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有望在本月底正式發布RX 6600系列顯卡,8月11日上市開賣,RX 6600、RX 6600 XT兩款型號同步登場,不過也有說法稱RX 6600會推遲到9-10月再上市。 當然,玩家們最關心的,還是價格。 據外媒最新挖掘到的消息,RX 6600官方定價為299美元起,RX 6600 XT官方定價為349美元起。 按慣例,國行價格一般都要到最后時刻才會最終定奪,而按照RX 6000系列此前幾款型號的中美價格比例(7.7-8.0),預計RX 6600、RX 6600 XT的國行價格會分別在2
關鍵字:
AMD RX 6600 顯卡
根據外媒 inpact-hardware 消息,AMD 正在研發下一代 EPYC 霄龍服務器處理器,代號 Genoa,采用 Zen 4 架構。這一處理器將首次配備 HBM 內存芯片,目的是與英特爾下一代 Xeon Sapphire Rapids 服務器 CPU 競爭。盡管此前便有這款處理器的消息,但是其有望搭載 HBM 內存則是第一次曝光。考慮到 AMD 今年發布了 3D V-Cache 疊層緩存技術,因此這一處理器還有望采用此種技術。外媒表示,不論是
AMD EPYC Genoa 處理器還是英特爾
關鍵字:
AMD EPYC Genoa
半導體行業近年來出現了多個天量級的整合、并購,NVIDIA 400億美元收購了ARM,AMD花了350億美元收購賽靈思,Intel現在準備花300億美元(約合1939億元)收購GF格芯,后者可是AMD“前女友”。7月19日消息,考慮到Intel、GF、AMD之間的復雜關系,這筆300億美元的收購很有意思,但完成的難度也不低。日前有GF的代表稱他們還沒有收到Intel公司發來的收購要約。Intel都要收購GF了,為什么GF的人連正式通知都沒收到?分析稱Intel很可能是跟GF的母公司——阿聯酋的穆巴達拉投資
關鍵字:
Intel AMD 格芯
6月23日消息,AMD FSR(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功能終至。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1.6.1驅動正式上線,注意,驅動目前是可選狀態,并非WHQL認證正式版本。官方日志提到,21.6.1驅動新增對RX
6800M系列顯卡的支持,優化《龍與地下城:黑暗聯盟》,并且新增對部分游戲的FSR支持。修復方面包括Freesync在游戲結束多顯示器切換時卡頓、《紀元1800》在DX12下崩潰等問題。兼容性方面,支持RX
400及以上顯卡,R
關鍵字:
AMD 顯卡驅動 FSR超分辨功能
近日谷歌與AMD宣布將啟用第三代EPYC服務器“米蘭”芯片推出虛擬機服務,這一動向展示出AMD最近幾年持續發力,開始從競爭對手英特爾手中搶奪市場份額。 谷歌方面認為“米蘭”芯片的虛擬機相比較之前的產品其性能達到提升了56%,同時性價比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性能價格比提高了42%。 其中包括Snap、Twitter等公司已經參與到了虛擬愛服務的測中,并且也確認了該服務可以提供兩位數的性能提升。 這顯示了AMD除了在消費市場開始發力外,在數據中心芯片市場開始逐漸上風。最近幾年由于制造工藝等方面出現的障
關鍵字:
谷歌 米蘭芯片 AMD
AMD展示了最新的運算與繪圖技術創新成果,以加速推動高效能運算產業體系的發展,涵蓋游戲、PC以及數據中心。AMD總裁暨執行長蘇姿豐博士發表AMD在高效能運算的最新突破,揭示AMD全新3D chiplet技術;與業界領導廠商特斯拉和三星合作,擴大了AMD運算與繪圖技術在汽車與手機市場的應用;新款AMD Ryzen處理器瞄準狂熱級玩家與消費性PC;最新AMD第3代EPYC處理器所帶來領先的數據中心效能;以及為游戲玩家提供的一系列全新AMD繪圖技術。 AMD總裁暨執行長蘇姿豐展示AMD全新3D chi
關鍵字:
AMD 3D chiplet Ryzen
6月17日訊,AMD和谷歌云(Google Cloud)近日聯合宣布,谷歌將提供基于AMD最新數據中心芯片的云計算服務,此舉有助于AMD進一步從英特爾手中奪取更多市場份額。 谷歌近日表示,將開始提供基于AMD“米蘭”(Milan)服務器芯片的云計算服務,該芯片是AMD在今年3月推出的。谷歌還表示,Snap和Twitter等客戶正在測試其基于AMD芯片的云計算服務。
關鍵字:
AMD 谷歌 云計算
時下最火的PC硬件當屬顯卡,挖礦大潮疊加技術迭代,使得GPU需求猛增。但是因為全球半導體芯片短缺、產能不足等問題,顯卡供貨始終處于緊張狀態。不過2021年一季度,全球顯卡出貨量還是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根據行業調研機構Jon
Peddie
