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又一項芯片堆疊封裝專利曝光
來源:內容來自半導體行業觀察(ID:icbank)綜合,謝謝。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專利局披露了華為于2019年遞交申請的,名為“芯片堆疊封裝結構及其封裝方法、電子設備”的專利。

根據摘要描述,一種芯片堆疊封裝結構(100)及其封裝方法、電子設備(1),涉及電子技術領域,用于解決如何將多個副芯片堆疊單元(30)可靠的鍵合在同一主芯片堆疊單元(10)上的問題。芯片堆疊封裝結構(100),包括:主芯片堆疊單元(10),具有位于第一表面上的絕緣且間隔設置的多個主管腳(11);第一鍵合層(20),設置于第一表面上;第一鍵合層(20)包括絕緣且間隔設置的多個鍵合組件(21);多個鍵合組件(21)中的每個包括至少一個鍵合部(211),任意兩個鍵合部(211)絕緣設置,且任意兩個鍵合部(211)的橫截面積相同;多個鍵合組件(21)分別與多個主管腳(11)鍵合;多個副芯片堆疊單元(30),設置于第一鍵合層(20)遠離主芯片堆疊單元(10)一側的表面;副芯片堆疊單元(30)具有絕緣且間隔設置的多個微凸點(31);多個微凸點(31)中的每個與多個鍵合組件(21)中的一個鍵合。

眾所周知,近年來,因為芯片微縮的限制,行業轉向芯片封裝尋找芯片性能的提升辦法。
在日前的分析師大會上,華為常務董事、ICT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主任汪濤也指出,華為正嘗試用堆疊芯片的相關技術,用不那么先進的芯片工藝也可以讓華為的產品更有競爭力。華為目前在芯片3D封裝方面有了專利積累,有信心拿出更多解決方案和領先產品。
“華為在(封裝)這方面有多年的積累,我們基于芯片3D堆疊、3D封裝或者稱之為chiplet技術,來實現在制程相對可能不是那么最領先的情況下做出最領先的芯片或者系統。當然,我們積累的技術和創新手段還有很多,因此我們有信心一直提供領先的產品和方案來服務于我們的客戶和合作伙伴。”汪濤在后續回答記者問題的時候表示。
而事實上,在不久之前,華為也的確披露了另一個封裝專利。
華為3D芯片堆疊專利解讀
唯一的問題是華為是否真的可以利用其創新,因為沒有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證,代工廠無法為該公司生產芯片。但至少華為自己當然相信它可以,特別是考慮到這項技術可以為基于不受美國如此嚴厲限制的舊節點的芯片提供性能提升。
保持競爭力的一種方式
由于美國政府將華為及其芯片設計子公司海思列入黑名單,現在要求所有制造芯片的公司申請出口許可證,因為所有半導體生產都涉及美國開發的技術,華為無法進入任何先進節點(例如臺積電的N5),因此必須依賴成熟的工藝技術。
為此,華為前任總裁郭平表示,創新的芯片封裝和小芯片互連技術,尤其是 3D 堆疊,是公司在其 SoC 中投入更多晶體管并獲得競爭力所需性能的一種方式。因此,該公司投資于專有的封裝和互連方法(例如其獲得專利的方法)是非常有意義的。
“以 3D 混合鍵合技術為代表的微納米技術將成為擴展摩爾定律的主要手段,”郭說。
華為高層表示,由于現代領先的制程技術進展相對緩慢,2.5D或3D封裝的多芯片設計是芯片設計人員不斷在產品中投入更多晶體管,以滿足他們客戶在新功能和性能的預期,這也成為了產業界采用的一個普遍方式。因此,華為前董事長強調,華為將繼續投資于內部設計的面積增強和堆疊技術。
華為在新聞發布會上公開發表的聲明清楚地表明,公司旨在為其即將推出的產品使用其混合無 TSV 3D 堆疊方法(或者可能是類似且更主流的方法)。主要問題是該方法是否需要美國政府可能認為最先進且不授予出口許可證的任何工具或技術(畢竟,大多數晶圓廠工具使用源自美國的技術)。也就是說,我們是否會看到一家代工廠使用華為的專利方法為華為制造 3D 小芯片封裝,這還有待觀察。但至少華為擁有一項獨特的廉價 3D 堆疊技術,即使無法使用最新節點,也可以幫助其保持競爭力。
無過孔堆疊
芯片制造商通常使用兩種封裝和互連方法:2.5D 封裝為彼此相鄰的小芯片實現高密度/高帶寬的封裝內互連,3D 封裝通過將不同的小芯片堆疊在一起使處理器更小. 然而,3D 封裝通常需要相當復雜的布線,因為小芯片需要通信并且必須使用 TSV 提供電力。
雖然 TSV 已在芯片制造中使用了十多年,但它們增加了封裝過程的復雜性和成本,因此華為決定發明一種不使用 TSV 的替代解決方案。華為專家設計的本質上是 2.5D 和 3D 堆疊的混合體,因為兩個小芯片在封裝內相互重疊,節省空間,但不像經典 3D 封裝那樣完全疊放。
重疊的 3D 堆疊

華為的流程涉及在連接到另一個(或其他)之前將其中一個小芯片倒置。它還需要構建至少兩個重新分配層來提供電力(例如,兩個小芯片意味著兩個 RDL,三個小芯片仍然可以使用兩個 RDL,所以四個,請參閱文章末尾的專利文檔以了解詳細信息),這并不是特別便宜,因為它增加了幾個額外的工藝步驟。好消息是其中一個芯片的再分配層可以用來連接內存等東西,從而節省空間。

事實上,華為的混合 3D 堆疊方式可以說比其他公司傳統的 2.5D 和 3D 封裝技術更通用。例如,很難將兩個或三個耗電且熱的邏輯裸片堆疊在一起,因為冷卻這樣的堆棧將非常復雜(這最終可能意味著對時鐘和性能的妥協)。華為的方法增加了堆棧的表面尺寸,從而簡化了冷卻。同時,堆棧仍然小于 2.5D 封裝,這對于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或平板電腦等移動應用程序很重要。
從產業來看,其他半導體合同制造商(臺積電、GlobalFoundries)、集成設計制造商(英特爾、三星),甚至可以使用領先的晶圓廠工具和工藝技術的無晶圓廠芯片開發商(AMD)也開發了自己的 2.5D 和 3D 小芯片堆疊和互連方法為他們的客戶或他們未來的產品提供服務。因此,華為只是順勢而為。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p2p機相關文章:p2p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