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能如今真的是無處不在,甚至已經進入了太空!9月2日,歐洲航天局發射了46顆大小與臺式機相當的實驗衛星,其中一顆名為“PhiSat-1”的實驗衛星搭載了新款高光譜熱像儀,具備機載AI處理能力——衛星具備硬件加速AI推理能力,這還是第一次。這顆衛星采用了Intel Movidius Myriad 2 VPU芯片,與許多智能攝像頭中的芯片,甚至售價99美元的地球自拍無人機的芯片相同。PhiSat-1實際上是一對衛星中的一顆,用于監視極地冰層和土壤水分,還要通過測試衛星間通信系統,創建未來的聯合衛星網絡
關鍵字:
Intel AI
Flex Logix 公司今天宣布其InferX X1
芯片可開始出貨。該芯片是AI邊緣系統領域迄今為止性能最高的芯片之一。InferX
X1可對目標檢測與識別等各類神經網絡模型進行加速,其應用范圍包括機器人、工業自動化、醫學成像、基因測序、銀行安全、零售分析、自動駕駛、航天工程等等。與目前業內領先的AI邊緣推理解決方案相比,InferX
X1 在處理 YOLOv3 目標檢測識別模型時的性能提高了 30% ,在處理其他多個用戶模型時的性能提高了10倍。相比于其他各類目標檢測
關鍵字:
Flex Logix AI 邊緣推理
凈水器這幾年的快速發展,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到凈水器。凈水器的濾芯是凈化的關鍵,濾芯在質量不在數量,如果不懂這些,很容易選錯。凈水器的濾芯關鍵是RO膜濾芯和超濾膜濾芯,因此我們需要重點了解這幾個,才能保證凈化效果。凈水器品牌眾多,這些品牌比較好!漢斯頓凈水器漢斯頓凈水集團一直堅持自主研發,科技創新,通過獨有的技術和實力,成為十大品牌之一,專業程度高,技術先進,注重研發和創新,讓漢斯頓產品成為凈水領域的標桿。漢斯頓不僅擁有自己的生產基地,智能化生產流水線,無塵車間,每一個環節層層把關,保證產品質量,建立實
關鍵字:
自適應計算 AI 加速
專注人工智能領域云端算力平臺的燧原科技攜“云燧T10/T11” 首次參加了第三屆全球IC企業家大會暨第十八屆中國國際半導體博覽會(IC China 2020),燧原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趙立東在企業家大會的主論壇上發表了“以普惠的算力驅動AI產業發展”的主題演講。燧原科技發表主題演講:以普惠的算力驅動AI產業發展 燧原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趙立東發表主題演講趙立東在主題演講中指出目前整個世界的半導體產業界正在經歷變革,中國IC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但也蘊含了極大的機遇。驅動人工智能產
關鍵字:
燧原科技 AI
從家庭控制中智能門鈴和安全攝像頭的存在檢測,到零售應用中用于庫存的對象計數,再到工業應用中物體和存在檢測,越來越多的網絡邊緣應用正在不斷推動新型AI解決方案面市。根據IHS Markit(現Omida)的預測,2018-2025年物聯網設備數量將達到400億,截至2022年,所有企業產生的數據中近50%會在傳統數據中心或云端以外的地方進行處理。但與此同時,市場一方面要求設計人員開發出性能比以往更高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延遲、帶寬、隱私、功耗和成本問題又限制了他們依賴云的計算資源來執行分析。如何解決系統對于
關鍵字:
DHP ISP AI MCU
據外媒Fudzilla報道,多個消息靈通的消息人士告訴他們,針對擬議的Nvidia-ARM收購,硅谷發生了大規模起義。Fudzilla進一步表示,他們已經與多家技術公司的人員進行了交談,根據討論,除了ARM和Nvidia外的所有人都認為這單交易將對行業不利。而來自中國和歐盟的監管機構可能對此表示強烈反對,但這是一個未來的問題,因為傳統上需要18到24個月才能完成重大合并。報道進一步指出,由英特爾,高通,特斯拉和芯片市場上其他一些主要參與者組成的令人興奮的聯盟正在商討中,以采取協調一致的行動,并向美國和全球
關鍵字:
Nvidia Arm 芯片
早在2013年蘋果公司就發布了64位的A7處理器,iPhone
5S之后的蘋果手機都使用64位的處理器。無論是軟件還是硬件64位相比于32位在性能等方面都有著更大提升,根據最新的ARM Cortex-A
CPU內核細節顯示,代號為Matterhorn和Makalu的內核停止對32位軟件的支持,這也從側面標志著32位時代的結束,智能手機64位軟硬件生態將全面普及。安卓相比于iOS在64位生態布局上稍慢,特別是硬件生態方面。2014年的安卓5.0系統版本就開始支持64位,2019年谷歌才宣布旗下Pla
關鍵字:
ARM 32位
前不久NVIDIA宣布斥資400億美元收購ARM公司,這件事引發的業界轟動還沒完,對ARM的CPU、GPU甚至NPU業務都會有重大影響。NVIDIA看上ARM的主要是CPU業務及生態系統,但ARM的Mali GPU顯然不會入NVIDIA的法眼,在GPU技術上他們才是老大,所以收購ARM之后,有一種看法就是NVIDIA會把自己的GeForce用于ARM的GPU,取代Mali GPU。在日前的ARM DevSummit開發者峰會上,NVIDIA創始人、CEO黃仁勛也回應了這個說法,他表示ARM被收購之后還會繼
關鍵字:
GeForce Mali GPU NVIDIA ARM
