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蔚來助推的芯片新風口,對話國內全自研UWB芯片創始人
作者 | 程茜
編輯 | Panken
UWB芯片火得突然,又燒得還不夠旺。3月28日,全球首款UWB數字鑰匙在蔚來旗艦轎車ET7正式交付,有這項技術加持,車主無需掏出鑰匙,就能解鎖車門。這個被蘋果帶飛的無線通信技術,正將終端應用熱潮蔓延至車圈。
▲蔚來ET7支持UWB智能鑰匙、手機UWB/BLE鑰匙、NFC卡/手機NFC解鎖車門(圖源:蔚來)
UWB,全名超寬帶通信(Ultra Wide Band),一種短距離無線傳輸通信技術,從2002年被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核準在民用領域開放至今,已經低調發育了約20年。直到2019年9月,蘋果首次將UWB芯片引入其旗艦手機,這個擅長短距離精準定位的“黑科技”,被陸續解鎖設備連接、無線支付、找丟失物品、活體檢測、取代實體鑰匙無感開車門等功能。長期蟄伏于工業級應用的UWB技術,開始在消費類市場初顯鋒芒。科技巨頭力捧之下,UWB產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矚目,大量資本開始涌入這條賽道,這對耕耘UWB芯片已久的國內企業而言,可謂是突如其來的“驚喜”。但能否接住這些洶涌而至的機遇,就要考驗UWB芯片企業此前積蓄的實力。在愈發激烈的戰事中,先進技術是通信芯片老將陳振騏引以為傲的籌碼。今年2月,一篇UWB超寬帶定位通信收發機芯片論文發表于被譽為“芯片奧林匹克”的國際頂會ISSCC 2022上,成為今年中國大陸及港澳地區唯一入選的工業界論文,其來源正是由陳振騏創辦的紐瑞芯公司。
▲紐瑞芯有關UWB超寬帶定位通信芯片設計的論文被ISSCC 2022收錄
今年開年,紐瑞芯便連添戰果。在成為第一家在ISSCC上發表無線通信全系統芯片成果的中國大陸企業之前,它剛宣布完成2億元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國內MEMS龍頭歌爾微。截至目前,紐瑞芯已累計完成三輪融資,它為不同應用研發的多款UWB芯片將在今年投入市場。當UWB芯片產業尚處微時,陳振騏如何帶領紐瑞芯團隊積攢技術實力與工程經驗,在與國內外企業的競爭中建立自身壁壘?他又如何看待UWB芯片產業的未來****?近日,芯東西與紐瑞芯創始人兼CEO陳振騏博士進行了深入交流。通過對話陳振騏,我們不僅回顧了UWB芯片“前世今生”的關鍵進階歷程,而且解讀了紐瑞芯應對UWB芯片落地難題的技術思路和商業策略。
▲紐瑞芯創始人兼CEO陳振騏
本文福利:紐瑞芯在ISSCC 2022上發表的UWB芯片論文,可在公眾號聊天欄回復關鍵詞【芯東西246】獲取。
01.清華畢業,高通歷練創業于UWB黎明前
創辦紐瑞芯前,陳振騏曾在高通手機射頻芯片核心研發團隊工作了10年。陳振騏的本科和碩士均就讀于清華大學通信專業,隨后前往美國奧本大學進修微電子學博士,畢業后進入高通擔任主任工程師,參與手機射頻芯片的核心研發工作。這些經歷,使得他在通信協議、通信系統、通信算法等領域持續沉淀。2014年,芯片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許多中國消費電子產品已走到世界前列,但核心芯片技術仍然非常匱乏,國內集成電路已成為國內第一大進口商品,進口額遠超石油。關注到這些現象后,創業的想法開始在陳振騏腦海中成形。陳振騏和幾位同學、朋友一拍即合,將從系統、數字、模擬、射頻到市場銷售的人才匯集,共同組建了一個擁有一線產業經驗的全鏈條團隊。其核心團隊以清華背景為主,包括1位IEEE Fellow和9位在美國有過資深行業經驗的海歸博士。2016年,陳振騏回到祖國,在深圳注冊成立了芯片企業紐瑞芯,主攻UWB芯片。紐瑞芯的英文名是NewRadio Technologies。其中,NewRadio指的是5G無線空口技術,字面意思為“新無線”,同時蘊含做5G相關技術之意,陳振騏希望,紐瑞芯能在無線通信芯片上抓住機會。其業務主線UWB芯片擅長厘米級精準定位,能夠在短距離內高速傳輸數據,同時具備功耗低、抗干擾能力強等特征,能夠實現各種智能設備的位置、距離、方向感知。嚴格來講,這不算一個新技術。UWB“前世”可追溯至1960年代,美國軍方用它來做雷達偵測。2000年初,美國UWB技術產品和服務提供商Time Domain的短脈沖制式UWB芯片實現了3m以內1Gbps速率傳輸,這在當時非常具有前沿性。但后來關于UWB的協議、標準流產,長期沒有達成統一。早期十年,有一些小公司在進行UWB芯片研發,但成果鮮見。2010年左右,愛爾蘭UWB芯片供應商Decawave的DW1000走向量產,成為當時市場上唯一真正實現規模量產的UWB芯片,不過其量產規模并不是很大。
