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消息,在舉行的“2016未來信息通信技術峰會”上,愛立信亞太區首席技術官Magnus Ewerbring表示,5G具備明顯的優勢,大容量、高速率、低時延、減少成本;更重要的就是能夠加速物聯網發展。
Magnus Ewerbring指出,到2020年,全球互聯設備數將達280億,其中包括160億物聯網(IoT)設備,還包括15億通過蜂窩網連接的IoT,將會進一步促進通信行業的發展。到2021年,預計將會有1.5億的5G連接,在那之后5G將會有更快的發展。
關鍵字:
愛立信 5G
12月2日消息,在舉行的“2016未來信息通信技術峰會”上,愛立信亞太區首席技術官Magnus Ewerbring表示,5G具備明顯的優勢,大容量、高速率、低時延、減少成本;更重要的就是能夠加速物聯網發展。
Magnus Ewerbring指出,到2020年,全球互聯設備數將達280億,其中包括160億物聯網(IoT)設備,還包括15億通過蜂窩網連接的IoT,將會進一步促進通信行業的發展。到2021年,預計將會有1.5億的5G連接,在那之后5G將會有更快的發展。
關鍵字:
愛立信 5G
11月21日消息,“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近日于浙江烏鎮召開,在本屆大會期間舉行的“移動互聯網論壇”上,愛立信亞太區首席技術官Magnus Ewerbring發表了主題為《人工智能——5G與物聯網共同推進的互聯網未來》的演講。
Magnus Ewerbring表示,連接和數據量急劇增長,移動通信無處不在。各行各業都將通過數字化實現業務轉型,我們將看到行業與社會的數字化變革。5G和物聯網將為工業制造、交通等領域帶來全新的可能性
關鍵字:
愛立信 5G
據悉,松下航空電子公司(PAC)已經選定愛立信,為其航空和其他多個市場提供下一代連接服務。
根據新合同的條款,愛立信將通過松下航空電子公司旗下的控股公司AeroMobile為PAC部署其5G完備核心網絡(5G-ready)解決方案。
該解決方案將使飛機、游輪和游艇上的乘員和乘客以及礦業部門的員工享受2G、3G、LTE以及Wi-Fi連接服務。
愛立信將向松下航空電子公司提供5G完備核心網絡,可以進行優化以便用于更廣泛、不斷增長的行業,為乘客、員工、飛機和船舶的不同服務、以及大規模物聯網
關鍵字:
愛立信 5G
北京時間11月15日晚間消息,瑞典電信設備制造商愛立信今日預計,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注冊用戶數量將達到68億,從而推動移動數據流量達到當前的8倍。
愛立信預計,今年全球智能手機注冊用戶數量將達到39億,而2022年底將達到68億,接近翻番。愛立信今年6月份曾預計,到2021年底全球智能手機注冊用戶數量將達到63億。
愛立信戰略及科技總監烏爾夫·埃沃德森(Ulf Ewaldsson)稱,從2021年底至2022年底,智能手機注冊用戶數量增加約5億,主要得益于5G服務的推動。2
關鍵字:
愛立信 5G
愛立信日前發布了《5G現狀調研》研究報告,該報告剖析了領先的運營商為實現5G正在進行的工作,為推動業務發展而采取的舉措,以及他們如何加速5G網絡部署等。該研究報告概述了與下一代移動技術相關的行業動態。
《5G現狀調研》基于來自29家全球運營商的50位高管的意見,這些運營商均已公布了5G發展意向。幾乎所有受訪者都指出:收入增長和成本節約是他們選擇5G創收的主要驅動因素。盡管過往傳統聚焦消費者,但絕大多數受訪者認可,要實現5G變現,運營商還需要為不同行業提供特定服務,并尋找新的收入共享模式。第三方協
關鍵字:
愛立信 5G
根據相關消息顯示,從2016年到2020年,全球5G設備市場將以32.06%的速度增長。
期待已久的5G技術預計將為所有連接的設備和連接的應用程序提供無處不在的連接。5G對于關鍵任務應用的實時和可靠通信至關重要。
