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使用 STM32WL 系列 Sub-GHz 無線驅動程序的應用示例STM32WL 系列器件包括內置的低于1GHz無線外設 ( Sub-GHz 指的是低于 1GHz 的無線電頻段 ),能夠支持LoRa(僅限STM32WLE5/55器件)、(G)FSK、(G)MSK和BPSK調制方案。與此無線外設的通信是通過使用設備參考手冊 第5.8節中概述的命令的內部SPI接口完成的。雖然該RF接口的抽象層是在低于1GHz Phy中間件中定義的(在 STM32CubeWL MC
關鍵字:
Digikey STM32WL Sub-GHz 無線驅動程序
7月3日消息,三星今天正式發布了其首款3nm工藝芯片——Exynos W1000。這款芯片專為可穿戴設備設計,預計將應用于即將推出的Galaxy Watch 7和Galaxy Watch Ultra智能手表。Exynos W1000芯片采用了三星最新的3nm GAA工藝,搭載了1個Cortex-A78大核心和4個Cortex-A55小核心,其中大核心的主頻達到1.6GHz,小核心主頻為1.5GHz。與前代產品Exynos W930相比,W1000在單核性能上實現了3.4倍的提升,在多核性能上更是達到了3.
關鍵字:
三星 3nm 芯片 Exynos W1000 主頻1.6GHz
Silicon Labs(亦稱“芯科科技”)長期與領先的嵌入式軟硬件開發及物聯網通信技術供應商東勝物聯(Dusun)公司合作,致力于拓展物聯網的互聯解決方案和創新產品開發,并特別聚焦于多協議物聯網網關、無線模組,以及更遠距離且覆蓋范圍更廣的Sub-GHz智能安防設備開發。邁入2024年,芯科科技與東勝物聯及其旗下Roombanker品牌亦將持續強強聯手推動更多、更全的物聯網產品項目,并積極投入長距離的Sub-GHz協議和新的Matter標準產品研發,以串連現有的無線設備來提升智能家居互聯互通的體驗。東勝物
關鍵字:
芯科科技 東勝物聯 物聯網 Sub-GHz 智能安防
IT之家 12 月 6 日消息,據央視新聞,我國 6G 推進組組長、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表示,6G 技術其實是 5G 代際更新的一個新技術,移動通信每十年一代,所以面向 6G 來看,它的商用時間基本上是在 2030 年左右,它的標準化制定時間會在 2025 年。日前,我國 6G 推進組首次對外發布了《6G 網絡架構展望》和《6G 無線系統設計原則和典型特征》等技術方案。6G 將成為連接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橋梁,滿足從人的連接,到物的連接,再到智能體的隨時隨地按需接入網絡的需求。未來的
關鍵字:
6Ghz 無線通信
此前的6GHz頻段大多僅限于許可商業使用,蘋果、微軟、Meta等公司要求獲得6GHz頻段的非授權使用權,認為6GHz頻段可以憑借“低干擾”、“高速率”等特點,讓一系列設備不再受到線纜束縛,從而“更具行動力”,同時還能助力手術及無障礙領域。
關鍵字:
FCC AR VR 6GHz 頻段 5G
Silicon Labs(亦稱“芯科科技”)智慧城市高級營銷總監Abhijit Grewal先生近期參與了Wi-SUN聯盟的成員公司訪談,與Wi-SUN聯盟總裁兼首席執行官Phil Beecher一同討論了芯科科技與印度海得拉巴國際信息技術研究所(IIIT-H,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Hyderabad)的合作,以及如何將芯科科技領先的Sub-GHz和Wi-SUN網格技術用于支持其智能城市生活實驗室(Smart City
關鍵字:
芯科科技 智慧城市 Sub-GHz Wi-SUN
· 驍龍X75實現高達7.5Gbps的下行傳輸速度,創造Sub-6GHz頻段全球最快的5G傳輸速度紀錄。· 作為高通第六代5G調制解調器及射頻系統,驍龍X75支持包括基于TDD頻段的四載波聚合(CA)以及1024QAM在內的先進5G特性,能夠在5G獨立組網(SA)網絡配置下實現Sub-6GHz頻段極高的下行傳輸速度。 2023年8月9日,圣迭
關鍵字:
驍龍 5G調制解調器 高通 Sub-6GHz 5G下行傳輸
前幾天,工信部發文,將 6GHz(6425-7125MHz)全部或部分頻段劃分用于 5G / 6G 系統,引起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6GHz 頻段,準確來說,是指 5925-7125MHz 這個頻率范圍,一共是 1200MHz 的頻譜資源。6GHz 和 6G 技術標準是兩回事。很多媒體說是 6G 即將到來,所以給 6G 劃分頻譜,巴拉巴拉的。這顯然是瞎扯,6G 還早得很,起碼要五年以后。這次頻段劃分,只能說把頻譜劃給蜂窩移動通信技術(IMT,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
關鍵字:
6Ghz 無線通信 無線頻譜
