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以為32英寸等離子面板(PDP)已被列入消費電子的編年史,與Betamax(第一款獨立的盒式視頻錄像機)和8軌磁帶為伍,那你需要再想想這種看法正確與否。
第二季度,LG電子又開始生產32英寸VGA分辨率的PDP,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由于同等尺寸的LCD電視面板供應緊張,刺激了上述PDP的需求。32英寸PDP東山再起,適逢PDP市場轉向。以前該市場一直專注于40-44英寸和50-59英寸的大尺寸面板。
iSuppli公司表示,2006年全球34英寸和小于34英寸的PDP市場為零,20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LCD 等離子 PDP
- 年底,首批使用蔭罩式等離子技術的42英寸PDP電視將在熊貓電子面世,分辨率達到1366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等離子 PDP 平板
- 液晶面板持續供應緊缺給等離子電視提供了反撲機會。但等離子面板也將出現10%左右的供應缺口。液晶和等離子的爭奪從32英寸到50英寸全線展開,這一競爭在2008年將呈上升趨勢。
液晶面板持續的供應緊張給了等離子電視反撲的機會。不過,等離子電視需求的上漲也給等離子面板的供應帶來壓力。調查數據顯示,等離子面板供應缺口在10%左右。這一空隙為我國發展等離子面板產業提供了良好機遇。
日前,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所屬的熊貓電子集團有限公司“年產12萬片50英寸高清晰蔭罩式等離子(PDP)面板產業化”項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液晶 面板 等離子 等離子顯示 PDP
- 在信息產業部的指導下,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組織制定了我國平板電視機行業自律性產品售后服務實施意見,即《平板電視機售后服務實施意見》,并將于今年12月1日起實施。業內人士認為, 該《意見》將為解決平板電視的消費糾紛提供相關依據。不過也有人提出,由于《平板電視機售后服務實施意見》不是國家的強制性標準,只是行業自律標準,仍舊不能是平板糾紛的“定心丸”。
平板新規
七天之內包退
記者了解到,該《意見》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其他相關規定,并結合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平板電視 售后服務 等離子 消費電子
- 11月15日,《第一財經日報》從國資委網站獲悉,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下稱“中國電子”)所屬的熊貓電子集團有限公司“年產12萬片50英寸高清晰蔭罩式等離子(PDP)面板產業化”項目被正式列入“國家2007年新型平板顯示器件產業化專項”,并獲國家發改委2000萬元人民幣資金支持。
自主知識產權
由于大屏幕平板顯示器(液晶屏、等離子屏)專利技術和生產技術掌握在國外廠商手中,一直是中國電視制造業的瓶頸。為此,國家發改委、信息產業部均把平板顯示技術和產業化列為“十一五”發展的重點。
熊貓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熊貓 等離子 面板 音視頻技術
- 2007年前4個月,在全球平板電視市場快速增長的大背景下,等離子產業卻出現了萎縮,銷售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降至36億美元。到2007年5月為止,已有多家跨國公司退出等離子產業,其中包括飛利浦、東芝、索尼等。而國內制造商中,也只有海信和長虹等少數廠商繼續經營等離子業務。
相對液晶電視而言,等離子技術更加先進,擁有更少的生產工序,在各項指標上均優于液晶電視。但為何一項新的技術,在還未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就未老先衰?
技術更優秀的等離子淪為配角。在平板電視領域,等離子技術較液晶技術更優秀。從技術
- 關鍵字:
等離子 等離子顯示 PDP
- 液晶顯示技術占平板市場的比例越來越大。記者昨日從美國市場調查公司DisplaySearch最新公布的數據發現,2007年第二季度全球平板市場規模為242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其中九成的銷售額來源于液晶面板,今年年初等離子陣營開始發動的反攻收效甚小。 根據DisplaySearch的調查數據,今年第二季度,液晶市場規模為218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4%,占平板市場的金額比例從上年同期的84.3%上升至90.1%。與此相反,等離子的市場規模僅為12億美元,同比縮小36%,占市場的比例僅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等離子 液晶 平板市場
- 年底華顯年產1萬片的42英寸PDP生產線將正式投產,明年該生產線將可以達到42英寸和50英寸12萬片的產能。我們正在建設的等離子模組生產線,42英寸和50英寸兩種尺寸的產品都可以滿足我國高清標準。 目前華顯公司為蔭罩式等離子技術申請了71項專利,由于這是中國自主研發的技術,在屏、驅動、結構、工藝等方面與普通等離子技術,有著本質的區別,所以不會產生任何專利糾紛。 熊貓電子的控股股東CEC對華顯的等離子項目表現出好感,不排除CEC將會給華顯大力支持的可能。 兩年后產能達60萬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高清 等離子 消費電子
