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在功能機時代嘗到勝利果實滋味的聯發科,迎來了智能手機時代的廝殺。由于受到緩慢響應速度的影響和產品進度的影響,智能機時代的聯發科并沒能夠持續上演功能機時代的輝煌。
- 關鍵字:
高通 麒麟
- 十年磨礪,終見真章。沒有華為在TD-LTE技術與應用上的突破,也許我們就不會看到華為麒麟處理器在今天取得的優異戰績。
- 關鍵字:
華為 麒麟
- 華為麒麟芯片自推出以來,均只用于華為手機的自產自銷,這與華為用于網絡監控芯片的市場策略完全不同。
- 關鍵字:
海思 麒麟
- 十三年的汗水與榮光,十三年的艱辛和希望,十三年的付出和回報!13年的時間里,麒麟的不足無處可避,但麒麟的進步也有目共睹。
- 關鍵字:
麒麟 華為
- 中國銀聯近日宣布,華為麒麟960成為全球首款通過銀聯卡芯片安全認證的手機芯片產品。國產手機芯片達到金融級安全認證水準,標志著中國銀聯聯合產業各方推動移動支付自主化的進程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銀聯卡芯片安全認證依據《銀聯卡芯片安全規范》,委托國家金融IC卡安全檢測中心提供國際領先的檢測服務,代表了當前國內金融領域芯片安全認證的權威。銀聯云閃付的全手機類產品,需要在手機中配置與銀聯芯片卡相同安全等級的安全芯片。此次華為麒麟960芯片通過銀聯卡芯片安全認證,意味著搭載該款芯片的手機具有和金融IC卡相同
- 關鍵字:
海思 麒麟
- 近日,科技圈傳來了重磅消息!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麒麟芯片終于研發成功了!要知道,在核心技術芯片這一塊,一直是中國科技公司難以掩蓋的痛!而在手機領域這一塊,研發手機芯片的中國企業少之又少。每一年,外企要在芯片上賺走中國百億,甚至千億的費用!
芯片如同人體的大腦。對于國產廠家而言,芯片不僅決定著設備的運行能力,芯片技術的高度,也直接影響中國科技公司在國際的話語權。
在芯片上,中國每年進口付出的代價超過2000億美元,一年進口芯片總值已經超過石油。雖然進入4G時代,國產手機銷售量大幅增長,創造了
- 關鍵字:
華為 麒麟
- 在手機趨向同質的市場中,能夠擁有手機產業鏈整個垂直供應實力的公司并不多,麒麟作為有潛力挑戰高通的企業,其未來的表現也必然備受市場關注。
- 關鍵字:
華為 麒麟
- 自研操作系統一直是民族之殤。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無論是從個人還是國家信息安全的角度上看,自研系統都顯得日益迫切和重要。
而華為能夠從一個在夾縫里生存的系統服務器制造商,發展到如今橫跨通信設備、移動設備的國際性品牌,成為真正的民族品牌,其研發能力日益受到國人的肯定與贊譽。
去年華為的研發投入就接近600已美元,而其累計申請了52550件國內專利和30613件外國專利,專利申請總量位居全球第一。在世界范圍內設有16個全球研發中心,研發人員多達7.9萬人。這在國內其
- 關鍵字:
華為 麒麟
- 在過去的幾年中,隨著手機競爭的白熱化,蘋果、三星LG等國外廠商開始定制自己的處理器,國內華為、中興、小米也在搞自家的SOC,而時至今日,華為麒麟一代代進步風生水起,而小米和中興卻只聞腳步聲,不見故人來。這是為什么呢?
- 關鍵字:
海思 麒麟
- 在智能手機終端市場,華為成為“中華酷聯”中唯一沒被“互聯網手機”壓垮,還呈現逆勢增長的手機品牌。
- 關鍵字:
華為 麒麟
- 在日前舉行的華為榮耀新品發布會上,華為Fellow艾偉宣布,海思麒麟系列芯片累計出貨量已經突破8000萬顆。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但是,海思麒麟芯片出貨量要突破億級,還需要進一步做大做強,特別是要敢于挑戰業界龍頭高通驍龍芯片。
眾所周知,芯片是助推手機產業不斷向前發展的“核芯”動力之一。尤其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對于手機廠商而言,如果沒有自研的芯片,就需要采用第三方芯片,這樣很可能導致手機廠商在付出較高成本的同時,卻無法更加靈活地定義自己的產品,甚至影響新品上市時間,難
- 關鍵字:
海思 麒麟
- 多年以來,國內芯片廠商都在扮演領軍型企業身后的跟隨者角色;可如今,傳統的角色分配正在改變。
- 關鍵字:
麒麟 驍龍
- 當華為手機全是麒麟處理器的時候,大家是什么感受?
- 關鍵字:
高通 麒麟
- 手機品牌廠商是否應當推出自己的處理器,不同公司也許有不同的看法,現在扎堆做處理器也是沒有辦法。
- 關鍵字:
處理器 麒麟
- 對于出貨量日益增長的華為手機,不論臺積電還是三星,誰也不會輕易放過這塊肥肉。
- 關鍵字:
華為 麒麟
麒麟 9000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麒麟 9000!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麒麟 9000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麒麟 9000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