(珠海,中國—2023 年 3 月 20 日)為強化48小時極速交付、體現全系列型號供應優勢,近日,由埃梯梯科能正式授權,全球領先的精密連接器和電纜組裝商美國倍捷連接器宣布在位于中國珠海的亞洲工廠開始組裝ITT Cannon D-Sub連接器系列。這一產線的推出,美國倍捷亞洲工廠將極大縮短交付時間,為亞太地區提供超過20萬個型號組合供應,進一步提升倍捷亞太本地化專業服務水平。D-Sub連接器最早由埃梯梯科能于1952年研發投產,是最常見、暢銷的矩形連接器之一。其規格基於美軍標MIL-DTL-24308規范
關鍵字:
埃梯梯科能 倍捷 D-Sub 連接器
致力于以安全、智能無線技術,打造更加互聯世界的領導廠商Silicon Labs(亦稱“芯科科技”)近日宣布,其旗艦版FG25 sub-GHz?SoC已實現全面供貨,該產品可通過Silicon Labs及其分銷商合作伙伴進行供應。FG25是專為Wi-SUN等低功耗廣域網(LPWAN)和專有sub-GHz協議打造的旗艦版SoC,它配置有強大的ARM Cortex-M33處理器和更大的內存。FG25是用于長距離、低功耗傳輸的理想SoC,當它與Silicon Labs EFF01前端模塊配合使用時,能夠
關鍵字:
sub-GHz SoC Silicon Labs
隨著5G技術逐漸走向成熟,5G智能手機全面普及。專門負責手機等終端設備收發無線電磁波的射頻系統在邁向5G新時代中面臨全新挑戰。 射頻系統分為射頻前端(RFFE,Radio Frequency Front-End)、天線、射頻收發器三部分。其中RFFE包括功率放大器(PA)、低噪聲放大器(LNA)、濾波器(Filter)、天線開關(Switch)、天線調諧器(Tuner)等。 5G大面積部署,一方面終端設備需要支持越來越多的通信頻段,MIMO技術的應用使天線數量劇增,因而需要更多的射頻器
關鍵字:
豪威集團 天線調諧器 Sub-6G 射頻開關
高通和日本運營商巨頭NTT DOCOMO今天聯合宣布,雙方攜手,在日本實現了全球首個5G Sub-6GHz載波聚合的商用,即日起可為用戶帶來數千兆的移動下載速度。本次商用基于DOCOMO 5G網絡、高通驍龍865+驍龍X55 5G基帶及射頻系統的部分終端,移動網絡下載速度最高達到4.2Gbps,這也是目前日本最快的移動網速。這一服務基于5G Sub-6GHz載波聚合實現,利用了DOCOMO多樣化的頻譜資源,聚合了N78頻段中的100MHz帶寬載波、N79頻段中的100MHz帶寬載波,從而提升5G性能和網絡
關鍵字:
5G Sub-6GHz 載波聚合
根據提交給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的一系列文件,谷歌正在17個州秘密測試6GHz網絡。不過,谷歌到底在測試什么,仍是一個謎。我們只知道:谷歌想測試6GHz頻譜,以“生成和這些頻率實用性有關的技術信息,從而提供可靠的寬帶連接”。谷歌還稱,預計測試將在未來24個月內陸續展開,并已經申請在17個州的26個城鎮開展測試實驗。這17個州包括亞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亞州,科羅拉多州,佛羅里達州,佐治亞州,伊利諾伊州,愛荷華州,堪薩斯州,內布拉斯加州,內華達州,紐約州,北卡羅來納州,俄克拉荷馬州,俄勒岡州,德克薩斯州,猶他
關鍵字:
谷歌 6GHz 網絡
1 射頻前端、基站、終端的測試動向 NI早在十幾年前就入局5G,跟實驗室、研究所、大學等合作研究。在晶圓、射頻前端(功率放大器PA、射頻開關、天線調諧器、低噪聲放大器LNA等)、基站及終端領域,NI與行業領先廠商均有合作。 ● 射頻前端:5G對射頻模塊產業的影響將是系統而全面的,無論是集成度、材料、工藝、封裝都將發生變革。射頻前端芯片廠商正在逐步實現從Sub 6GHz到毫米波頻段的部署,隨著頻段的提升,射頻前端電路需要適應更高的載波頻率,更寬的通信帶寬,更高更有效率和高線性度的信號輸出功率。為實現
關鍵字:
202006 5G NI 基站 Sub 6 GHz mmWave
樓宇安保系統在許多系統拓撲結構中都有應用,從簡易警報系統到復雜的傳感器網絡,所有這些都報告給作為樞紐的主安全面板。根據其部署模式,這些系統可能是有線的,也可能是無線的;無線系統會利用不同類型的連接模式以實現特定的應用。一些應用程序(如攝像頭)使用Wi-Fi進行與云的本地連接,而某些智能應用程序(例如門鎖)使用低功耗藍牙(Bluetooth Low Energy)連接到手機和平板電腦。基于傳感器網絡的安保系統,例如煙霧探測器、運動探測器、門/窗傳感器、溫度/濕度傳感器和玻璃破碎探測器,可從Sub-1 GHz
關鍵字:
Sub-1 GHz 樓宇 安保
sub-6ghz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sub-6ghz!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sub-6ghz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sub-6ghz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