- 等離子漸行漸遠 09年起將花敗枝殘 iSuppli預測,等離子面板營收自2009年起開始衰退。 據國外媒體報道, 美國研究公司iSuppli表示, 等離子顯示器廠商面對液晶顯示器(LCD)廠商的激烈競爭,可能自2009年起因價格下滑而出現面板營收開始衰退的情況. iSuppli在周四的研究報告中表示,今年全球等離子面板營收將成長至86億美元,較去年增加12%,2008年時可望達到102億美元的高峰. 但到2011年時,等離子年營收將萎縮至87億美元,盡管出貨量有成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等離子
- 目前,全球的等離子電視顯示屏資源均被日韓的松下、日立、先鋒、三星、LG等廠家完全壟斷,眾多中國等離子電視生產企業長期以來只能被動購買日韓兩地的上游等離子顯示屏來生產整機,淪落為整個等離子電視產業鏈最末端的組裝工廠 日本、韓國廠家壟斷多年的等離子顯示屏上游產業格局有望被打破。 10日,《第一財經日報》從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主辦的“第二屆中國等離子產業發展論壇”上獲悉,南京華顯高科有限公司(下稱“華顯高科”)投資建設的蔭罩式等離子電視工廠將在今年10月份試運營,產能達到每月5萬臺。該工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華顯高科 等離子 顯示屏
- 同為平板電視的代表產品,PDP與LCD在2007年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等離子電視依然穩中有升卻大大放緩了腳步,液晶電視無論在銷售量還是品牌數量都是一枝獨秀,有調研報告顯示,8成以上消費者將液晶電視作為首選產品。 消費者的需求決定了市場格局,為此國內外電視品牌也劃分為兩大陣營,一支以國產品牌為代表的液晶派,一支以三星為代表的國際品牌,同時擁有PDP、LCD兩種產品的核心技術,堅持同時發展PDP與LCD。兩種不同的發展策略,決定了未來中國平板電視市場的格局。 液晶派路線圖貼牌生產打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等離子 液晶電視
- 諾發系統有限公司日前宣布推出VECTOR Extreme™等離子增強化學氣相沉積(PECVD)系統 ,該系統每小時的產量高達250片晶圓,是業界最快的PECVD設備。與市場上的其它系統相比,VECTOR Extreme可使芯片制造商的平均生產周期縮短40%以上。另外,工廠的晶圓庫存也將顯著降低,使客戶能靈活應對半導體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 消費電子與電腦產品對固態存儲器的需求不斷增加促使制造DRAM及NAND閃存器件工廠的產能迅速增加。由于典型存儲器件的制造過程需要
- 關鍵字:
諾發 VECTOR Extreme 等離子 消費電子
- 本土彩電企業一加入,等離子陣營果然氣象一新。 6月份從海信、海爾放出風聲即將面市的32英寸等離子,終于在7月底露面于諸多賣場的主力門店。一周以內,銷售突破50臺。 不得不承認,還是本土企業了解中國消費者。 在此之前,等離子陣營愁眉不展,整機企業湊在一處反思自己、反擊液晶陣營的會就開了數場,得出的結論是:等離子陣營“太老實”,不像液晶陣營的人那么“能說會道”,所以等離子電視在市場上一直時運不濟。 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上半年國內市場實現平板電視銷售360萬臺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彩電企業 等離子
- 在過去的一年里,液晶電視大放光彩,等離子電視市場則始終不文不火。懸殊的市場比例、尚未梳理通暢的上下游產業鏈條,讓參與廠商為數不多的等離子陣營苦不堪言。隨著相關部門開始著力打造等離子電視上下游的產業配套,等離子“回歸”32英寸起點,種種利好襲來,或將意味著等離子電視的低谷期將盡。 隨天氣升溫 “在過去一年當中,等離子電視產業就像現在的天氣:很‘熱’,包括國家把等離子確定為重點工程,海信、長虹等國產電視廠商都推出了等離子新品。同時,等離子電視的市場也確實有點‘悶’,因為等離子與液晶電視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等離子 加速周期
- 在SINOCES 2007中國消費電子博覽會主題蜂會上,長虹集團多媒體產業公司陳寧表示,當前平板電視的主流顯示技術是液晶和等離子,但等離子技術要優于液晶。長虹未來將著力發展等離子技術產品。 陳寧認為相對于液晶,等離子有五大優勢:第一是清晰的動態影像;第二是減輕眼睛疲勞感;第三是豐富細膩的畫質;第四是沒有色感變化的大視角;第五是自發光的寬領域彩色再現能力。 液晶必須要采用集成電路級的工藝,相對來講比較復雜,成本比較高;而等離子則采用后模級的生產工藝,相對來講比較簡單和低成本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等離子 長虹 液晶 等離子顯示 PDP 消費電子
等離子介紹
等離子狀態,是指物質原子內的電子在高溫下脫離原子核的吸引,使物質呈為正負帶電粒子狀態存在?! 捯暯?。PDP可以做到和CRT同樣寬的視角,上下左右大于160度。而液晶(LCD)在水平方向視角一般為120度左,垂直方向則更少。 防電磁干擾。由于顯示原理的差別,來自外界的電磁干擾,如馬達、揚聲器等,對PDP的圖像幾乎沒有影響。相比之下,CRT受電磁場的干擾要明顯得多?! 〖兤降膱D像無扭曲。PDP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