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 文章
最新資訊
氣相色譜儀控制核心主要有單片機、DSP和ARM芯片組成。其中單片機的數據運算能力較弱;DSP(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是一種獨特的微處理器,具有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和高運行速度,但通用功能相對較弱。相比之下,ARM芯片具有強大的事務處理功能,還可配合嵌入式操作系統使用,并適用于氣相色譜儀的控制核心。意法半導體公司的STM32F101VB微處理器使用高性能的ARM Cortex—M3 32位的RISC內核,工作頻率為36 MHz,內置高速存儲器(高達128 kB的閃
關鍵字:
STM32 氣相色譜儀 ARM
研華科技(2395.TW)作為全球嵌入式計算領域的領導廠商,于近日發布全系搭載Freescale ARM? Cortex?-A9 i.MX6高性能處理器和基于RISC的模塊化電腦開發套件(EVK)。研華科技為客戶提供多樣化的EVK評估包,可適用于各種基于RISC的模塊化電腦(COM)硬件平臺(包括Qseven、SMARC和RTX 2.0),因此客戶無需購買其它任何產品即可享受無憂評估。
?
專為研華RISC模塊打造的優化設計
研華全系模塊化電腦E
關鍵字:
研華 ARM Freescale
物聯網帶來萬物互聯、機器對機器、智慧控制、數據采集、智慧系統等各種新的可能性,同時也讓許多個人、新創公司或各大企業開始發展各種創新產品,以獲得消費者的青睞,這也意味著物聯網是一個巨大的顛覆性市場。
根據IDC研究預測,2020年將有300億個連網裝置,市場營收將達到7.1兆美元的規模,而目前其應用也已遍及零售、交通運輸、醫療照護、工業制造等產業。物聯網多元化的發展,也讓各家科技大廠爭相投入,推出各種解決方案或者組成聯盟。而為了簡化及加速物聯網裝置的產出與部署,ARM日前也宣布推出新款軟體平臺AR
關鍵字:
ARM 物聯網
【引言】
目前市場上90%以上(300~500種)的可穿戴設備是基于ARMIP技術設計的,面向智能手環、智能手表、智能眼鏡等不同的穿戴式應用,ARM都有對應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正文】
自去年開始,穿戴式行業開始了蓬勃的發展,各種各樣充滿新意的穿戴式設備不斷被推向市場。目前市場上90%以上(300~500種)的可穿戴設備是基于ARMIP技術設計的,其中包括GearFit、Fitbit、Misfit等智能手環/腕帶,三星、索尼、Pebble、阿迪達斯、土曼等智能手表,還有目前市面上主流
關鍵字:
可穿戴設備 CPU ARM
2014年10月10日–近日,全球微控制器(MCU)和觸摸技術解決方案領導者Atmel?公司(NASDAQ:ATML)在ARM技術大會上宣布將與ARM就物聯網(IoT)mbed設備平臺開展合作。
對于使用Atmel安全、低功耗和低成本的無線連接解決方案,特別是AtmelSmartConnectWi-Fi以及與802.15.4兼容解決方案的開發者來說,Atmel與ARM的此番合作將拓寬其生態系統。此外,可穿戴智能設備、家庭自動化系統等物聯網開發者也將會更快地把其產品推向市場
關鍵字:
ARM 物聯網
2014年10月,微處理器開發工具的領先制造商勞特巴赫,宣布支持ARM® Cortex® - M7處理器。
ARM Cortex- M7處理器是ARM Cortex-M處理器系列的最新嵌入式處理器。它不僅繼承了Cortex-M處理器系列的特點,如節能,高性能,易用性和更小的代碼,而且還設計了針對汽車及安全應用程序的詳細配置以及更強大的調試和跟蹤能力。
μTrace是一個基于Cortex-M處理器并全功能于一身的解決方案,同時支持調試和跟蹤。通過簡單和復雜的斷點,工具能
關鍵字:
特巴赫 ARM μTrace
e絡盟日前宣布成為mbed開發平臺全球首個第三方服務合作伙伴,該平臺能夠幫助開發人員加快基于ARM微控制器的產品開發。此次合作的實現將使ARM開發平臺與開發工具適用于更加廣泛的開發板及產品,同時e絡盟還將協助客戶共同為工程師與設計師提供相關培訓。
mbed開發平臺提供免費的軟件庫、硬件設計和在線工具,能夠為基于ARM微控制器的產品開發實現快速專業的原型設計。它還提供一個基于標準的C/C++軟件開發套件(SDK)、一個微控制器硬件開發套件(HDK)以及支持開發板,一款在線編譯器及開發人員在線協作工
關鍵字:
e絡盟 ARM 物聯網
隨著數字化和網絡化時代的到來,尤其是寬帶無線網絡的發展,為音視頻這樣大數據量傳輸業務在無線網絡上的應用提供了契機。同時由于音視頻獨特的感官特性,使其相關的應用需求也變得越來越迫切。無線多媒體是多媒體和移動通信這兩個領域的技術相互融合的產物,成為當今通信領域的一個熱點。鑒于Linux內核的開源性,采用其作為操作系統,從而使整個系統具有更好的實時性和穩定性。整個系統以ARM11為核心處理器、采用新一代視頻編解碼標準H.264進行編譯碼,并通過無線網絡傳輸音視頻。它充分利用S3C6410微處理器內部集成的多
