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Q1營收將下滑16%,全年資本支出減少12.5%!最新海外建廠及產能規劃曝光
1月12日消息,臺積電今日召開線上法說會,解析了2022年四季度財報,以及對于2023年一季度的業績預期。同時,臺積電還對于海外建廠及產能規劃、今年3nm營收占比、半導體景氣何時復蘇等外界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回應。
四季度凈利潤約97.2億美元,同比增長78%!5nm營收占比已達32%
根據臺積電公布的財報顯示,2022年四季度臺積電營收達新臺幣 6255.3 億元(約199.3億美元),同比增長42.8%;毛利率達到62.2%的新高;稅后凈利潤約新臺幣 2959 億元(約為97.2億美元),創新歷史新高,同比增長78%;EPS 為新臺幣 11.41 元 (折合美國存託憑證每單位為 1.82 美元)。
與2022年第三季相比(基于新臺幣),臺積電2022年第四季營收環比增長了2%,稅后凈利潤環比增長5.4%。
臺積電此前的財測預估,2022年第四季營收以美元計算,將會在199億至207億美元之間。以1 美元兌換新臺幣31.5元匯率基礎計算,營收金額將介于新臺幣6268.5億至6520.5億元,毛利率達59.5%~61.5%,營業利潤率為49%~51%。但從最終的第四季財報來看,略低于此前的財測。
從各制程的營收占比來看,2022年第四季度臺積電5nm制程的營收占比已提升至32%(上季為28%),7nm制程的營收占比則降至了22%(上季為26%),16nm的營收占比為12%(與上持平),28nm營收占比為11%(上季為10%)。7nm及以下先進制程占比已達54%。
從各應用領域來看,臺積電第四季來自高性能計算領域的占比最高,達到了42%,智能手機占比38%,物聯網占比8%,汽車電子占比6%。從各應用領域營收的變化來看,高性能計算營收季增10%,汽車電子營收季增10%,智能手機營收季減4%,物聯網營收季減11%,數字消費電子營收季減23%。
從各地區收入占比情況來看,2022年四季度臺積電來自北美客戶的收入占比大69%,而來自亞太地區、中國大陸、EMEA(歐洲、中東和非洲)和日本的收入分別占7%、12%、6%、6%。
2022年營收758.8億美元,同比增長33.5%
根據已出爐的2022年四個季度的財報數據統計,臺積電2022年營收達新臺幣22638.91億元,較2021年同比增長42.6%。毛利率為 59.6%,較 2021 年增加 8 個百分點。稅后凈利潤達新臺幣10165.3 億元,較 2021 年大幅增長70.4%,EPS 也達到了新臺幣39.2元的新高紀錄。
若以美元計,臺積電2022年營收達758.8億美元,同比增長33.5%。
從各制程的營收占比來看,2022年全年臺積電5nm制程的營收占比已提升至26%(2021年為19%),7nm制程的營收占比則降至了27%(2021年為31%),16nm的營收占比為13%(2021年為14%),28nm營收占比為11%(2021年為10%)。7nm及以下先進制程占比已達53%。
從各應用領域來看,臺積電2022年全年來自高性能計算領域的占比最高,達到了41%,智能手機占比39%,物聯網占比9%,汽車電子占比5%。從各應用領域營收的變化來看,高性能計算營收同比增長59%,汽車電子營收同比增長74%,智能手機營收同比增長28%,物聯網營收同比增長47%,數字消費電子營收同比增長1%。
從各地區收入占比情況來看,2022年全年臺積電來自北美客戶的收入占比為68%,而來自中國大陸、亞太地區、EMEA(歐洲、中東和非洲)和日本的收入分別占11%、11%、5%、5%。
2023年一季度營收環比下滑14%~18%,全年資本支出或減少12.5%
