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 文章
最新資訊
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發(fā)展,用戶安裝的應用越來越多,對屏幕分辨率的要求越來越高,游戲應用越來越復雜,處理器對內容處理的復雜程度也隨之攀升。因此在這一領域,單一解決方案已經不能滿足用戶的所有需求,GPU廠商需要根據用戶的需求擴展自己的產品線,以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最近ARM推出了 Mali多媒體IP套件,這些產品覆蓋不同的市場,從低端、中端到高端。
ARM多媒體處理器事業(yè)部市場營銷副總裁Dennis Laudick介紹,“這些IP套件包括Mali-V550視頻加速器、Mali-DP5
關鍵字:
GPU ARM
Intel正計劃著將移動芯片部門和PC芯片部門合并,這又給媒體帶來了評論的機會。合并是否意味著Intel在移動芯片領域的全局潰敗?Intel是否會就此退出和ARM的叫板?此時Intel聲稱首波應用A4WP無線充電技術的手機將在明年初問世,平板計算機和筆電則會在明年下半年登場,又給了各種輿論迎頭一震。這是Intel對ARM的逆襲嗎?
關鍵字:
英特爾 ARM 無線充電
英特爾CEO科再奇近日預言,幾年內,幾個跟英特爾合作的中國智能手機、平板芯片企業(yè)會放棄ARM架構,轉用英特爾架構。
你覺得他的話可信嗎?
聽上去實在太過樂觀了。但是,你要琢磨他說的話。他是說,讓幾個與英特爾合作的中國芯片企業(yè),我認為倒戈,完全是可能的事。
先聽聽CEO的理由。他說,高端處理器提供商高通、低價手機芯片企業(yè)聯發(fā)科都用ARM架構,因此科再奇認為,採用英特爾架構是一個與市場區(qū)隔,并做出更好的效能與功能晶片的選擇。
科再奇如此說:“如果你是小蝦米,想要戰(zhàn)勝大鯨
關鍵字:
展訊 英特爾 ARM
英特爾窮追ARM到了一個新階段。向瑞芯微電子、展訊通信和銳迪科微電子中國芯片企業(yè)授權x86Atom、3G和LTE基帶知識產權也證明了它非常努力。下了深耕移動芯片的決心,與ARM一決雌雄的機會在哪里?
關鍵字:
ARM 英特爾
今年NVIDIA推出了更高效的Maxwell架構,其強大的功耗比已經讓不少筆記本廠商為此垂涎已久,而近期NVIDIA決定開放Maxwell架構授權了,NVIDIA表示他們已經跟多家感興趣的SoC開發(fā)者有過接洽,但沒有公布具體是哪些廠商。
事實上NVIDIA去年6月份宣布對外提供Kepler架構GPU授權,其他SoC廠商在ARM、Imagination、Vivante之外又多了一個選擇。今年NVIDIA又推出了更高效的Maxwell架構,現在也可以提供Maxwell架構授權了,NVIDIA表示他們
關鍵字:
NVIDIA ARM Imagination
ARM推出mbed物聯網裝置平臺,簡化產品的開發(fā)過程,以更簡易、系統(tǒng)化的方式將每個互聯網裝置產生的個別資料搜集起來,并將這些資訊結合成大
數據分析,產出真正有價值的資訊、進而實現物聯網生活。
關鍵字:
ARM mbed 物聯網
物聯網普遍被認為前景廣闊,但“碎片化”的發(fā)展現狀亦是共識。
11月14日,英特爾在深圳舉行首屆中國物聯網產業(yè)創(chuàng)新峰會,介紹其端到端集成軟硬件構建模塊,同時亦力求更加貼近其各行各業(yè)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合作伙伴。
這是繼PC、移動之后的又一塊蛋糕,且規(guī)模可能更大。麥肯錫全球研究中心的一項報告顯示,在過去五年里,互連設備的數量增長了300%,并預計到2025年,各種物聯網應用帶來的經濟規(guī)模可能會超過10萬億美元。然而,現有部署的系統(tǒng)中有85%并不相連,彼此之間或云之間并不分享數據。
關鍵字:
物聯網 ARM 英特爾
英飛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今日宣布,基于ARM®內核的嵌入式功率系列橋式驅動器提供無以倫比的集成水平,以應對智能電機控制在廣泛的汽車應用中日益增長的趨勢。英飛凌利用ARM® Cortex™-M3處理器以及非易失存儲器、模擬和混合信號外設、通信接口連同 MOSFET 柵極驅動器,將高性能微控制器集成到單芯片上,可謂業(yè)內首創(chuàng)。因此,英飛凌嵌入式功率系列為通常與16 位相關的應用空間實現了 32 位的性能。目前提供的嵌入式功率系列第一批產品的樣品適用于采用三相(無刷直流)電機的TL
關鍵字:
英飛凌 ARM MOSFET
ARM全球營銷副總裁John Heinlein博士(左),物聯網負責人Michael Horne(中)
新浪手機訊 ARM公司周三在北京舉辦2014年度技術論壇,新浪手機借此機會專訪了ARM全球營銷副總裁John Heinlein博士、物聯網負責人Michael Horne,討論了物聯網、Cortex-M系列架構及mbed OS等問題。
欲將硬件模式復制到軟件上
提起ARM公司,普通手機用戶估計都沒有聽過,但手機愛好者應該有所耳聞。其商業(yè)模式并非出售芯片,
