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ARM:物聯網憑什么由ARM執牛耳?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5347.htm

ARM全球營銷副總裁John Heinlein博士(左),物聯網負責人Michael Horne(中)
新浪手機訊 ARM公司周三在北京舉辦2014年度技術論壇,新浪手機借此機會專訪了ARM全球營銷副總裁John Heinlein博士、物聯網負責人Michael Horne,討論了物聯網、Cortex-M系列架構及mbed OS等問題。
欲將硬件模式復制到軟件上
提起ARM公司,普通手機用戶估計都沒有聽過,但手機愛好者應該有所耳聞。其商業模式并非出售芯片,而是出售技術授權給半導體、軟件廠商。低成本、高性能、低功耗的特性也讓ARM架構適用于移動芯片領域。
就以當前熱門的聯發科MT6595八核處理器為例,其內置了四顆Cortex-A7核心和四顆Cortex-A17核心,iPhone 6所搭載的A8處理器同樣基于ARM V8結構,高通驍龍801的Krait 400 CPU也是基于ARM架構二次開發。
可以說,在移動處理器架構授權市場,ARM難覓對手,并且巧妙地避開了芯片廠商之間的肉搏戰。
九月底與十月初,ARM接連發布Cortex-M7處理器設計方案與mbed OS免費操作系統,期望在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市場上復制移動處理器架構設計的成功。
mbed OS是專為基于Cortex-M處理器硬件所設計的免費操作系統,包含了安全、通信傳輸與設備管理等功能。
據John Heinlein博士介紹,中小型硬件廠商在mbed OS官網即可注冊會員,獲得免費操作系統,還可獲得超過百家OEM及其代工廠、主要芯片企業組成的生態系統支持。ARM則會再提供市場營銷的合作。
“這對于中小型企業是一個很好的機會”,John Heinlein博士強調。ARM把底層的苦活兒累活兒都干完了,企業能專心于產品創新與差異化,減少開發成本與上市所需時間。
mbed OS的思路與出售芯片技術授權的路數一樣,再加上完整的生態鏈與經驗,ARM對mbed OS的推廣信心滿滿。
物聯網憑什么由ARM執牛耳?
即使有了Cortex-M系列架構及mbed OS免費系統這樣的“黃金搭檔”,市場上也有不少細分領域的競爭對手,比如高通及中國電信不止一次地提出建設智慧城市,而智慧城市屬于物聯網一個很重要的部分。
當筆者將問題拋向John Heinlein博士時,他立馬興奮起來,“你的意思最終還是why ARM對吧?我有兩個理由。”
首先,ARM可以橫跨標準,提供平臺。ARM有著長久的合作基因,同時有著豐富的合作伙伴與生態環境。
其次,ARM與重要通訊平臺都有合作。13年,ARM收購了Sensinode Oy公司,該公司領導了低成本、低功耗設備標準6LoWPAN的制定。
對于John Heinlein博士來說,他對“why ARM”這個問題非常敏感。在回答其他問題時,他又跳轉回這個問題,“基于ARM在A系列(移動芯片設計)上的成功,加上兼容性、慣性,這是優勢之三。”
“第四點很簡單,就是安全。”他最后補充道。
物聯網相關文章:物聯網是什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