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消息,美國時間周二,谷歌宣布將在Chrome瀏覽器中引入三項全新的人工智能功能,包括智能組織標簽頁、自定義主題創作以及在線寫作助手等。寫作助手類似于谷歌的實驗性人工智能搜索體驗SGE(搜索生成體驗)。這項功能允許用戶使用不同語氣(如更正式或更隨意)起草長度不同的電子郵件,以及撰寫其他文本內容,如論壇帖子和在線評論等。通過Chrome內置的寫作助手,用戶可以輕松撰寫商業評論、制作聚會邀請,或者對度假租賃進行更正式的詢問等。這項仍處于試驗階段的功能將在下個月的Chrome新版本中推出,用戶只需右鍵單
關鍵字:
谷歌 Chrome 瀏覽器 AI
1月12日,微軟以2.89萬億美元重新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這也是自2021年11月以來,微軟再次超越蘋果的市值。?站在生成式AI時代,微軟再次登峰奪回全球市值第一寶座,有望成為第二個挺進“3萬億美元俱樂部”的美國科技公司。2010年,憑借第四代iPhone的熱銷,蘋果的市值首次超過微軟。此后,蘋果市值一路狂飆,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并分別于2018年、2020年、2023年成為歷史上市值第一個超過1萬億美元、2萬億美元、3萬億美元的公司。而iPhone銷量不及預期,導致蘋果市值不僅跌破3萬
關鍵字:
微軟 蘋果 AI OpenAI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克拉拉市,2024年1月10日—Ambarella(下稱“安霸”,專注 AI 視覺感知的半導體公司,納斯達克股票代碼:AMBA)在 2024 國際消費電子展(CES)期間,發布了業界領先的 Cooper? 開發者平臺。Cooper 集成了軟件、硬件、以及先進的優化 AI 模型,為安霸全系列 AI 芯片產品組合提供支持。Cooper 為客戶提供高度靈活、模塊化和預訓練的軟硬件開發工具:Cooper Metal 硬件平臺(AI SoC 和底層硬件開發板集合解決方案)和&
關鍵字:
安霸 前端 AI 開發者平臺
1月23日消息,麻省理工學院最新研究發現,目前人工智能取代大部分工作并不劃算。這項研究的目的是試圖消除人們對人工智能在許多行業取代人類的擔憂。研究認為許多人工智能成本效益低下,反駁了人工智能會廣泛取代人類工作的看法。研究人員首次深入調查了人工智能取代人工的可行性。他們對美國各種崗位自動化的成本吸引力進行了建模研究,重點關注了使用計算機視覺的工作,比如教師和房地產評估師。他們發現,以美元工資計算,只有23%的員工能被人工智能有效取代。在其他情況下,由于人工智能輔助視覺識別的安裝和操作成本高昂,人工完成工作更
關鍵字:
MIT AI
1 月 22 日消息,隨著企業和消費者對人工智能(AI)應用興趣的日益濃厚,對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也在強勢上漲。因擔心人工智能芯片短缺,美國 AI 初創公司 OpenAI 正在討論解決方案,促使以 OpenAI 為代表的 AI 研發企業開始考慮走上自己生產 AI 芯片的道路。根據多家外媒的報道,OpenAI 希望成立一家芯片制造公司,因此 OpenAI CEO 薩姆?阿爾特曼(Sam Altman)正在說服更多潛在投資者加入這一計劃。韓國東亞日報稱,阿爾特曼本周訪問韓國首爾,期間可能同 SK 集團會長崔泰源
關鍵字:
OpenAI SK AI 芯片
2024年剛剛過去半個月,芯片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巨頭新思科技(Synopsys)和工業仿真與分析軟件大廠Ansys,就官宣雙方已達成收購規模約350億美元的最終收購協議。根據達成的收購協議,收購將以現金加股票的方式進行,Ansys股東預計將在形式上持有合并后公司約16.5%的股份。這項交易將成為近幾個月來半導體行業達成的最大交易之一,上一筆大型交易是去年11月博通以690億美元收購軟件制造商VMware。新思科技收購Ansys的交易預計將在2025年上半年完成,但需獲得Ansys股東批準、獲得必要的
關鍵字:
新思科技 Ansys 收購 EDA
谷歌去年帶來了Tensor G3,是首款支持AV1編碼的智能手機SoC,用在旗艦產品Pixel 8和Pixel 8 Pro上。不過Tensor G3與高通第三代驍龍8及聯發科天璣9300相比實在差得太多,性能差距更一步拉大,表現讓人失望,也迫使谷歌去尋找新的出路,將目光投向了中國臺灣。據相關媒體報道,谷歌已經決定為Tensor系列尋找新的半導體代工廠,并已經與部分企業接觸,比如京元電子就獲得了部分訂單。傳聞京元電子還得到了谷歌的投資,以確保制造過程中穩定且持續的供應,預計今年年中就會啟動測試流程。除了Te
關鍵字:
谷歌 三星 臺企 Tensor AI 芯片