根據對當前業務狀況的評估,臺積電針對 2023 年第一季的業績展望為:合并營收預計介于 167 億美元到 175 億美元之間。若以新臺幣 30.7 元兌 1 美元的匯率計算,營收金額約在新臺幣5126.9 億元~ 5372.5 億元之間,較 2022 年第四季下滑14.1%~18%(取中位數約為16%)。毛利率預計介于 53.5% 到 55.5% 之間,營業利潤率預計介于 41.5% 到 43.5% 之間。
此外,臺積電也預估 2023 年的資本支出將介于 320 億美元到 360 億美元之間,較 2022 年持平或減少12.5%。其中70%用于先進制程,20%用于特殊工藝,10%用于先進封裝掩膜制造及其他。2023年折舊費用預計同比增長30%,主要是由于N3制程的量產。
在稅率方面,黃仁昭表示,臺積電今年稅率有利因素包含產業創新條例(外界俗稱“臺版芯片法案”)有望使平均稅率壓低到15%,較往年的約18-19%有所下降。
2023年全球晶圓代工市場將下滑3%,臺積電將維持微幅成長
從臺積電公布的財報來看,臺積電2022年雖然整體上保持了不錯的增長,但是四季度的業績環比增長已經大幅放緩,并且從對于2023年一季度的業績指引來看,營收將環比下滑14.1%~18%,毛利率及營業利潤率相比2022年四季度都將出現下滑。顯然,臺積電也開始受到了全球半導體市場下滑的影響。
臺積電財務長暨發言人黃仁昭表示,盡管臺積電領先業界的5nm制程持續放量,臺積電第四季的營收表現仍受到終端市場需求疲軟以及客戶庫存調整所帶來的影響。對于2023年第一季,因總體經濟情勢依然孱弱,預期終端市場需求持續疲軟,產能利用率較低,3nm量產初期也未達經濟規模,客戶進一步的庫存調整等諸多因素疊加,影響了臺積電業績。
魏哲家稱,去年不計存儲芯片的全球半導體產業營收同比增長約10%,全球晶圓代工業營收增長成長27%。臺積電2022年營收約758.8億美元,同比增長33.5%,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不過,從2023年全年的預期來看,臺積電總裁魏哲家表示,目前預計2023年全年存儲芯片之外半導體產業將下滑4%,晶圓代工產業則下滑3%,臺積電會持續微幅成長。
魏哲家解釋稱,首先臺積電7nm家族(包括7nm及6nm)過去兩年來自新冠疫情刺激PC與智能手機戲劇性成長,但在2022年下半年庫存調整影響下,使得2022年四季度臺積電7nm家族調整幅度目前看來比2022年三季度更大,產能利用率不再處于過去3年的高點,估計需要數季時間調整,預期今年下半年需求可望回溫。
在回應外資提問時,魏哲家還提到,庫存調整去年就已經發生,去年第三季就看到相關情況,目前臺積電看今年下半年將維持正面看待,預計半導體產業景氣有望于今年上半年觸底,下半年應可健康復蘇。除了3nm會是今年下半年復蘇因素,還有下半年新品發布以及HPC/AI與電腦領域應用,臺積電將傾聽客戶對能源使用效率的需求,持續提供價值。
2023年臺積電3nm制程將貢獻約5%營收
魏哲家表示,雖然過去新冠疫情刺激的戲劇性成長將不會再次發生,但臺積電在5nm與3nm技術領先、乃至未來2nm帶動下會準備就緒。
具體來說,臺積電3nm(N3)去年第四季量產,升級版3nm(N3E)制程將于今年第三季量產。計劃2025年在新竹和臺中量產2nm(N2)制程。
魏哲家預估,今年N3及N3E將貢獻中個位數百分比(約4%至6%)營收,營收貢獻將高于5nm制程量產第一年的貢獻,預計N3和N3E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流片量是N5的兩倍。
另外,預計在HPC和智能手機應用的推動下,2023年、2024年、2025年及以后,N3制程的需求會持續強勁。N3制程未來會是臺積電的重要制程節點,未來臺積電總收入的CAGR約為15%~20%。
臺積電考慮在日本再建一座晶圓廠,并評估在歐洲建車用晶圓廠!
