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駕駛故障造成車禍,車主負全責,這功能還敢用嗎?
大數據文摘授權轉載自果殼
作者:莎士billy
編輯:翻翻
又一起車禍在輔助駕駛模式下發生。
8月10日下午,寧波一處高架橋上,一輛小鵬P7電動車以80km/h時速撞上一輛在路邊臨時停靠的故障車輛。道路監控和行車記錄儀視頻顯示,肇事車在接近故障車輛時幾乎沒有減速和轉向,徑直撞向前方,導致前車尾部嚴重損毀、站在車尾后方的人員不幸身亡。
肇事車主王先生對紅星新聞表示,事發時他正使用電動車的LCC(車道居中輔助)功能,但該功能沒能識別前方的人和車,在撞擊發生前沒有任何警告,而自己因為在輔助駕駛狀態下跑神沒有做出應對,最終釀成車禍。
8月11日,小鵬汽車官方對此事故作出了回應,稱交警部門已經立案處理,小鵬也將全力配合相關部門進行事故調查,持續跟進后續結果。
這場悲劇并非毫無預告,同樣的事件已經發生過預演。
今年3月13日,小鵬P7車主鄧先生在湖南臨湘-岳陽高速路段上發生嚴重車禍,車禍時同樣開啟著LCC功能、同樣是80km/h速度巡航,同樣是撞上前方側翻的靜止車輛。鄧先生在社交媒體上稱:“撞擊前車輛毫無減速,碰撞預警提示或者緊急制動的跡象……我認為輔助駕駛功能存在致命的安全隱患。”
車禍頻發,車主們還能放心把性命攸關的大事交給輔助駕駛系統嗎?
LCC模式能解放車主嗎?
這次事故的爭議核心LCC(車道居中輔助),是一個能幫助車輛在車道正中間行駛的功能。在有清晰車道線的道路上,如果車輛偏離車道中心,系統會自動施加轉向輔助力使車輛回正以保證行車安全。駕駛員開始變道時,系統會自動退出以避免干預駕駛員的操作。
在LCC開啟時,車外攝像頭會檢測車道線,使車輛維持設定時速在車道中央行駛,同時,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會判斷前方車輛的遠近,自動保持安全距離。
根據官網介紹,小鵬目前最高配的輔助駕駛系統XPILOT 3.0使用了英偉達Xavier芯片+智能控制器的雙組合,高精毫米波雷達5個,車外有13個攝像頭,車內也有一個攝像頭,全車共計14個攝像頭。
XPILOT不同版本的硬件配置差異|小鵬官網
但就算是最高配的XPILOT 3.0 系統也有致命短板。
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的組合對非標準靜態物體的識別存在困難,在高速場景下尤其明顯。因為靜止物的反射波沒有相位差,靜態目標的信息很容易和附近的干擾目標信號摻雜在一起,導致雷達無法準確地識別。同時,“靜態雜波濾除”的算法,也會過濾掉一些靜止物體。這就可能會導致前方的靜止車輛和行人被誤判或忽略。
毫米波雷達工作示意圖
在LCC的各種介紹中,小鵬汽車都標注了“車道居中輔助(LCC)啟用時,駕駛員仍需始終保持手握方向盤并在必要時接管方向盤”、“LCC 激活時,您仍需始終保持手握方向盤,以便可以在有潛在危險發生時,及時接管車輛”等警示。
XPILOT小助手的LCC介紹文章 | 小鵬社區
輔助駕駛失靈,車主負責
根據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和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SAE)提出的自動駕駛分級制度,自動駕駛被分為L0、L1、L2、L3、L4、L5六個等級,L0-L2屬于輔助駕駛,L4-L5屬于無需接管的自動駕駛,而L3級別的自動駕駛,車主需要在功能請求時接管汽車。
SAE自動駕駛等級 | SAE
今年3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也推出了適用于我國的《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國家推薦標準。
《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國家標準委
車企認為,在輔助駕駛模式下出現事故,責任在車主一方。
小鵬在用戶手冊中不斷強調,車主不能依賴ACC/LCC系統,需要隨時準備好做出人工干預,并列舉了各種系統可能失靈的場景,其中就包括無法檢測到靜止車輛和物體。就算在事故發生時輔助駕駛系統失靈,但因為用戶手冊已經強調過了車主雙手不得離開方向盤,需要隨時注意接管汽車,因此車主仍需負主要責任。
小鵬用戶手冊 | xiaopeng.com
從法律法規執行的角度來講,在國內的交通事故認定中,輔助駕駛汽車的責任主體也都是駕駛員。
8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簡稱《條例》)實施,《條例》中定義的“智能網聯汽車”包括了有條件自動駕駛(即L0-L2)、高度自動駕駛和完全自動駕駛3種類型,也因此被視為國內首部L3級的法規。
《條例》規定:配備駕駛人的智能網聯汽車發生交通違法行為,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法對駕駛人進行處罰;發生交通事故且智能網聯汽車一方負有責任的,該車輛的駕駛人應當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因智能網聯汽車質量缺陷造成交通事故的,駕駛人依法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后,可以向智能網聯汽車的生產者、銷售者追償。
也就是說,依據現行法律,因輔助駕駛功能失靈造成的交通事故,駕駛人雖然承擔責任,但可以向車企追償。