關鍵字:
ARM Linux 對講系統
在宣布將以16nm FinFET制程技術量產ARM 64位處理器后,臺積電再進一步與ARM攜手宣布,未來將透過10nm FinFET制程技術制作64位架構ARMv8-A處理器 ,預計最快在2015年第四季啟用此項技術,屆時將可支持各客戶采用10nm FinFET制程技術完成64位ARM架構處理器的設計定案。
進一步縮減制程技術后,預期將使相同架構處理器產品能以更少電功耗發揮更高的運作效能,或是更進一步縮減硬件產品體積、散熱所需空間等特性。
關鍵字:
ARM 10nm
一、如何學習嵌入式系統- - 嵌入式系統的概念 著重理解“嵌入”的概念 ,主要從三個方面上來理解。 1、從硬件上,“嵌入”將基于CPU的處圍器件,整合到CPU芯片內部,比如早期基于X86體系結構下的計算機,CPU只是有運算器和累加器的功能,一切芯片要造外部橋路來擴展實現,象串口之類的都是靠外部的16C550/2的串口控制器芯片實現,而目前的這種串口控制器芯片早已集成到CPU內部,還有PC機有顯卡,而多數嵌入式處理器都帶有LCD控制器,但其種意義上就相當于顯卡。比較高端的ARM類Intel Xsca
關鍵字:
嵌入式系統 硬件層 驅動層 應用層 ARM 硬件
64位ARM處理器意味著什么?真正的轉折點是從ARM開始的嗎?事實可能并非我們想象的那樣。
關鍵字:
ARM 處理器
免疫熒光檢測儀根據熒光免疫分析原理,通過快速定量檢測CRP(全程C-反應蛋白)以確定抗原或抗體的性質指導臨床用藥,檢測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熒光檢測流程
免疫熒光檢測儀控制板功能需求:
中英文顯示界面及觸摸屏操作;
RS-232接口,用于驅動微打、與單片機通訊;
以太網接口,與LIS(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連接;
支持浮點運算,快速數據處理;
可靠電磁兼容設計,醫療器械認證。
1.1 免疫熒光檢測
關鍵字:
ARM CRP 熒光檢測儀
All Programmable技術和器件的全球領先企業賽靈思公司(Xilinx, Inc. (NASDAQ:XLNX) )宣布OpenHW2014開源硬件與嵌入式計算大賽(簡稱OpenHW2014)在古城西安勝利閉幕,入圍決賽的19支團隊進行了激烈的角逐,最終來自重慶大學的“隨身拍智能旋翼飛行器”項目獲特等獎,東南大學的“基于ZED的SDR系統”,重慶大學的“基于Zynq平臺的智能駕駛系統”獲一等獎。在之前的預賽中,來自天津大學
關鍵字:
賽靈思 開源硬件 ARM
64位計算的歷史相當豐富有趣。Cray等公司在70年代就已經開始在自己的系統當中使用64位寄存器,但真正純粹的64位計算直到90年代才真正到來。 首先是MIPS的R4000,然后是DEC的Alpha處理器。到90年代中期,英特爾和Sun都已經擁有64位設計。而對于消費者來說,真正的轉折點是 AMD在2003年發布了一款兼容英特爾32位x86處理器的64位PC處理器。
再向前快進10年,PC銷量不斷下滑,大部分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都擁有了主頻在1-2GHz之間的多核心處理器。但它們使用的都是32
關鍵字:
64位 ARM
摘要 嵌入式系統要求對異常及中斷處理器能快速響應。文中分析了ARM體系結構下異常處理特點,提出一種基于ARM處理器的高效異常處理解決方案,以LPC3250硬件平臺為基礎,對該方案進行了設計與實現。測試結果表明,該方案的異常處理更為高效。
在航空航天、工業控制及醫療等領域中,嵌入式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高效性作用顯著,而異常是系統在運行過程中的突發事件,異常處理是否高效將直接影響整個系統的工作效率。為了確保嵌入式系統高效安全的運行,對處理器非正常模式下高效的異常處理機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字:
ARM 中斷處理器 工業控制
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電路
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相關帖子
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資料下載
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專欄文章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