▲DW1000芯片
由于與USB、Wi-Fi等其他短距離傳輸技術相比在成熟度、成本方面缺乏優勢,UWB一直沒能獲得較高的市場接受度。UWB前期更多被用在煤礦、隧道、化工廠、養老院等工業場景,用于高精度定位,以確保佩戴者的安全。在陳振騏創業初期,UWB仍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技術賽道。消費級市場的潛能尚未打開,國內企業又與國際龍頭在關鍵技術上存在差距,UWB芯片賽道上的創業公司們直面實現技術突破、填補人才空缺、獲得客戶認可等多道難關。轉折點出現在2019年9月,蘋果在其旗艦手機iPhone 11中,首次裝進一顆神秘的U1芯片,稱其能顯著提升空間感知能力,讓短距離內的設備能被精準定位。該功能的幕后技術便是UWB。
▲2019年9月,蘋果發布搭載UWB芯片的iPhone 11
“UWB行業之前是暗流涌動,iPhone 11才將這把火正式引燃。”陳振騏回憶說。彼時,紐瑞芯已經走到了成立的第四年。2019年底,其全自研的UWB大熊座(UMAJ)SoC芯片成功流片,成為國內第一款收發機全集成并兼容最新IEEE 802.15.4z UWB行業標準的系統芯片。繼蘋果后,三星、小米、OPPO等消費電子品牌紛紛跟上,令UWB在手機和物聯網(IoT)設備領域小火一把。隨即在2021年4月,蘋果甩出了醞釀三年之久的“防丟神器”AirTag追蹤器,將UWB的熱度推至新高峰;同年5月,谷歌宣布安卓12也加入了基于UWB的數字車鑰匙功能。國內外主流車廠亦紛紛基于UWB技術實現“數字鑰匙”。UWB能從物理底層上防止攻擊,具有極高的安全性,已進入國際車規芯片領域,它也是實現智能泊車、位置監控等應用的基礎技術。根據市場調研公司ABI Research的數據,2020年全球內置UWB的產品出貨量為1.43億部,2021年超2億部,到2026年預計將增長到13億部。
▲2020年-2026年全球內置UWB產品年出貨量預測(數據來源市場調研公司ABI Research)
消費級UWB應用的大幕就此拉開,UWB芯片終于不再是一條默默無聞的小眾芯片賽道。這個行業的發展進程隨之加快:2019年8月,UWB標準組織FiRa聯盟成立;2020年1月,蘋果供應商Qorvo被曝斥資4億美收購UWB芯片供應商Decawave;2020年7月,全球技術組織車聯網聯盟宣布其CCC數字密鑰(Digital Key)3.0版規范定稿……越來越多的標志性事件陸續發生。
▲部分FiRa聯盟成員截圖(圖片來源為FiRa官網)
面對龐大的潛在市場,國產UWB芯片企業正蓄勢待發,紐瑞芯也開始嶄露頭角。
02.芯片算法兩手抓多款UWB芯片今年上市
創業初期,陳振騏和他的團隊就確立了“全自研”的發展道路。“你的關鍵性技術能達到什么樣的高度,也就決定了你能做什么樣的東西。”陳振騏說。相比UWB芯片,藍牙芯片、Wi-Fi芯片這兩個更常見的短距離無線通信系統芯片,技術發展更加成熟,UWB則仍然處于發展的早期階段。
▲UWB、Wi-Fi、藍牙技術基礎信息對比
在陳振騏看來,三者之中,藍牙芯片的技術難度較低,UWB和Wi-Fi6、Wi-Fi7的技術難度相當。UWB芯片最小帶寬為500MHz,最高帶寬可達1.1GHz~1.3GHz,其帶寬和頻段都比藍牙和Wi-Fi高,隨之也會帶來很多技術挑戰。他相信,堅持全面、正向的自主研發,才能更貼近市場,快速找到產品的市場價值。對此,紐瑞芯從產品定義、最新需求出發,將芯片與算法兩手抓,一方面從前端封裝、射頻放大器(PA)、模擬基帶到數字信號處理的各個集成電路(IC)模塊都進行IP化,另一方面從全系統角度研發多類算法,與硬件優化相輔相成。“我們做的所有芯片都是全自研IP。”陳振騏說,因受IP限制小,紐瑞芯在代工選擇上更為靈活,能與代工廠建立深度技術合作,并依據新的技術方向快速優化產品,由此提升其市場接受度。由于UWB芯片市場尚不成熟,應用場景還不夠清晰,工業與消費市場的不同應用需求千差萬別。因此,紐瑞芯在整個芯片設計過程中都堅持“算法先行”,也就是從應用端出發設計產品,通過算法指導芯片硬件設計和優化的方向。為了提升UWB芯片的性能,紐瑞芯采取了創新抗多徑算法、海量用戶快速定位算法,其自研算法還可以支持多頻段動態切換。
▲多徑效應示意圖