今年蘋果的新品真的太多了,據外媒最新報道稱,iPhone 12在本月發布后,接下來首款采用定制化Apple Silicon處理器的Mac將作為11月 "另一場發布會"的一部分公布。在6月份的WWDC主題演講中,蘋果宣布將從今年晚些時候開始為Mac從英特爾轉向自己定制設計的處理器,并承諾每瓦特的性能將領先于行業。當時,蘋果表示,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出貨第一臺采用Apple Silicon的Mac,并在兩年左右的時間內完成過渡。Apple Silicon處理器基于Arm架構,這意味著未來的Ma
關鍵字:
蘋果 ARM Mac
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知識產權產品部門總裁雷內·哈斯(Rene Haas)表示,即使被英偉達收購,該公司也將繼續使用"防火墻",以確保其新東家不會接觸到Arm客戶的機密信息,也不會提前接觸到Arm的產品計劃。英偉達斥資400億美元收購Arm的交易將重塑全球半導體行業,因為后者長期以來始終扮演中立角色,向蘋果、高通和其他芯片公司提供知識產權授權。英偉達承諾,將在整個芯片行業保留Arm公開授權該公司技術的商業模式。但由于芯片從想法變成實際產品需要數年時間,因此Arm的客戶經常在與其討論授權
關鍵字:
Arm 英偉達 NVIDIA
在日前舉辦的GTC 2020秋季站主題演講中,NVIDIA接連發布了全新處理器——數據處理單元(DPU)、Ampere(安培)架構的RTX A6000、RTX A40兩款專業圖形卡和計算卡、宣布打造英國最強大超級計算機“劍橋1”等重磅產品和消息。結尾,黃仁勛以NVIDIA與ARM合作的最新進展結束了他的主題演講。NVIDIA上個月宣布以400億美元收購這家英國半導體設計公司。黃仁勛表示:“ARM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CPU,我們將共同向ARM生態系統提供NVIDIA加速器和人工智能計算技術?!比ツ?,黃仁勛曾宣
關鍵字:
Arm 英偉達 NVIDIA
9月28日消息,在近日舉辦的國科嘉和基金2019年度合伙人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受邀出席,并發表主題為《迎接開源芯片新潮流》的演講。倪光南表示,目前在信息技術領域中國有短板和長板。其中兩大短板分別是“一硬一軟”。“硬”的就是芯片,“軟”的是基礎軟件,包括操作系統、工業軟件等。并提到,希望投資基金予以關注,盡快把短板補足,“因為一天沒有彌補,就有一天有遭到卡脖子的風險?!毙酒矫娴亩贪?,除了芯片制造目前已經被卡的很厲害外,未來芯片發展,在芯片架構方面也應當不受制于人。CPU芯片架構方面,目前世界上兩大
關鍵字:
ARM RISC-V
據媒體報道,“2020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于2020年9月27日至28日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出席“第四屆信息安全產業發展論壇”并演講。談及英偉達對ARM的并購,倪光南表示,“我相信我們商務部可能會否了這個并購,是不是能夠并購成呢,也不知道??偠灾珹MD將來也不能是我們很舒服地用”。
關鍵字:
英偉達 ARM
近年來,我們看到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ML)的應用擴展到更廣泛的計算機和移動應用領域?,F在,就像低成本圖形處理單元(GPU)的普及推動了深度學習革命一樣,硬件設計(而不是算法)被預測為下一個重大發展提供基礎。 隨著大型企業,初創企業和中小型企業等公司爭相建立支持AI生態系統的基本AI加速器技術,包括知識產權(IP)在內的無形資產的保護將成為該領域成功的關鍵方面之一?! 〗陙?,ML模型的size大幅增加(大約每3.5個月翻一番),已成為ML模型準確性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之一。為了保持這種近乎摩爾定
關鍵字:
人工智能 AI芯片 英特爾 高通 ARM
在全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環境下,以人工智能和5G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正如火如荼的促進著各行各業的發展,工業作為國民經濟主導產業,勢必成為關注焦點。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工博會)在此大背景下如約于2020年9月15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開幕。 縱觀全球工業現狀,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競爭格局中,自動化、無人化生產方式快速發展。在此歷史進程中,生產自動化解決起來相對比較容易,但無人化工業產品外觀質檢卻遇到了非常大的障礙。如何提高工業產品外觀質檢效率成為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為什么工業產品外觀質檢這么難呢?難
關鍵字:
領邦智能 AI 通用光學
ai on arm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ai on arm!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ai on arm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ai on arm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