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學習:73%的企業迷途求生?
作者 | Forrester Consulting
編譯 | 楊陽
出品 | AI科技大本營(ID:rgznai100)
大家都知道,機器學習(ML)是人工智能的關鍵技術之一,也是一項逐漸走向成熟的應用技術。具體說來,這一技術可以為未來的數據科學帶來變革,能夠讓應用企業作出基于更多數據分析的驅動決策,從而改善用戶的業務體驗。
那么,目前ML究竟在哪些方面,以及多大程度上改進了企業的經營狀態?近日,Forrester Consulting基于對位于北美的150位公司數據負責人和決策者的調查,得出ML在業務經營決策上的一些重要表現。在這些調查結論中,有哪些是可以給到我們幫助和借鑒的?
先來看一些關鍵的信息。
機器學習所影響的業務中,自動化的異常檢測(Anomaly Detection)是未來一到三年所要達成的首要任務;
- 在技術的實現路徑上,數據孤島、可解釋性差和透明度低等是阻礙向前的主要障礙,因而減緩了技術成熟度的完善進度。
- 如果能夠更加專注于業務成果,并且盡可能與在ML技術上有大量實踐和驗證有效的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將更有利于這一技術的落地。
只有四分之一的ML應用處于成熟期在機器學習的開發和發布時長上,大部分受訪者選擇了1到5年之間,占比總計72%。其中,一半以上的人表示他們的應用發布在1到2年。而實際上,成熟的機器學習戰略需要3年及以上的沉淀期,達到這個標準的占比只有四分之一左右,其中只有5%的企業已經應用5年以上。此外,有53%的受訪者計劃通過利用ML來提高業務效率。在當下的大數據和數據分析戰略上,有46%的人選擇了使用多云(包括私有云);44%選擇研究堆棧性能,從而更好地利用數據進行模型架構;41%選擇擴大規模以滿足增長的數據量的需求。而在未來的一年到三年中,ML的主要戰略應用方向為:自動檢測異常數據(40%)、透明應用的自動接收和基礎設施的更新(39%),以及讓AI應用符合新的監管和倫理要求(39%)等。
解決技術管理上的數據孤島最具挑戰除了技術能力,機器學習在人員和流程管理上也面臨不小的挑戰。其中,認為打破內部數據孤島最具挑戰性的比例為41%,39%的人選擇了將學術模型轉化為可以部署的產品。此外,分別有38%的人選擇了降低AI風險和打破外部的數據孤島,還有36%的人認為最大的困難在于處理大規模、多樣化和混亂的數據集。無論是數據孤島、模型轉化,還是數據集混亂,都體現出學術與商業化之間的鴻溝,尤其是在模型的轉化上,當使用ML并將其進行用例擴展時,很多人發現數據流的透明度、可追溯性以及可解釋性都很難得到清晰的呈現。也正因此,在ML落地前景不明確的情況下,管理層會認為基于機器學習的業務實現很難看到商業價值。而如果與投資回報沒有明確關系,管理者在這一技術上的投入意向就會明顯下降。有73%的受訪人認為機器學習在數據透明、可追溯和可解釋性上還存在挑戰,投入意向的不明朗加劇了技術落地的困難,良性的循環還有待形成。
三分之二的決策者仍會加大ML的應用
然而,即便面臨著諸多挑戰,決策者在對機器學習決定投入時也難免戰戰兢兢,但大部分受訪者認為應用ML還是非常必要的。有三分之二的決策者(67%)認為,全方位加大ML技術的應用對組織的戰略規劃非常重要。而在當前使用的工具集當中增加機器學習的技術能力和應用,認為這一點很重要的被訪者也占到了66%。在業務層面,機器學習被寄予發揮作用的前三領域包括:數據的平臺互享、企業內的數據流動追蹤,以及推動更快的行動。
至于和第三方合作的情況,37%的受訪者表示已經建立合作,并打算發展伙伴關系;30%的人表示有合作關系,但并不準備發展為更為深入的伙伴關系。此外,還有19%和11%的受訪者表示未來一年中有合作計劃,或者有合作興趣。超過六成以上的受訪者表示通過合作關系來彌補自身在機器學習上的短板和人員的短缺,說明合作共贏仍然是發展這一技術的重要途徑。與在機器學習領域有落地經驗的第三方合作,可以在模型開發、人員培訓和挖掘更多數據來源上形成合力。文章參考和圖片來源:Operationalizing Machine Learning Achieves Key Business Outcomes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