關鍵字:
ARM 物聯網
擁有全球部分規(guī)模較大數據中心的亞馬遜表示,使用ARM技術的芯片廠商的創(chuàng)新步伐跟不上英特爾,因此亞馬遜不準備替換其服務器的芯片供應商。亞馬遜網絡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以下簡稱AWS)副總裁詹姆斯·漢密爾頓(James Hamilton)發(fā)表了上述言論。AWS是亞馬遜的云計算部門,為其他公司提供云計算和存儲服務。漢密爾頓認為,ARM芯片技術的研發(fā)步伐并不夠快。ARM的發(fā)言人拒絕置評。
對于AMD、Applied Micro Circuits Corp等希望撼動英
關鍵字:
亞馬遜 ARM 英特爾
眾所周知,STM32系列32位Flash微控制器在電子行業(yè)中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都有著無可替代、無與倫比的地位。其基于ARM Cortex™?M處理器,旨在為MCU用戶提供新的開發(fā)自由度,集高性能、實時功能、數字信號處理、低功耗與低電壓操作等特性于一身,同時還保持了集成度高和易于開發(fā)的特點,最重要的是,性價比高、價格便宜。
無可比擬且品種齊全的STM32產品基于行業(yè)標準內核,提供了大量工具和軟件選項,使該系列產品成為小型項目和完整平臺的理想選擇。下面我們”沙場點兵&rdqu
關鍵字:
ARM STM32 MCU
英特爾出資20億美元的合作,讓展訊和銳迪科的資本更充裕,也使其在技術上多了另一種選擇,更有底氣。但是商人本色是“無利不起早”,沒有利益的事情,英特爾肯定不會當“活雷鋒”,全面推行自己的英特爾架構、擠占市場才是其本意,只不過要借用展訊和銳迪科在中國良好的合作渠道及技術實力來實現。展訊和銳迪科,遇到的可能是機遇,也可能是陷阱......
關鍵字:
英特爾 展訊 ARM
德州儀器(TI)Sitara™處理器上的可編程實時單元(PRU)使客戶能夠從ARM®內核卸載實時處理任務,從而令自己的產品與眾不同。PRU是為決定性處理及實時處理而優(yōu)化的200MHz低時延多核協(xié)處理器,擁有本地外設和內存,可幫助客戶在系統(tǒng)設計中避免昂貴的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或專用集成電路(ASIC),以節(jié)省時間和成本。PRU不僅可從ARM卸載處理任務以應對如時間要求嚴格的I/O操作等決定性任務,而且其功能足夠強大,可在3D打印機、LED照明控制、機器人、熱敏打印等應用領域中
關鍵字:
德州儀器 PRU ARM
下一階段的智慧生活,將會是什么樣貌?ARM正不斷引爆智慧生活的新革命,并擘劃“隱形的智慧”未來藍圖。除此之外,ARM也持續(xù)與合作夥伴在行動裝置、物聯網(IoT)與伺服器等領域開花結果,顯示ARM高度整合、系統(tǒng)化并可擴充的解決方案正一步步實現不易察覺、卻無所不在的智慧生活。
?
Antonio說,ARM正不斷引爆智慧生活的新革命,并擘劃“隱形的智慧”未來藍圖。
ARM執(zhí)行副總裁兼全球業(yè)務開發(fā)總裁Antonio J. Vi
關鍵字:
ARM 物聯網 SoC
集成電路如果通俗一點叫可以稱作芯片(或者半導體),它們就是你在各種電路板上看到的那些黑乎乎的家伙。這些芯片功能不一,有做邏輯處理的,有做資料存儲的,有做無線信號收發(fā)的,功能不一而足。
這些芯片幾乎充斥在我們生活中的每個角落——你的手機、電腦里面都有數不清的各種芯片;除此之外,電話、電視、洗衣機、冰箱,甚至現在一些節(jié)能燈里都置入了最新的芯片。
集成電路產業(yè)如此重要,為確保國家產業(yè)核心競爭力,保障信息安全,國家工信部與今年6月發(fā)布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yè)發(fā)展推進綱要》(以下
關鍵字:
集成電路 ARM 物聯網
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chuàng)建詞條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
歡迎您創(chuàng)建該詞條,闡述對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的朋友們分享。
創(chuàng)建詞條
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電路
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相關帖子
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資料下載
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專欄文章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yè)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