1月16日,新思科技和 Ansys宣布,雙方已經就新思科技收購 Ansys 事宜達成了最終協議。根據該協議條款,Ansys 股東每股 Ansys 股票將獲得 197.00 美元現金和 0.3450 股新思科技普通股,按 2023 年 12 月 21 日新思科技普通股的收盤價計算,該收購總價值約為 350 億美元。新思科技全球領先的芯片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與 Ansys 廣泛的仿真分析產品組合強強聯手,將打造一個從芯片到系統設計解決方案領域的全球領導者。新思科技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Sassine Gh
關鍵字:
新思科技 Ansys EDA
Edge AI應用將在今年推動AI PC及AI服務器產業動能的大勢已定,研調機構預期,隨著微軟Copilot進入商轉,三大芯片廠Qualcomm(高通)及Intel(英特爾)、AMD(超威)競逐AI PC將白熱化,下半年各品牌廠的新品陸續出貨后,要到2025年才可望見證更快速的增長。另一方面,全球含括訓練型以及推論型(AI Training及AI Inference)的AI服務器,今年度也將以年增40%的力道、成長至達160萬臺以上,后續隨著CSP(云端服務供貨商)的更加積極投入,亦將持續推動AI服務器的
關鍵字:
PC TrendForce AI PC
AI話題熱議,2024年將拓展至更多邊緣AI應用,或延續AI server基礎,推至AI
PC等終端裝置。TrendForce集邦咨詢預期,2024年全球AI服務器(包含AI Training及AI
Inference)將超過160萬臺,年成長率達40%,而后續預期CSP也將會更積極投入。由于嚴謹的Edge AI應用,將回歸至終端的AI
PC,借以落實分散AI服務器的工作量能,并且擴大AI使用規模的可能性。據此,TrendForce集邦咨詢定義AI
PC需達Microsoft要求的40
關鍵字:
Copilot AI Server AI PC TrendForce
新思科技全球領先的芯片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與Ansys廣泛的仿真分析產品組合強強聯手,將打造一個從芯片到系統設計解決方案領域的全球領導者。
關鍵字:
新思科技 Ansys EDA
在2023年中國社交媒體的在線討論中,有許多事件都值得注意,但也許最顯著的是ChatGPT的崛起,這可能會被證明是最重要的。盡管這個由美國OpenAI公司制作的聊天機器人在2022年底正式推出,但直到2023年,它的空前增長才在中國引起關注,在那里政府設定了到2030年成為全球人工智能領導者的目標。在過去的十年里,中國社會和數字文化對人工智能的關注逐漸增加。自從Covid-19爆發以來,在學校、辦公樓和工廠中實施的人工智能應用程序已經快速推出。中國不僅在公共安全領域使用人工智能面部識別,還在支付技術中使用
關鍵字:
AI
當地時間1月9日至12日,2024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 2024)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過去兩年的CES,汽車產業都是絕對的主角,而今年AI產業也迎來了爆發式增長。CES 2024前瞻:PC邁入AI時代英特爾 1月9日,英特爾在CES-2024上宣布將推出基于AI PC技術的汽車芯片,并與高通和英偉達開展競爭,首批芯片將于今年年底推出。中國汽車制造商極氪將成為第一家使用英特爾芯片人工智能系統的廠商。除此之外,英特爾同時發布面向發燒友和主流用戶的移動、臺式機和邊緣處理器——英特爾?酷睿?第14
關鍵字:
CES 2024 AI 汽車電子
在今年的中國人工智能城市評估排行榜中,北京位居首位,杭州和深圳分別位列第二位和第三位。其中,北京在大模型領域表現突出,聚集了大批大模型企業,推出諸多具有代表性的大模型及應用產品,為中國大模型研發和應用提供強勁動力。此外,位居TOP10 的城市還有上海,蘇州,廣州,濟南,合肥、重慶和成都。從全球來看,AI 硬件市場( 服務器) 規模將從2022年的195 億美元增長到2026 年的347 億美元,五年年復合增長率達17.3%。AI 大模型迭代速度越來越快,廠商對智能算力投入大幅增加,支持存儲和訓練的高端AI
關鍵字:
202401 AI+ 人工智能
AI PC成為CES 2024展場上的熱門焦點,兩大CPU芯片廠Intel(英特爾)、AMD(超威)搶先與PC品牌合作,推出一系列內建AI加速引擎新品,希望搶下第一波AI PC升級換機商機。在此同時,全球PC市場也在去年最后一季終結了連七個季度的年衰退,回到年正成長走勢,對于2024年的全球PC市況,研調機構及產業界皆釋出回溫看法。研調機構TrendForce認為,因缺乏AI殺手級應用,今年AI PC滲透率成長相對有限,相關的軟件創新應用,才是驅動AI PC在未來兩、三年帶動全球筆電出貨成長的關鍵。至于C
關鍵字:
PC TrendForce AI PC
ai for eda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ai for eda!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ai for eda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ai for eda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