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搶貨潮延續:暫停接單仍有客戶“捧錢來預定”,訂金比例高達三成
盛群發言人蔡榮宗指出,由于晶圓代工與封測成本持續上揚,繼4月調漲全產品價格后,預計在下半年再展開新一波漲價動作。
昨日(26日),中國臺灣地區MCU大廠盛群召開法說會,發言人蔡榮宗指出,由于晶圓代工與封測成本持續上揚,繼4月調漲全產品價格后,預計在下半年再展開新一波漲價動作。
根據蔡榮宗所說,最近正與晶圓代工廠討論新產能與價格。目前公司產品交期長達6個月,較以往增加約1倍時間,為避免客戶重復下單,若預約明年度訂單,必須先收30%訂金。
同時,考量到客戶若簽明年訂單恐造成客戶資金負擔,所以公司先暫停2022年的接單,等到晶圓代工廠相關產能與價格確定后,5月中旬左右再繼續接單,目前明年預約訂單金額已經占營收逾20%。
需要指出的是,就在上周,盛群曾發布通知稱,即日起暫停2022年訂單,2023年交期訂單預計2022年5月晶圓廠提供2023年產能后才會開放接單。但蔡榮宗表示,考慮到“仍有客戶捧錢要來預訂”,預計下半年還會再調漲價格。
另據盛群昨日公布的一季度財報,該季度實現合并營收14.6億元,年增42%,季減11.5%,營業毛利為7.5億元,年增46.1%,季減9.8%,營業凈利3.2億元,年增91.7%,季減14.4%,每股盈余1.54元。
展望后續市況,蔡榮宗強調,今年看好安全防護市場成長實力,相關產品出貨可望較去年2600萬顆倍增;直流無刷馬達應用產品出貨也有望倍增,去年馬達控制產品出貨量為110萬顆,目前已有大客戶預訂明年高達200萬顆訂單;醫療保健市場有望成長60%。
據了解,得益于汽車電子、物聯網和消費電子等應用需求的持續提升,近年來MCU市場穩步增長。根據IC Insight數據,2021年全球MCU市場規模有望達223億美元,同比增長7.21%。
然而,一方面AIoT、汽車電子需求強勁,另一方面晶圓代工、封測端產能吃緊,再加上得州暴雪、瑞薩大火等影響,在本輪“缺芯荒”中,MCU成為“重災區”,市場供需失衡情況愈演愈烈,導致下游汽車、小家電市場陷入缺貨危機。
盛群之外,另一MCU大廠松翰上周也宣布暫停接受交期為2022年的訂單。義隆、凌陽、九齊、新唐等已宣布漲價。雖然英飛凌、恩智浦工廠已于三月下旬著手復工,但由于此前因停工延遲交付的訂單擠壓,短期內供給吃緊或將延續。
華泰證券胡劍團隊25日報告指出,在海外疫情出現反復、地緣政治因素影響下,供應鏈穩定的國內MCU廠商或迎來發展新機遇,重申推薦國產MCU標的中穎電子、芯海科技、兆易創新。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