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搶單 頭部晶圓廠降價了!
產能利用率大降,不少頭部廠商選擇降低售價。近日,有消息稱,三星電子(SSNLF.US)、格芯(GFS.US)、世界先進等半導體晶圓代工廠商已紛紛降價“搶單”,有“價格戰”之勢。不過,Counterpoint研究總監Dale Gai告訴記者,行業目前的確疲弱,但由于晶圓代工廠今年的訂單已相對固定,降價不是為了去競爭今年的訂單,而是在上半年吸引客人來為下半年或者明年多投片。
記者咨詢的多位分析人士均認為,大廠們的“讓利”、降低產能是目前低迷的半導體行情的縮影,盡管3nm等最先進制程晶圓的需求仍旺盛,但大部分晶圓產品已是供大于求、庫存高企。在此情況下,多位業內人士均表示,2023年晶圓廠預計難維持去年高收益,行業的“暴利”時代恐難再現。
▌庫存高企 巨頭帶頭讓利
“目前,全球半導體的景氣仍不明朗,上中下游供應商的庫存水位依舊偏高,這主要是受高通脹影響,消費者的購買力下降所致?!?Cinno Research半導體事業部總經理 Elvis Hsu向記者表示道。
在此背景下,曾經半導體大廠們滿產滿銷的盛況不再。據集邦咨詢統計,8英寸晶圓產線中,臺積電(TSM.US)、聯電(UMC.US)、世界先進、力積電的產能利用率預計分別下降至97%、80%、73%、86%;12英寸晶圓產線,臺積電、三星、聯電產能利用率分別下降至96%、90%、92%。
除國際巨頭外,境內頭部晶圓企業中芯國際也披露稱,由于去年四季度產能利用率下滑至79.5%,其全年產能利用率從去年年中的97.1%下滑至92%。
不少頭部廠商選擇降低售價,應對產能利用率大降。有消息稱,近日三星、力積電、格芯等傳出已直接降價;臺積電、聯電、世界先進等代工牌價并未變化,但私下與客戶協調代工價,給予優惠,以維持ASP與毛利率。由“供不應求”到紛紛降價,晶圓廠商的價格戰顯然已打響。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晶圓廠商們的產能利用率均在降低,但3nm等先進制程的進度仍在不斷推進。近日,有消息稱三星削弱成熟制程的人力支持3nm的研發,加上此前臺積電呼吁非3nm產線員工放假,可見大廠們對于這一領域的重視。
Dale告訴記者,臺積電4、5nm甚至3nm制程的產品,目前完全是產銷平衡的,沒有出現其他制程產品普遍的供大于求現象。
先進制程芯片對于產品性能的提升是其受高端產品歡迎的主因,近日還有消息稱,蘋果最快會在2023年年底推出24英寸iMac,其搭載芯片將采用臺積電3nm工藝制程。
“以臺積電為例,其3nm對比N5制程,N3功耗可降低約25%-30%,性能可提升10%-15%,電晶體密度提升約70%,也就是3nm可提供低功耗、高性能、高密度的芯片制造”Elvis道。
▌半導體暴利難再
展望2023年全年,行業難以樂觀,從兩家境內頭部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 01347.HK )的業績預期中也可窺見一二。
2022年,中芯國際Q4未經審計的歸母凈利潤為27.44億元,同比下滑19.7%。對于2023年,公司預計全年營收同比降幅為低十位數,其中一季度營收或環比下降10%-12%至19%-21%之間。
“目前整個市場的產能已經比那個時候(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多了很多,所以需求量、wafer out(生產完成階段)的量,是應該會回來的,但價格未必回到原來那么高,這要求企業做的產品和技術要更有競爭力,以及跟終端客戶捆綁得要更牢,而不是低價競爭?!敝行緡HCEO趙海軍在近日舉辦的業績說明會上透露。
華虹半導體方面,其上年Q4銷售收入達到6.3億美元,同比增長19.3%。但亦出現今年Q1預期下滑的情況,公司預計Q1營收約6.3億美元左右,環比持平,預計毛利率會較去年四季度的38.2%下滑至32%-34%之間。
華虹半導體執行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王鼎在2月14日舉行的業績電話會上表示,Q1的毛利率下滑與12寸廠產能擴張折舊增加、兩座8英寸廠的年度維修(每個廠各耽誤5天)、年終獎發放等原因有關。
集邦咨詢預計,2023年晶圓代工產值將年減約4%,衰退幅度更甚2019年。
“過去兩年可以說是半導體有史以來成長最高的時期,各家供應商產能供不應求,價格也水漲船高,大部分廠家都賺得盆滿缽滿。但隨著通脹造成需求下降,至去年底之前幾乎所有的產業包含消費、電腦及通訊市場,均面臨庫存過高毛利逐漸下降的困境,未來暴利的情況不易再現?!?Elvis表示道。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