臺積電總裁魏哲家在法說會上還首度證實,臺積電考慮在日本新建第2座晶圓廠,同時也在評估在歐洲建車用晶圓廠的可能性。
魏哲家表示,“臺積電正在日本興建一座特殊制程技術的晶圓廠,該晶圓廠將采用12/16nm和22/28nm制程技術,計劃于2024年末進入量產。我們亦考慮在日本建造第二座晶圓廠,只要客戶需求和政府的支持水準合乎情理。”
與此同時,魏哲家還透露,“在歐洲我們正在與客戶和伙伴接洽,將根據客戶需求和政府的支持水準,評估建立專注于車用技術的特殊制程晶圓廠的可能性。”
臺積電代表團曾已于去 10 月前往德國薩克森州討論在那里建造晶圓廠的可能性,幾周后,臺積電稱“目前沒有計劃在歐洲建廠,但不排除任何可能性”。隨后臺積電還派高級人員前往德國德累斯頓考察在當地建廠的可行性。
據英國《金融時報》近期報道稱,臺積電將會在今年派出一個額外的代表團抵達德國,就是否斥資數十億美元建造一座預計“最早在 2024 年”開始建設的工廠做出“最終決定”。
據了解,德累斯頓是德國東部薩克森邦(Sachsen)的首府,擁有歐洲最大的半導體集群,因此又有“薩克森硅谷”(Silicon Saxony)的別名。英飛凌(Infineon)、恩智浦(NXP)、格芯(Global Foundries)、博世(Bosch)等晶圓制造大廠都有在當地設廠。
未來海外28nm及以下產能占比或超20%
除了計劃在日本和歐洲建新晶圓廠之外,臺積電在中國大陸正依計劃在南京擴產的28nm制程技術的產能,也將持續恪守所有規章制度支持當地客戶。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6日,臺積電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晶圓廠一期項目召開首批機臺進廠典禮,預計2024年開始投產4nm制程。同時,臺積電還宣布在亞利桑那州晶圓廠啟動二期工程,預計于2026年開始生產3nm制程技術。兩期工程總投資金額激增至400億美元。
總體來看,未來臺積電位于臺灣島外的28nm及以下先進制程的海外產能將會持續增長。臺積電表示,依據客戶需求和政府支持力度,臺積電28nm及以下的海外產能,可能在五年或更長時間內,在臺積電的28nm及以下總產能當中的占比達到20%或以上。
臺積電此前在美國投資人日活動上已放出相關消息稱,臺灣在中國臺灣大本營持續擴充先進制程的同時,長期規劃的海外產能未來將達到總產能占比的20%。外界預計,相關占比有望在2027年至2028年前后達成。
將努力控制海外晶圓廠的高成本
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工廠成本遠高于臺積電在中國臺灣的晶圓廠的問題,臺積電表示,成本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建筑和設施的建設成本上,美國晶圓廠比臺灣晶圓廠高出4到5倍。高昂的施工成本包括了根據職業安全和健康法規獲得許可的人工成本、近年來的通貨膨脹成本以及人員和學習曲線成本。因此,海外建廠的初始成本就會高于中國臺灣。
臺積電強調,雖然海外晶圓廠的起始成本高于臺積電在中國臺灣的晶圓廠,但目標是管理和最小化成本差距。臺積電的定價將維持策略性以反映自身的價值,其中亦包含在地域上的靈活性價值。同時將利用大量生產、規模經濟和制造技術領先的競爭優勢,持續降低成本,臺積電也將繼續與各國政府密切合作,以取得他們的支持。
臺積電指出,通過采取這些行動,臺積電將有能力吸收海外晶圓廠較高的成本,并且無論在何處營運,都持續作為最高效和最具成本效益的制造服務提供者。
因此,即便臺積電在中國臺灣以外增加產能,相信長期毛利率達53%以上仍是可實現的,而具持續性且健全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能夠優于25%,同時為股東帶來盈利增長。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