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飛行時間(3D ToF)是一種無掃描儀LIDAR(光檢測和測距,激光雷達)技術,通過發射納秒級的高功率光脈沖來捕獲相關場景的深度信息(通常是短距離內),已經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工業4.0、汽車、醫療健康、安防和監控、機器人等領域。本文將為您介紹3D ToF技術的發展與ADI推出的相關解決方案。3D ToF技術可精準進行距離測量3D ToF技術是采用ToF攝像頭通過使用調制光源(例如激光)主動照亮物體,然后用對激光波長敏感的傳感器捕捉反射光,以此測量距離。傳感器測量從攝像頭發射光,到攝像頭接收到發射光之
關鍵字:
艾睿電子 ToF,LIDAR
LiDAR的全稱是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激光探測及測距),是一種利用激光感測距離的方法,它會測量激光從物體反射回來所用的時間而達到測距的目的。根據具體應用,可以使用不同的波長,但最常用的是紅外線(IR)。大多數時候,人腦擅長推斷物體的相對深度/距離和大小,這是人類的一種本能,尤其是在駕駛車輛時。但成像系統卻很難做到這一點,尤其是標準圖像傳感器是用2D圖像表示3D場景。在類似于人眼的立體布局中使用兩個圖像傳感器,能夠提取深度數據,但測距精度有限,并且會受到環境光線的影響。使
關鍵字:
安森美 LiDAR
Contour2D傳感器系統用于監控傳送帶利用率 Contour2D傳感器系統能以最佳方式來有效檢測傳送帶的利用率。它是市場上唯一只需要一個LiDAR傳感器來執行此操作的系統。R2000 LiDAR傳感器的獨特性能和智能算法能確保可靠的陰影校正。只需最少的安裝工作和快速直接的三步調試,即可完善這一非常經濟的解決方案。借助這些算法,只需一個2D LiDAR傳感器就能可靠地檢測傳送帶的占用情況。為了讓包裹盡可能高效和均勻地分配在運往下游站點的傳送帶上,必須可靠地檢測傳送帶的當前利用率。Contour
關鍵字:
LiDAR 傳感器
5月6日訊,老牌激光雷達公司Velodyne Lidar公布了截至2022年3月31日第一季度財務報告。財報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收入為620萬美元;其中產品收入為440萬美元,上一季度的產品收入為1370萬美元,Velodyne表示是受到與亞馬遜的530萬美元股權交易和供應鏈短缺的影響。此外,Velodyne這一季度GAAP下的凈虧損達到4900萬美元,上一季度的GAAP凈虧損為3750萬美元。 另據財報,2022年第一季度交付賬單達到1150萬美元;2022年第二季度收入指導為950萬至120
關鍵字:
激光雷達 Velodyne Lidar 財報
隨著自動駕駛概念的興起,激光雷達也隨之越來越熱,并且成為很多自動駕駛方案的標準答案。激光雷達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優勢,同時具有建立周邊3D模型的前景,然而其劣勢在于對靜止物體如隔離帶的探測較弱且技術落地成本高昂。?激光雷達可廣泛應用于ADAS系統,例如自適應巡航控制(ACC)、前車碰撞警示(FCW)及自動緊急制動(AEB)。當然用在自動駕駛方案中的激光雷達更多的是以LiDAR的形式存在。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是激光探測及測距系統的簡稱,是一種集激
關鍵字:
LiDAR 自動駕駛 激光雷達
1、 技術路線百花齊放,排列組合優中選優激光雷達存在諸多架構形態,各種技術路線排列組合形成化學反應,產業高速發展, 產品百花齊放。當前自動駕駛趨勢明確,激光雷達憑借自身測距遠、分辨率高、受環 境干擾小等優勢,已經成為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探測方式的重要補充,是諸多主機 廠邁向自動駕駛的必須品,產品從概念快速跨越至量產。作為汽車電子行業的新生 事物,無論技術路線,行業玩家均處于早期狀態,產業孕育著眾多機會和無限可能。 激光雷達通過發出激光并接收反射信號來實現對前方物體的探測,在測距方式、激 光波長、收發元器件
關鍵字:
激光雷達 智能駕駛 LiDAR
激光雷達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從2020年開始,無論是傳統車企巨頭,還是新造車公司,都相繼宣布將在下一代新車型上搭載激光雷達。 Velodyne、Luminar、Innoviz、Aeye、Ouster、Quanergy、Cepton等多家激光雷達公司也相繼上市。 汽車行業和投資者對這個「含金量」更高的傳感器,關注度在持續上升。 從車企、激光雷達廠商乃至整個行業發展趨勢來看,激光雷達大規模上車的時間點已經來臨。與此同時,激光雷達所帶來的實際效果,也將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 這也意味著激光雷達將迎
關鍵字:
激光雷達 智能駕駛 LiDAR
近三個月來,全球的激光雷達公司聚得最齊的一次是在拉斯維加斯。 無論是Velodyne、Luminar、Valeo(法雷奧)、Ibeo等國外公司,還是速騰聚創、禾賽科技、Innovusion(圖達通)等中國公司,都在1月初來到了美國賭城,帶著自己的新產品,參加全球最受矚目的電子技術展之一——2022美國電子消費展(CES)。 當自動駕駛功能逐漸成為汽車的標配,自動駕駛背后的硬件激光雷達也從幕后站到了聚光燈前。參展CES的激光雷達公司,既有像Velodyne一樣上世紀就成立的元老,也有像禾賽科技一樣幾
