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P50系列5G芯片無奈當4G用!揭秘為何有5G芯片不能用5G?
6月初,余承東曾在鴻蒙發布會尾聲談到: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華為P50系列的上市時間還沒有確定;但華為在努力想辦法,來把這一款偉大的產品提供給大家。短短一句話,道出了P50系列難產的心酸。
7月29日晚,“難產”的影像旗艦P50系列終于正式與消費者見面,與往年的常規發布時間相比,這款為消費者業務轉型十周年的獻禮之作足足推遲了四個半月。
余承東在發布會現場表示,華為消費者業務To C轉型已經走過了10年的歷程,華為一直秉承著MAKE IT POSSIBLE的品牌精神,給消費者提供了最好的產品、最好的體驗和最好的服務。而HUAWEI P50系列及其他全場景智慧生活多款新品的重磅發布,也以全面進化的美學設計、影像能力和全場景智慧體驗,為消費者帶來“萬象新生”的旗艦新體驗。
與此前傳聞一致,新發布的P50分別使用了麒麟9000和高通驍龍888兩款不同的旗艦級SOC;其中驍龍888款為4G手機,預計將成為此次鋪貨的主力,而搭載麒麟9000的5G版恐將步Mate40系列的后塵,維持一機難求的場面。這也是華為首次在高端旗艦產品上使用高通驍龍芯片。
由于一些外部因素影響,這代華為P50將不會支持5G。
在介紹P50系列的通信功能時,余承東表示,在美國的四輪制裁下,限制華為的5G手機,導致5G芯片只能當4G用。不過他表示,通過4G+Wi-Fi 6,在絕大多數用戶場景上,也可以帶來很好的通信體驗。
事實上,余承東也很無奈。他在會上表示,短短兩年不到,美國對華為實施了四輪制裁,在處處設限的情況下,華為的5G手機只能當4G來用。問題來了,明明驍龍888芯片和麒麟9000芯片都是集成5G基帶的處理器,為何到了P50系列上,5G功能就不見了?
為何有5G芯片不能用5G?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手機通信的原理。所謂通信,其實就是互相傳遞信息,而手機通信,其實就是手機和****天線之間互相收發無線電磁波并轉化為有效信息。手機里專門負責編碼、解碼、轉化信息的模塊,被稱為通信基帶;而手機里專門負責收發無線電磁波的一系列電路、芯片、元器件等,則被統稱為射頻系統
顯而易見的,這次的問題主要出在手機射頻系統上。手機射頻主要包括天線、射頻芯片和射頻前端,其功能主要是收發無線電磁波,以及實現電磁波信號和數字信號之間的轉換。換言之,這個部分關系到手機的通信能力。如果沒有這個部分,那么手機就等同于脫離互聯網世界的“孤島”。
當然,國產廠商在射頻系統這方面并非毫無建樹。目前我國已經可以量產5G天線,除了華為以外,京信通信、信維通信和碩貝德均有量產5G天線的能力。國產射頻前端公司雖然數量不多,但是諸如卓勝微、慧智微等企業確實擁有著量產5G Switch、PA和LNA的能力。例如去年發布的OPPO K7x,就首度采用了慧智微推出的國產5G射頻前端。
問題來了,在手機的射頻前端中,最難做的是濾波器,最大的價值部分也在濾波器。
目前,濾波器分為聲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以及聲體波(Bulk Acoustic Waves,BAW)兩種工藝,其中SAW濾波器制作工藝簡單,性價比高,其市場份額由村田(Murata)、太陽誘電(TAIYO YUDEN)、TDK等日本企業主導,而BAW濾波器插損低,性能優秀,是5G時代的首選,其市場份額則主要由美國企業博通(Broadcom)所主導。
事實上,國內也有不少研究濾波器的廠商,就連華為海思也在研究SAW濾波器。遺憾的是,因為起步晚的緣故,盡管一些中、低端濾波器已經可以實現國產替代,但高端濾波器基本還是被國外企業主導著。即便是華為,在國產芯片遠未成熟的情況下,也只能選擇從日本村田和荷蘭恩智浦進口射頻前端。
在2021年4月,美國開始對華為展開第四輪制裁,要求所有涉及美方技術的供應鏈企業,不允許向華為的5G通信設備提供零部件,包括5G射頻芯片組合和5G基帶。不幸的是,日本村田的BAW產品正是找博通或Qorvo代工的,這也進一步掐住了華為5G供應鏈的脖子。
誠然,華為P50 Pro搭載的依然還是麒麟9000芯片,它也確實擁有集成的5G基帶。但是手機要實現5G通信,就必須有對應的5G基帶和5G射頻。在美國的限制下,目前華為根本無法通過采購獲取任何與5G相關的零部件。缺乏了5G射頻,就算有5G芯片,也發揮不出5G的功能,只能當4G芯片使用。
至于驍龍888芯片,根據此前傳言,華為P50系列配備的是定制版的驍龍888處理器,代號為SM8325,沒有集成5G基帶。考慮到目前高通僅獲得美國政府向華為供應4G芯片、計算類以及Wi-Fi產品的許可,并不涉及5G產品,這樣的做法應該是可以理解的。
4G還能買嗎?
華為無奈只能放棄5G,讓產品回到4G。問題在于,在如今國內5G網絡環境愈發成熟,手機迭代速度不斷加快,甚至5G手機下探千元市場的情況下,起步價高達4488元的4G版華為P50系列還有競爭力嗎?
這個問題,需要通過兩方面進行論述。對普通用戶而言,哪怕不用現在5G套餐,花大價錢購買一款4G手機也是不值得的。先不提5G網絡在速度和延遲上的優勢,在地鐵、商場等人群擁擠的地方,只有5G網絡能夠穩定連接。
不過,對于鐘愛華為的用戶而言,P50系列還是有不少亮點的。本次發布會上,余承東宣布推出影像新技術XD Optics計算光學。他介紹,該技術為業界首創的移動影像技術,突破物理極限,打造“全局式”圖像信息復原系統,保留了81%的圖像信息。
通過修正光線誤差、還原細節,使P50 Pro 3.5倍光學變焦鏡頭實現了不亞于10倍物理光學變焦的成像效果。
此外,華為P50系列的XD Fusion Pro新引入超級濾光系統、原色引擎和超動態范圍。其中,全新原色引擎技術,讓拍照“所見即所得”。
新一代環境光譜信息采集系統,采用10通道多光譜色溫傳感器,搭配P3色域2000+種調校色彩,實現環境光譜分辨率提升50%,平均色相準確度提升20%。
不過,對于華為來說,推出4G版手機的意義不僅如此。華為P50系列的意義不在于銷量,而是存在著。雖然這款產品略顯委屈,但至少保持了手機的繼續出貨,讓華為手機有產品可買。
從昨晚發布會的布置,我們不難看出華為對未來發展的野心。在P50系列發布后的一個小時里,華為先后帶來了智慧屏、點讀筆、血糖儀、智能音箱、智能門鎖、兒童手表、智能手環、學習智慧屏等諸多生態產品。在手機業務受挫的當下,鴻蒙生態的搭建儼然成為了華為消費者業務的重中之重。
來源:綜合自雷科技&機械前沿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數字通信相關文章:數字通信原理
通信相關文章:通信原理
交換機相關文章:交換機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