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論語】人禍加上天災,芯片行業“國際化分工協作”的好日子將一去不復返(2)
二、國際化分工協作為什么不會再回來
去年許多行業人士還懷著美好的幻想,希望在特朗普下臺后能撥開云霧見青天,使芯片行業重回到“國際化分工協作”的正軌。筆者也懷有這樣的美好的愿望,但是也清醒地認識到,愿望很豐滿,現實太骨感。芯片行業“國際化分工協作”的好日子將一去不復返,不會回來了。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美國打破芯片行業“國際化分工協作”的產業鏈,圍堵打壓中國的芯片產業和高技術產業,最終目的就是要全面遏制中國崛起,維護其長期的霸主地位,這些都符合“修昔底德陷阱”的特征。雖然未必會通過戰爭手段,但美國會不擇一切其它手段來遏制全球老二挑戰世界老大的霸權,這是一個不可逆的發展過程。因此,芯片行業“國際化分工協作”的局面不會回來了。
二是經歷了中美芯片科技戰,不僅中國,而且全球許多國家對芯片產業的重要性認識都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中、美、歐、日、韓都開始重視了芯片技術研發和管制。中國在做著“去美國化”生產線的布局,美國也在做“去中國化”、“去亞洲化”、“去歐洲化”的芯片產業鏈建設。歐洲、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都加強了對芯片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投入,都希望在全球產業鏈合作中處于最有利地位。
顯然,芯片技術成為了大國必爭的科技高地。僅當本國有他國依賴的“殺手锏”關鍵核心技術,本國才能安全地參與到“國際化分工協作”中去。只有各參與國都有各自的“殺手锏”關鍵核心技術,芯片產業“國際化分工協作”才能穩固長久[1]。中國要發展自主可控的芯片產業,就是要重視開展基礎技術研究,盡快研究出我們的“殺手锏”關鍵核心技術。在此之前,重回芯片產業“國際化分工協作”只能是美好的夢想。
三是拜登雖然以反對特朗普執政方針而入主白宮,但他上臺后卻全面繼承了特朗普全面圍堵打壓中國的衣缽,繼續卡中國芯片產業和高技術產業的脖子。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拜登更甚者是“拉攏”盟國全面圍堵中國,不斷在涉臺、涉港、涉藏、涉疆等問題大做文章,不斷挑起事端。因此,我們寄希望拜登政府解除對中國芯片產業的圍堵打壓,恢復芯片產業往日的合作盛景是極不現實的。
三、中國需要持之以恒地發展芯片產業
從中美貿易爭端開始,到以芯片為特征的中美科技戰,以及目前全球爆發的“芯慌”造成的企業停產,使得我國民眾深刻認識到了芯片的極端重要性。大家都知道芯片是“卡脖子”技術。我們如何發展自主可控的芯片產業?相關討論從2018年4.16中興事件開始,到2019年5.15華為被打壓,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停止過。筆者在【芯論語】多篇文章中,已從不同角度發表了個人的看法和見解。本文再從以下三個方面,拋磚引玉,談談持之以恒發展我國芯片產業的問題。
1.完全依靠市場來發展不行,需要政企合作。主要基于以下幾點考慮,一是芯片產業是影響國計民生的戰略性產業,我們的短板主要是基礎技術研究和核心技術缺失,芯片應用創新則是我們企業的強項。要補齊基礎技術研究和核心技術缺失的短板,投資大、周期長、基礎科研性質明顯,顯然不能完全地依靠企業,而必須依靠政府的力量才能完成。二是芯片產業不像“兩彈一星”和“北斗導航”工程那樣,工程完成、任務目標達到,經過驗收即宣告結束。芯片組裝成產品應用到各行各業,影響到千家萬戶,服務于普羅大眾,芯片的好壞應由市場抉擇。因此,發展芯片產業企業也是主力軍,要按照市場化和商業化的原則辦事。三是政企密切合作是我國發展自主可控的芯片產業的必由之路。政府的職能主要在于總體規劃、布局和組織;對基礎科研體制的優化和加強;對基礎科研的大強度、持續的投入。研究機構、科研院所和高技術企業揭榜政府的基礎科研和技術攻關項目;完成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大眾企業主要實現成熟產品的產業化應用和技術創新等。
完全地依靠政府按照計劃經濟方式,或者按照國家工程方式來發展芯片產業不是最好的方法。完全地依靠市場化、社會化的方式發展芯片產業,它沒有發揮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機制優勢,時間和資源上將會造成浪費,也不是最好的方案。按照上述第三點介紹的政企密切合作方式發展,可以看作是一種舉國體制下的新型國家工程方式。國家工程體現在全國一盤棋,有總體規劃、布局和組織,有國家大力度的投入支持。新型體現在企業按照市場化和商業化原則深度參與到工程中來,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緊扣產業化應用,接受市場檢驗和選擇,這才是最好的發展途徑。
2.沒有彎道超車的捷徑可走,只有苦干實干。多年以來,技術項目方為了獲得政府的資金支持,迎合政府急于解決“卡脖子”問題,急于推動產業發展的心理,在項目方案中經常用到“換道超車”、“彎道超車”的表述,片面夸大項目的作用。日常開車實踐中,當別人常速行駛時,你可以加速“換道超車”、“彎道超車”。但在賽車的場合,你要超過別人談何容易,除非你的賽車馬力大、駕駛技術好。今天全球范圍的芯片技術競爭,就好比一場汽車拉力賽。“馬力大”就是科技研發資金的投入強度大,“駕駛技術好”就是科技成果積累多,基礎科學和技術研究的基礎好。在科技競爭環境下,你跑人家也跑,你發力人家也發力。如果“馬力大”和“駕駛技術好”兩方面你做得不如別人好,你說“換道超車”、“彎道超車”就只能是一句騙人的鬼話。
這幾年,我國推動芯片產業發展的投入力度是空前巨大的,但與國外公司在芯片領域的投入相比還是偏小。尤其在基礎科研領域的投入模式、管理方式、基礎條件和研究心態等方面,我們與國外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因此,如果想要“換道超車”和“彎道超車”,請先補上這方面短板,苦干實干,才能完成芯片技術補短板和強弱項的任務。