關鍵字:
激光雷達 智能駕駛 LiDAR
智能駕駛風起云涌,激光雷達彈性巨大。目前算法還無法完全彌補硬件感知缺陷,激光雷達在高級別自動駕駛中不可或缺,L3/L4/L5級別的智能車分別需要搭載1/2/4臺激光雷達。2022年包括奔馳S、寶馬ix、蔚來ET7、小鵬G9、理想L9等多款搭載激光雷達的高級別智能車開啟交付,平均激光雷達搭載量約為2顆,加速激光雷達量產上車。目前激光雷達的單臺成本約為1000美元,預計2025年下降到500美元以內,屆時激光雷達的市場規模將超過250億元,2021-25年的CAGR高達162%,是汽車智能化浪潮下彈性最大
關鍵字:
激光雷達 智能駕駛 LiDAR
據國外科技媒體allaboutcircuits報道,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最新研究利用激光雷達焦平面開關陣列(FPSA)中的微機電系統(MEMS)實現了創紀錄的分辨。 那么他們克服了哪些挑戰才能達到這一記錄的? 大多數追求自動駕駛汽車(AV)的公司目前都在一定程度上使用激光雷達。LiDAR已成為一種至關重要的傳感器,因為它具有遠距離高分辨率的能力,并且不受光照或天氣等環境條件的影響。 然而,LiDAR遠非完美,許多不同形式的LiDAR競相成為該技術的未來。激光雷達技術和應用示例 最近,加州大學伯
關鍵字:
激光雷達 FPSA LiDAR
艾邁斯歐司朗宣布,目前正與激光雷達技術領軍企業Cepton Technologies (Cepton)擴大合作,為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自動駕駛等領域提供開創性的激光雷達解決方案。 最近,Cepton獲得了一家位于底特律的全球頂級汽車OEM 企業的生產合約,為ADAS應用提供激光雷達系列產品,進一步強化其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領先地位。激光雷達(LiDAR)意指“光探測和測距”(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透過計算激光束擊中物體并反射回來所需的時間,協助描繪車輛周
關鍵字:
艾邁斯歐司朗 Cepton 905nm LiDAR ams
人們普遍認為,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和自動駕駛(AD)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可以有效地感測車輛周圍的環境,并將感測到的信息輸入實現自動導航的算法中。考慮到在生死攸關的情況下對感測技術的絕對依賴性,系統通常使用多個傳感器模式,并實現數據融合,以增強彼此,并提供冗余。這樣每種技術都能發揮其優勢,并提供更好的組合解決方案。在未來ADAS 和AD 車輛中,傳感器主要有3 種模式,分別是圖像傳感器、雷達和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激光雷達)。每一種傳感器都有自己的優勢,
關鍵字:
202201 LiDAR
全球知名半導體制造商ROHM(總部位于日本京都市)開發出一款高輸出功率半導體激光二極管“RLD90QZW3”,非常適用于搭載測距和空間識別用LiDAR*1的工業設備領域的AGV*2(無人搬運車)和服務機器人、消費電子設備領域的掃地機器人等應用。
關鍵字:
ROHM RLD90QZW3 激光二極管 LiDAR
日前,從外媒獲悉,采埃孚(ZF)和美國硅谷初創公司Aeva將共同研發全新的自動駕駛汽車傳感器(LiDAR),其采用調頻連續波(FMCW)技術,可以探測到遠處物體的運動速度,并區分靜止(如樹木)和移動物體(如自行車)。據悉,該傳感器有望在2024年前量產。 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中文可稱為光學雷達,是高度自動化和自動駕駛領域中用于系統和傳感的關鍵技術。我們已經看到,不同的市場需要不同的解決方案。對于L2和L3級別的駕駛輔助系統,封裝和成本優化的激光雷達至關
關鍵字:
采埃孚 Aeva 自動駕駛汽車 LiDAR
摘要本文探討ADI公司新推出且擁有廣泛市場的LIDAR原型制作平臺,以及它如何通過提供完整的硬件和軟件解決方案,使得用戶能夠建立其算法和自定義硬件解決方案的原型,從而幫助客戶縮短產品開發時間;詳細介紹模塊化硬件設計,包括光接收和發送信號鏈、FPGA接口,以及用于長距離感測的光學器件;介紹系統分區決策,以凸顯良好的系統設計、接口定義和合適的模塊化分級的重要性;描述開源LIDAR軟件堆棧的組件和平臺定制的API,顯示客戶在產品開發期間如何受益,以及如何將這些產品集成到其最終的解決方案中。簡介隨著自動駕駛汽車和
關鍵字:
API LIDAR IC
lidar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lidar!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lidar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lidar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