應用指令集,ASIC將是未來AI芯片的核心。
相比于GPU和FPGA,ASIC缺乏靈活性,特別是在AI、服務器這類領域,在各種算法不斷迭代的情況下,ASIC芯片的特性反而成為了它的累贅。但地平線CEO余凱曾公開表示,一旦軟件算法固定下來,專用集成電路ASIC一定是未來的方向,按每瓦功耗計算能力看,ASIC可比GPU提升30-50倍,這也將是未來行業的競爭焦點。
ASIC全球市場規模
Research and Markets的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ASIC芯片市場規模為148.7億美元,到2025年,全球ASIC芯片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47億美元,在預測期內以8.2%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從數據上可以看到,其實ASIC芯片的市場規模并不小。

2019年-2025年ASIC全球市場規模(數據來源:KBV Research)
ASIC國產化現狀
上文已提到,隨著機器學習、邊緣計算的發展,大量數據處理任務,讓人們對計算效率、計算能耗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ASIC芯片開始受到重視,國外谷歌、英特爾、英偉達等科技巨頭相繼發布了TPU、DPU等ASIC芯片,國內大廠也開始瞄準這一市場迅速發力。
目前國內主流ASIC廠商信息整理如下: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