Research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全球顯卡出貨量同比增加38.74%。此外,該公司分析師預測到2025年,獨立顯卡市場份額將達到26%,其中,NVIDIA將占據81%的份額,而AMD占據剩余的19%份額。不過如果將集成顯卡囊括進來的話,英特爾核顯所占比重
關鍵字:
AMD 顯卡
Zen銳龍時代(包括更早的七代APU),AMD處理器一直堅持使用AM4封裝接口不變,兼容性友好,備受好評。 不過這么多年,AMD處理器一直都是PGA針腳式接口,很多人覺得這種太脆弱,經常出現針腳彎折,甚至拔掉散熱器帶出處理器的尷尬。 Intel處理器,則是LGA觸點式接口,針腳都放在主板上。 當然,AMD皓龍、霄龍服務器處理器,也早就是觸點式,和桌面不一樣。AMD針腳式Intel觸點式 AMD Zen4架構將會改成新的AM5封裝接口,這一點雖然一直沒有官方確認,但幾乎是板上釘釘的,而根據最新曝
關鍵字:
AMD Zen4 AM5
5月20日消息,周三AMD公布了一項4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公司首席執行官蘇姿豐周三接受采訪時表示,芯片制造商的道路將更加坎坷。 自2014年擔任AMD首席執行官以來,蘇姿豐一舉讓公司扭虧為盈,從競爭對手英特爾手中奪來不少市場份額,并讓公司現金流恢復正常。 在任職的六年多時間里,AMD市值從從蘇姿豐剛剛上任時的約20億美元飆升至逾900億美元。周三公布的一項40億美元股票回購計劃是2001年以來AMD開展的首次回購,突顯出公司財務實力和現金流穩定性。不過蘇姿豐并不認為現在可以高枕無憂。 蘇姿豐
關鍵字:
芯片 AMD
作為第四任賽靈思的CEO,上任三年多的Victor Peng在交易后首次面對中國的媒體時,除了總結自己上任三年來的成績之外,更是重點的回應了對合并后企業的愿景
關鍵字:
賽靈思 FPGA AMD
雖然說Intel從今年第一季度開始就一直在推出新處理器,但AMD的Zen
3架構系列處理器依然很能打,在性能上可以說是各有優勢。然而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缺貨的影響明顯對AMD的影響要大于Intel,AMD在今年第一季度桌面處理器的市場份額與上季度一樣保持不變,筆記本處理器的市場份額下降了1個百分點,不過在服務器領域上,AMD創下了自2006年以來最大的漲幅。Mercury
Research發表了2021年CPU市場份額報告,本季度AMD處理器的價格走勢異常強勁,因為低端產品出貨量減少了,增加了
關鍵字:
AMD CPU 服務器處理器
又一次,AMD Yes! 這一回,AMD在Intel長期制霸的CPU服務器市場,殺了老大哥一個措手不及。 AMD最新財報顯示,其數據中心市場剛剛收獲15年來最高份額。 財報顯示,AMD 2020年的營業額再次刷新紀錄,達到97.6億美元,全年凈收入24.9億美元,較2019年增長超過一倍。 這直接帶動了之后3個月的強勁趨勢。 2021年第一季度,AMD營業額同比增長93%,凈收入增長超300%,數據中心營業額增長超一倍。 與之相比,Intel的數據中心業務(DCG)收入卻持續下滑。 2020
關鍵字:
數據中心 AMD 英特爾
RDNA2顯卡的表現相當不錯,這對于AMD來說非常重要,接下來AMD將要把移動市場視為重點。當然RDNA2還是有提升空間,比如光追表現。此前AMD官方并沒有公布太多關于下一代RDNA3的消息,只是說效能相比RDNA2提升50%。如今關于RDNA3的爆料出現了。消息顯示,RDNA3的Navi31大核心可能會采用2+1設計,即2個計算核心和1個IO核心,前者采用5nm工藝,后者采用7nm工藝。這種計算核心與IO核心分離的設計,比較方便在計算核心上堆料。Zen2和Zen3架構就是很好的例子。 &nb
關鍵字:
RDNA Zen架構 AMD GPU
AMD官方公開的Zen家族架構路線圖,最遠知道5nm Zen4,有望在2022年誕生,那么再往后呢?繼續升級Zen?還是另起爐灶?早些年,AMD工程師確實提起過Zen5的說法,但之后就沒了下文,知道現在,猛料來了!來自Moepc的曝料稱,傳說中的6nm Zen3+升級版架構沒了,取而代之的是Zen3 XT或者叫Zen3 Refresh,也就是繼續深挖現有工藝架構的潛力,類似銳龍3000XT系列,序列上屬于銳龍6000系列,但發布時間會比預計的晚一些。Zen4架構將搭配臺積電5nm工藝,IPC性能提升超過2
關鍵字:
AMD Zen5架構 3nm工藝
amd介紹
公司概覽
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 超威半導體 注釋:Micro為微小之意 但是AMD公司為自己的中文命名是超威半導體 所以也可稱為超微半導體 這里使用的是官方說法) 成立于 1969 年,總部位于加利福尼亞州桑尼維爾。 AMD 公司專門為計算機、通信和消費電子行業設計和制造各種創新的微處理器、閃存和低功率處理器解決方案。 AMD 致力為技術用戶——從企業、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