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防作弊,ChatGPT 遭教育部“拉黑”:師生禁用!
上個月,弗曼大學哲學助理教授 Darren Hick 逮到一個用 ChatGPT 寫論文的作弊者后,就感慨:“ChatGPT 太先進了,它肯定會(在學生中)流行起來的。”
可能是他分享的經歷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也或許的確有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用 ChatGPT 來完成作業,總之本周美國紐約市教育部正式宣布:紐約市的學生和教師,無法再在教育部設備或互聯網上訪問 ChatGPT。
一句話概括就是:火爆全網的 ChatGPT,被紐約教育部“拉黑”了。
正如 Darren Hick 上個月所說,ChatGPT 的免費和即時,及其超強的自然語言處理能力,令很多學生動了“歪腦筋”:有關文字寫作的作業,就讓 ChatGPT 來完成——最可怕的是,如不仔細推敲,很難分辨出它們是由 AI 生成的還是學生自己寫的。
近來,《紐約時報》組織了一批作家和教育工作者,向他們同時展示了由 ChatGPT 寫作的文章和人類學生寫的文章,其中包括一位四年級老師、一位專業寫作輔導員、一位斯坦福大學教育教授以及一位兒童作家。而他們,都無法精準地將二者區分開來。
對此,報道記者調侃道:“能看出這是一個四年級學生寫的還是新聊天機器人寫的文章嗎?如果你分辨不出來,不用驚訝,因為四年級老師也不能。”
或許就是基于這些事實,才令紐約教育部做出了“禁用 ChatGPT”的決定。該教育部發言人 Jenna Lyle 出面解釋:“由于擔心對學生學習的負面影響,以及對內容安全性和準確性的擔憂,我們將限制在紐約市公立學校的網絡和設備上訪問 ChatGPT。”
具體來說,雖然 ChatGPT 能提供快速簡便的問題答案,但紐約教育部方面認為,這樣的 ChatGPT 并不能“培養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些技能對于學生“在學術上的成就和終身成功”至關重要。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紐約教育部全盤否定了 ChatGPT 的一切。其發言人指出,如果有個別學校計劃研究 ChatGPT 背后的技術,仍可以向教育部申請訪問該網站。除此之外,這條禁令的范圍僅限于“紐約市公立學校的網絡和設備”,師生仍可以在非教育部設備或互聯網上訪問 ChatGPT。
目前,除了紐約教育部對 ChatGPT 發出禁令,美國當地還沒有其他城市對 ChatGPT 做出類似處理。不過許多業內人士認為,紐約作為美國第一大城市,它的帶頭很可能會影響其他地區的決定。
實際上,自 OpenAI 于 2022 年 11 月發布 ChatGPT 后,它就引起了很多爭議,各種事實也證明,至少現階段的 ChatGPT 還沒有傳說中的那么無所不能:
12 月,Stack Overflow 稱 ChatGPT 答案的正確率很低,對整個網站以及尋求正確答案的用戶來說有害,宣布禁用 ChatGPT;
國內的微信也限制 ChatGPT 小程序;
甚至 OpenAI 首席執行官 Sam Altman 自己也發推表示:“ChatGPT 目前能力還非常有限,但因為在某些方面足夠優秀,所以會給人留下一種誤導性的偉大印象。現在依靠它來做任何重要的事情都是不妥的。”
如今教育界對 ChatGPT 的擔憂及排斥也正是如此。除了其回答的準確性不能保證,擔心會給學生造成誤導,ChatGPT 還能利用機器學習結合過往對話,對用戶提問給出類似風格且語句通順的回答——這一功能顯然容易讓學生“心生邪念”,對于習慣用作業來評估學生理解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教育工作者來說,也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
因此,在看到越來越多利用 AI 作弊的事件后,一名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學生 Edward Tian 也自發創建了一個應用程序 GPTZero,它可以正確檢測文章是否由 ChatGPT 生成——據了解,GPTZero 一經上線就非常受歡迎,還一度“由于出乎意料的高流量”而崩潰。
針對紐約教育部發布的這條禁令,許多人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部分網友十分認同此禁令的實施意義:”習慣了別人把答案喂到嘴里,漸漸地就會失去思考能力。比方說有些短視頻,看著看著會發現自己只是機械地看著,大腦其實是沒有思考的,人家說什么就覺得是什么。“
但同時也有人指出,希望 ChatGPT 的存在,能”有效倒逼老師不再布置一些形式化的作業“。
一位紐約市的歷史教師 Adam Stevens 也認為,限制 ChatGPT 并不是真正的解決方法,重點是要讓學生學會探索值得了解的事情:“15 或 20 年前,當學生可以‘在 Google 上找到答案’時,人們對谷歌也說了同樣的話。”
對此,最近深陷輿論風波的馬斯克也不忘煽風點火:“歡迎來到新世界,再見了家庭作業!”
有趣的是,針對這條禁令,外媒 VICE 還詢問了“當事人” ChatGPT 的看法,而它給出了較為公正的回答:
“重要的是,要考慮在教育中使用 ChatGPT 的潛在風險和好處,并在做出決定之前進行仔細權衡。此外,還必須聽取所有利益相關者的觀點和關切,包括教育工作者、學生和家長,以便做出明智和公平的決定。”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