雖然根據用戶手冊說明,小鵬P7的輔助駕駛系統屬于L2級別,但在百度搜索“小鵬P7 L3”,查詢8月9日(車禍發生前一天)前的搜索結果,會發現網上有很多宣傳小鵬P7擁有L3級自動駕駛的文章,消費者很可能會因此而過分信任汽車的輔助駕駛功能,從而在駕駛時掉以輕心。
在國外也是一樣,就算因為車輛系統的故障導致了車禍,法律責任也往往都在駕駛員身上。從此前的判例來看,輔助駕駛不能算是司機們的好朋友,司機時時刻刻都得提防意外發生。
2016年6月,40 歲的美國司機約書亞·布朗(Joshua Brown)在將特斯拉Model S置于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模式中行駛時,因傳感器無法識別前方明亮天空下的白色貨車而撞車身亡。約書亞成為了第一個死于自動駕駛車禍的人。
約書亞生前的社交網站照片 | Facebook
特斯拉隨后發布的事件聲明強調了Autopilot功能并不完美,依然需要車主隨時接管,撇清了公司的責任:Autopilot“是一項輔助功能,要求你的手始終放在方向盤上”,并且在使用時 “你需要保持對車輛的控制和責任”。
2019 年底,美國司機凱文·里亞德(Kevin George Aziz Riad)駕駛的特斯拉Model S在Autopilot模式中沖出加州高速公路,闖紅燈,撞上另一輛車,造成車內兩人死亡。今年1月,洛杉磯縣檢察官對現年 27 歲的里亞德提出了“過失殺人罪”和“交通肇事殺人罪”指控。此案也是對涉及特斯拉Autopilot功能車禍的首次刑事起訴,而特斯拉在需要定責時不見蹤影。
我們離“真正的自動”還很遠
從自動駕駛概念出現之初的L5大餅到L2的現實,從一開始的高歌猛進,到如今聲量越來越小,“自動駕駛”的宣傳也悄悄改口成了“輔助駕駛”。這都是因為L3的分水嶺會讓車企承擔更多的追責風險。
作為自動駕駛的先驅,特斯拉首當其沖。根據 CNBC 8月5日的報道,加州機動車輛管理局正在指控特斯拉在自動駕駛方面存在虛假宣傳。加州車管局認為,特斯拉把輔助駕駛系統稱作Autopilot(字面意義是自動駕駛)和FSD(全自動駕駛系統的簡稱),將這些系統宣傳為“全自動”,屬于一種夸大宣傳。特斯拉有兩個星期的時間來回應調查,否則可能暫時失去在加州的經營許可。
特斯拉與加州車管局此前曝光的郵件|DMV
這個口徑上的拉鋸過程,也是人類在是否要把控制權交給機器這件事上的徘徊。
如果一棵小樹枝探出了公路,而且沒有來往的車輛,我們會簡單地變到對面車道繞行。但是自動駕駛汽車可能會完全停下來,因為它盡職盡責地遵守了禁止跨越雙黃線的交通法規。這種意外的舉動會避免撞到前面的物體,但會與后面的人類司機發生碰撞。
又比如經典的電車問題:一輛失控的電車即將碾過并殺死站在鐵軌上的五個人,你可以拉動開關,讓電車進入另一條只有一人的軌道,犧牲一人拯救五人。或者扔掉開關,任五人死亡。人類尚且無法判斷的倫理難題,自動駕駛系統又會如何抉擇?
電車難題
2004年上映,根據阿西莫夫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我,機器人》中,威爾·史密斯飾演的男主斯普納十分厭惡人工智能機器人,因為在他幾年前經歷的一場車禍中,前來救助的機器人因存活率太低為由放棄了了另一個12歲女孩,選擇營救斯普納。在性命攸關的情況下,自動駕駛汽車面臨的考驗恐怕只會更大。
人們也可能認為,在車禍中,由自己以外的人控制自己的命運是有違倫理。工程師們根據自己的道德規范和觀念開發自動駕駛的算法技術,而他們的決定影響著司機、乘客和路人的生命。政策制定者和政府也試圖為自動駕駛汽車制定規則和條例,增加了對司機、乘客和路人的額外影響。
德國則試圖用事先設定指導方針來解決自動駕駛汽車的倫理問題。德國政府提出,“自駕車應該總是試圖將人的死亡降到最低,不應該根據年齡、性別或任何因素對個人進行歧視。人的生命也應始終優先于動物或財產”。從《科學》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來看,超過75%的參與者支持這種實用主義的做法。
在技術與倫理問題上,我們或許還要很久才能放心地將控制權全部交給機器,獲得真正的自動駕駛車輛。希望在這條發展的道路上,悲劇會越來越少。
參考文獻:
[1]Lin, P. (2013). The Ethics of Autonomous Cars. Retrieved 12 August 2022, from https://www.theatlantic.com/technology/archive/2013/10/the-ethics-of-autonomous-cars/280360/[2]Lambert, Fred. 2022. "Tesla Is In Hot Water With California DMV Over Its Autopilot And Self-Driving Claims". Electrek. https://electrek.co/2022/08/06/tesla-hot-water-california-dmv-autopilot-self-driving-claims/.[3]"The Ethics Of Self-Driving Cars". 2020. Medium. https://towardsdatascience.com/the-ethics-of-self-driving-cars-efaaaaf9e320.*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linux操作系統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詳解(linux不再難懂) 電容式接近開關相關文章:電容式接近開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