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出大招!兩次發全球召集令!神秘“天才少年”現身,看看誰最牛?
近日,“天才少年”密集亮相華為心聲社區。其中,2020年加入華為的“天才少年”張霽是華為“天才少年”最高檔201萬年薪的一員,拒絕過其他公司超過360萬元年薪,加入華為是希望自己能夠為華為做出一點貢獻。
另一位2020年加入的“天才少年”黃青虬,帶領團隊做的自動駕駛激光感知算法搭載在極狐阿爾法S·HI版,去年項目演示視頻曾在互聯網上刷屏。
1、今年4位“天才少年”曝光 華為再發召集令
在《在創新突破中 尋找天才少年》招聘短片中,北京大學博士畢業生李屹出鏡,他于2019年加入華為“天才少年”計劃,目前在華為主要研究領域是軟件與操作系統形式化驗證。

來源:“華為招聘”視頻號
華為“天才少年”項目,是華為創始人兼總裁任正非在2019年發起的用頂級挑戰和頂級薪酬,吸引頂尖人才的項目。華為因對“天才少年”開出高年薪而備受社會關注。年薪分為三檔,最高檔為182萬元-201萬元;第二檔為140.5萬元-156.5萬元;第三檔為89.6萬元-100.8萬元。
3月,時任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說,人才、科研、創新是華為賴以發展的基礎,華為任何時候都會加大對人才特別是頂尖人才的吸引。2020年-2021年,華為共招聘應屆畢業生約2.6萬人,有300多名是華為定義的“天才少年”。2022年,華為計劃招聘1萬多名應屆畢業生。
“天才少年”進入華為之后,分布于各個業務線,參與解決難題。2021年8月,任正非表示,華為正在一個一個地解決難題,一批一批的有扎實理論基礎的人“投筆從戎”,拿著“手術刀”,加入“殺豬”的戰斗。“比如,有幾個天才少年加入了華為煤礦‘軍團’,反向使用5G,使井下信息更高清、更全面。”
截至目前,媒體報道的2022年加入華為“天才少年”計劃的畢業生有4位。包括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畢業生林田、西安交大電信學部2022屆博士畢業生賈鵬和孫飛揚、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2022屆博士畢業生金熠波。
2/201萬年薪“天才少年”首秀
近期,華為心聲社區密集發布往年“天才少年”的動向。
2020年華為招聘的“天才少年”張霽,在公司數據存儲產品線工作。日前,他作為華為內部節目《一口科技咖》的首位嘉賓亮相,這也是他的熒幕首秀。據張霽介紹,他在華為的工作任務是造一個全知全能的存儲系統智慧“大腦”,實現存儲系統的智能化。

來源:華為心聲社區
張霽稱,他正在攻堅的是華為存儲面向全球發布的“太平洋會戰”中的難題七《每比特極致效率復雜場景下全生命周期數據自動駕駛》。
會戰是華為攻堅難題的打法,華為組建了很多會戰項目,將項目團隊無法解決的難題發布出來,邀請華為內外科學家、工程師來參與攻關。例如,華為曾召集數千名工程師在東莞松山湖園區參加“松山湖會戰”,開發HMS Core 5.0,打造鴻蒙系統基礎能力。
資料顯示,張霽于1993年出生,本科畢業于武昌理工學院,碩士畢業于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是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計算機系統結構2016級博士研究生。2020年,張霽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201萬元。
2020年,據張霽介紹,除了華為,他還拿到了騰訊、IBM、阿里、深信服以及兩個初創公司的錄用信,其中給出的最高年薪超過360萬元。
張霽說:“對我來說,在華為‘最艱難’的時候加入,也是希望自己能夠為華為做出一點貢獻,所以我也呼吁更多的青年才俊加入華為,幫助華為渡過難關,讓世界刮目相看。”
今年4月,華為在招聘計劃中,對“天才少年”開出行業水平5倍以上薪酬。不限學歷、不限學校、面向全球招聘,華為渴望有能力有意愿挑戰世界級難題的“天才少年”。
3/“天才少年”的激光算法全網刷屏
日前,華為心聲社區還公布了關于另一位“天才少年”黃青虬的文章。據文章介紹,黃青虬從小便是“學霸”,以692分、全省第40名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自動化系。他作為隊長,帶領清華大學“火神機器人戰隊”,拿下RoboCup(機器人足球世界杯)的第四名。26歲從香港中文大學多媒體實驗室博士畢業,發表十多篇頂級會議論文;2020年入選華為“天才少年”計劃,加入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事業群不到兩年,從新員工迅速成長為帶領近50人團隊的負責人。
2021年4月,在上海車展前夕,搭載華為自動駕駛系統的極狐汽車測試視頻在互聯網上刷屏,其中的感知算法就與黃青虬團隊有關。
據他介紹,2021年3月的一天,極狐項目遇到了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后來,他帶領激光感知算法團隊進行攻關,保障演示的成功。
黃青虬稱:“我們在短短的一個月把激光感知的算法模塊性能提升了一大截,解決了多個嚴重問題,準時完成了任務。當我看到極狐演示的視頻引起全網轟動的時候,覺得所有披星戴月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攻關過后,我成為激光感知團隊的負責人,開始帶領團隊在這個領域沖鋒陷陣。”
日前,任正非表示,進入華為公司,就沒有“天才少年”這個名詞了。華為常務監事陳黎芳說,“天才少年”進入華為后也需要成長,不可能永遠當少年,最終還是要看實際發揮的價值和貢獻。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