多徑效應是無線通信的一大難題,即無線信號在不同路徑的傳播時,到達接收端的信號存在時間差,會造成相互干擾,致使原來的信號失真。在應對多徑效應方面,UWB因其調制方式和信號值,在室內測距時比藍牙、Wi-Fi等技術更加穩定,但仍面臨技術挑戰。在出國前,陳振騏就已進行相關技術研究,基于在多徑信道模型上的技術積累和算法優化,擴展芯片的功能和優勢。此外,陳振騏也在無線通信領域探索新的市場和技術機會,包括完成多項高價值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儲備,以及在5G、6G、衛星通信和毫米波通信等方向上布局新技術研發。過去一年里,紐瑞芯的整體團隊規模比去年擴充了50%以上,其中研發團隊占比超60%。“紐瑞芯是一家科技公司在做UWB芯片產品,而不是一家做UWB芯片的公司。”陳振騏強調說。目前,紐瑞芯已形成以UWB定位通信系統芯片和智能天線調諧芯片為主的業務體系,提供包括天線調諧器、5G/B5G收發器、數據轉換器和IoT SoC在內的全套高性能IC產品,并打造了通訊芯片所需高端關鍵射頻及模擬混合IP的全自研技術平臺NRTP(NewRadio Technical Platform)。
▲大熊座芯片概念圖
其核心產品大熊座系列UWB定位通信系統芯片,集成了全套底層軟硬件解決方案,可實現多路收發,兼容最新IEEE 802.15.4z,支持FiRa、CCC等國際標準,已與市場上主流的UWB設備實現互聯互通及應用兼容。UWB技術主要應用于四大產業領域:工業互聯網等垂直行業、物聯網、智能汽車、智能手機。現階段,大熊座芯片重點應用在智能手機和智能汽車兩大領域,同時覆蓋尋物定位、移動支付、設備互連、室內導航、AR/VR、工業互聯網等應用需求。紐瑞芯為不同應用場景研發的NRT81600系列及NRT81800系列多款芯片已于2021年完成試量產,將在今年投入市場。
▲大熊座芯片應用布局
“今年,是紐瑞芯UWB芯片量產出貨、商業落地的關鍵時期。”陳振騏說。
03.與國際領先芯片跨代競爭助推行業標準制定
當前,UWB芯片行業的發展處于早期階段,國內芯片發展相較海外略有滯后,在陳振騏看來,這種“滯后”的差距其實并不大。紐瑞芯采取的產品策略是與國外芯片跨代競爭,即現在設計的產品對標國際領先UWB芯片公司的下一代產品。由于UWB芯片產業相對前沿,國外龍頭企業和國內UWB芯片企業基本都是從企業比較熟悉且有把握的市場切入。不過,國際龍頭企業在市場渠道等方面的前期積累已經形成規模化,這也是國內UWB芯片創企與龍頭企業存在的客觀差距。據陳振騏分享,目前,國內企業很多是在已有的場景或芯片產品上做局部工作,然后在一些特定場景、應用上,針對特定的客戶展開嘗試。他相信UWB未來會成為5G智能手機、汽車及各種智能設備的標配技術。誠然,智能手機、IoT設備的出貨量極其可觀,汽車對UWB芯片的需求快速增長,無論是身份驗證、無感開鎖,還是尋物定位、資產追蹤,都給了UWB發揮優勢的龐大市場空間。不過就目前而言,UWB芯片的落地還未全面鋪開,相關基礎設施、行業標準、生態建設都亟待進一步完善。因此,除了技術創新外,陳振騏也帶領紐瑞芯推進UWB在應用、協議上的進步。他談道,紐瑞芯雖然不做終端產品,但會通過一些應用型專利,來探索UWB芯片不斷擴展的應用場景。例如2021年5月,紐瑞芯“用嵌UWB模塊的手機直接遙控UWB設備的方法與裝置”發明專利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授權。這對于智能手機及關聯IoT設備UWB芯片的國產化有積極意義。
▲嵌有UWB模塊和AR模塊的智能手機跟UWB智能設備位置關系圖
陳振騏相信,只有在協議上形成一致的標準,才能將UWB發展成一個在未來有爆發力、有大應用場景的技術。為此,他也在積極推進UWB芯片標準的起草工作。
04.結語:初火之后UWB芯片距離爆發還有多遠?
隨著手機與汽車巨頭接連推出現象級產品,以及關鍵芯片國產替代的呼聲持續走高,國內UWB芯片產業經歷了一波“小高潮”。但迄今為止,這一賽道的應用只能說是初具規模,距離真正的大規模爆發,仍稍欠火候。現有UWB芯片創企們,不僅要從國際芯片巨頭已然構筑的市場與生態優勢中尋找突圍之徑,還需面臨來自更多新入局者的競爭。前路仍需摸著石頭過河。背靠全自研關鍵技術,陳振騏希望紐瑞芯在未來抓住UWB的市場機遇,快速優化產品研發,提高自家芯片的性價比,在無線通信芯片領域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本文福利:紐瑞芯在ISSCC 2022上發表的UWB芯片論文,可在公眾號聊天欄回復關鍵詞【芯東西246】獲取。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