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Chiplet技術,摩爾定律拯救者,兩大陣營、六個核心玩家【附下載】| 芯東西內參
01.Chiplet芯片異構在制造層面效率優化實際上,Chiplet 最初的概念原型出自 Gordon Moore 1965 年的論文《Cramming more components onto integrated circuits》;Gordon Moore 在本文中不僅提出了著名的摩爾定律,同時也指出“用較小的功能構建大型系統更為經濟,這些功能是單獨封裝和相互連接的”。2015 年,Marvell 周秀文博士在 ISSCC 會議上提出 MoChi(Modular Chip,模塊化芯片)概念,為 Chiplet 的出現埋下伏筆。我們認為,現代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不是探索未知的過程,而是需求驅動技術升級,Chiplet 技術的出現是產業鏈在生產效率優化需求下的必然選擇。計算機能夠根據一系列指令指示并且自動執行任意算術或邏輯操作串行的設備。日常生活中,我們所使用的任何電子系統都可以看作一個計算機,如:電腦、手機、平板乃至微波爐、遙控器等都包含了計算機系統作為核心控制設備。Chiplet 出現離不開兩個大的趨勢:1)計算機系統的異構、集成程度越來越高為了便于理解產業界為何一定要選擇 Chiplet,本報告從計算機體系結構的角度出發,本報告將首先理清計算機體系結構的一個重要發展思路——異構計算。如同現代經濟系統一樣,現代經濟系統為了追求更高的產出效率,產生了極為龐大且復雜的產業分工體系,計算機系統的再分工就是異構計算。GPU、DPU 的出現就是為了彌補 CPU 在圖形計算、數據處理等方面的不足,讓 CPU 能夠專注于邏輯的判斷與執行,這就是計算機系統(System)。精細化的分工也使得整個體系變得龐大,小型計算設備中只能將不同的芯片集成到一顆芯片上,組成了 SoC(System on Chip)。










02.全球格局兩大陣營,群雄逐鹿
實現 Chiplet 所依靠的先進封裝技術在產業鏈內仍然未實現統一,主要分為晶圓廠陣營和封裝廠陣營:晶圓廠陣營以硅片加工實現互聯為主,可提供更高速的連接和更好的拓展性;封裝廠陣營則努力減少硅片加工需求,提出更有廉價、更有性價比的方案。臺積電:整合 3DFabric 平臺,實現豐富拓撲結構組合。在 2.5D 和 3D 先進封裝技術方面,臺積電已將 2.5D 和 3D 先進封裝相關技術整合為“3DFabric”平臺,由客戶自由選配,前段技術包含 3D 的整合芯片系統(SoIC InFO-3D),后段組裝測試相關技術包含 2D/2.5D 的整合型扇出(InFO)以及 2.5D 的 CoWoS系列家族。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晶體管相關文章:晶體管工作原理
晶體管相關文章:晶體管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