3.短時間要解決問題不現實,貴在持之以恒。芯片技術從1958年問世以來,走過了60多年的發展歷程,克服了許多技術難關,才成就了今天的半導體、微電子和芯片技術的輝煌成就。科技發展離不開當時的技術水平和綜合環境。綜合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原材料技術和工業加工水平等。這些綜合環境不是短時間能夠建立的,而是一點一滴積累形成的。核心關鍵技術研發既要有大強度的資金投入,也要有潛心研究的精神。60年前不可能有今天的芯片技術水平,今天的條件也不可能實現60年后的芯片技術。甚至,我們今天都無法想象60年后的芯片是什么樣子。
在芯片技術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在基礎研究上欠賬太多,現有的核心關鍵技術基本被國外公司擁有。現在開始重視了基礎技術研究就是良好的開端,假以時日,在未來的核心關鍵技術方面,我國將擁有越來越多的話語權。但是,要在短時間想要解決所有卡脖子問題不太現實,需要持之以恒地大強度投入,靜下心來刻苦鉆研,中國芯片自主可控的時代一定會到來。
后記:美國挑起以芯片為核心的科技戰是“人禍”,疫情、地震、火災影響芯片供應鏈是“天災”。人禍和天災造成了芯片產業“國際化分工協作”的好景不在,而且這種好日子也很難再回來。人禍和天災也造成了今天芯片產能全面緊張和芯片供不應求。經過中美芯片科技戰和此次全球性“芯慌”,芯片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芯片技術已成為大國必爭的科技高地,發展我國自主可控的芯片產業是光榮而神圣的使命,任重而道遠。
參考資料:
1.天高云淡,【芯論語】芯片技術“國際化分工協作”再思考,騰訊網:https://mp.weixin.qq.com/s/lJfiGhk2RLkiw0zCctjBpw,2020.9.23
2.半導體行業觀察,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下達文件,設集成電路專業為一級學科,騰訊網:https://mp.weixin.qq.com/s/GnAf5jStycLdK3yuQj9mRw,2021.1.10
3.證券時報,日本地震現連鎖反應 半導體光刻膠供應告急,百度: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2352983114933188&wfr=spider&for=pc,2021.2.22
4.同花順綜合,日本地震致光刻膠供應受阻 代理商將調漲10%,新浪財經: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relnews/cn/2021-02-22/doc-ikftpnny9056458.shtml,2021.2.22
5.黃鑫,一份智庫報告透露出美國針對半導體產業的下一步措施,騰訊網:https://mp.weixin.qq.com/s/FmFwJqICyiJvR62prqPXYA,2021.2.25
6.微電子制造,拜登簽行政命令,尋求370億美元資金加強半導體等關鍵產品供應鏈,騰訊網:https://mp.weixin.qq.com/s/qi6R_4NdT2b7ZrDu5nd5sQ,2021.2.25
7.電子工程世界,6500億韓元和370億美元,韓美兩國推動半導體產業發展,騰訊網:https://mp.weixin.qq.com/s/YEFecXyB4P68mP6NlQLEvA,2021.2.28
8.天高云淡,【新論語】近年來美國圍堵和打壓中國高技術產業的流水賬,騰訊網:https://mp.weixin.qq.com/s/kx3OSyHpav0rvRUu9koDfg,2021.3.1
9.劉琳,重磅!美國出臺756頁報告欲對中國芯“卡脖子”,騰訊網:https://mp.weixin.qq.com/s/oXheRvO_ZXpocuQ9_C6ZfA,2021.3.2
10.BOO聊通信,芯片為啥缺成這個鬼樣子?,騰訊網:https://mp.weixin.qq.com/s/tf3Pk_CqJeNkdG9QIHdWcA,2021.3.2
11.譚主,美國“芯荒”火燒眉毛,拜登急了......,騰訊網:https://mp.weixin.qq.com/s/cRR_bC_iyMHx_KF-MH2bzQ,2021.3.6
12.電子工程世界,不再依賴美國、亞洲,歐盟計劃2030年自行生產先進芯片,騰訊網:https://mp.weixin.qq.com/s/9-jmPZbeDFQp_sNTQgsWyQ,2021.3.6
13.愛集微APP,信越化學宣布所有硅產品漲價10-20% 或推動晶圓代工廠開啟新一輪漲價潮,網易:https://www.163.com/dy/article/G4HC13N50511RIVP.html,2021.3.8
14.新華社新媒體,“缺芯”加劇?日本車企評估瑞薩工廠火災影響,百度: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4919683577006478&wfr=spider&for=pc,2021.3.22
15.經濟參考,瑞薩工廠失火 日本車企缺芯加劇,云南網:http://news.yunnan.cn/system/2021/03/23/031350296.shtml,2021.3.23
16.王志華,集成電路是信息產業的基礎、工業產業的糧食、安全的根本,騰訊網:https://mp.weixin.qq.com/s/2d7Hwfj7TVf5PXCha8v45g,2021.3.23
17.李煥宇,英特爾200億美元猛砸代工后,韓媒感嘆:這是美國政府發起的半導體爭霸戰,觀察者網: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1_03_26_585366.shtml,2021.3.26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