回程集成、設備到設備通信、多天線傳輸以及在更高頻率下運行的靈活的使用頻譜是5G技術的一些關鍵要求。
全球電信運營商和服務提供商目前正在觀察終端用戶及其需求的轉型。
5G預計將在2025年產生2470億美元的收入。
此外,到2020年將部署850萬個小型基站,以滿
關鍵字:
5G 愛立信
據彭博社報道,愛立信周三宣布任命博瑞·艾克霍爾姆(Borje Ekholm)為新CEO,他將在明年1月16日上任。艾克霍爾姆在2015年年中前10年里,一直擔任瓦倫伯格(Wallenberg)家族上市公司Investor的首席執行官。他將接替7月擔任臨時CEO的詹·弗萊克哈默(Jan Frykhammar)。
派遣自己信任的高管領導這家處于困境中的網絡設備制造商,此舉將加強瑞典瓦倫伯格家族對愛立信的控制。在宣布此任命后,愛立信股價轉升為跌。艾克霍爾姆沒有提供有關他計劃
關鍵字:
愛立信
據國外媒體報道,愛立信周三警告稱,受一些國家經濟疲軟導致的設備銷售下降影響,公司第三季度收入和盈利明顯低于預期。
該瑞典設備制造商公布了第三季度(截至9月30日)未經審計的業績報告,結果顯示其收入同比下降14%至511億瑞典克朗(約合52億歐元)。網絡設備銷售額大降19%至233億瑞典克朗。
公司毛利率從2015年第三季度的33.9%降至今年第三季度的28.3%,而營業收入則從51億瑞典克朗暴跌至3億瑞典克朗(約合3080萬歐元)。
愛立信將于10月21日公布其經審計的第三季度業績報
關鍵字:
愛立信
由于中國華為手機正迅速席卷市場,擁有140年歷史的瑞典通信設備企業——愛立信(Ericsson)正遭受打擊,失去立足之地。
美國《華爾街日報》10月5日透露,最近愛立信公司決定裁去總公司20%的職員。由于此次結構調整,瑞典國內1.6萬名員工中將有3,000名失去工作。愛立信公司在貝爾發明電話機的1876年還只是一個小小的電話機修理店,之后伴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一直成長至今。它也是為韓國高宗皇帝裝置電話機的公司。
20世紀90年代,愛立信公司掀起了一場以手機為代表的信息
關鍵字:
愛立信 華為
回顧通信行業近三十年的發展,人們在驚嘆通信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甚至一日千里的變化時,總會生出許多感慨:這個行業是個埋葬巨頭的巨大墳場。君不見,當年在通信行業叱咤風云,風光無限,絕對是行業領頭羊的企業,如今消失的無蹤無影,這樣的名單我們可以列一長串,比如朗訊、北電、摩托羅拉、阿爾卡特、西門子通訊等。
這些企業的衰敗消亡都有原因,但最根本的一點在于它們都沒有踏準行業時代發展的節奏。在市場需求出現變化,新的技術趨勢出現時,沒有抓住機會,要么冒進,要么無視,加上內部機制沒有革新,最終為大勢所拋。
從
關鍵字:
愛立信 IoT
移動網絡設備廠商愛立信計劃關閉在瑞典的最后兩家制造工廠,并在瑞典裁減約3000名員工。按照計劃,愛立信此次要關閉的兩家工廠分別位于布羅斯和庫姆拉,這也就意味著,愛立信將就此結束在瑞典制造產品的140年漫長歷史。
數據顯示,愛立信在全球范圍內擁有約12萬員工,其中瑞典為1.7萬。而此次受影響的員工均來自網絡設備部門,而這曾是愛立信最大的業務部門。由于在發達國家市場中的先進通信網絡大都已建設完成,導致其市場需求停滯不前。
今年7月份時,愛立信曾公開表示,由于市場愈發疲軟,因此計劃將運營費用節省
關鍵字:
愛立信
近日,高通聯手愛立信并與Telstra合作,率先在Telstra現有網絡上,使用單個終端實現了高達979Mbps的下載速度和129Mbps的上行速度,將再次推動商用移動寬帶的速度提升。演示中使用了搭載高通驍龍X16 LTE調制解調器的測試終端,其中利用了LTE-A載波聚合(CA)、上行64-QAM/下行256-QAM和4 4 MIMO等業界最為先進的連接技術。
千兆級LTE的實現是移動行業的重要里程碑,其下載速率最高已達第一代LTE終端的10倍,甚至達到早期3G終端的500倍。同時,Telstr
關鍵字:
高通 愛立信
9月22日,在北京通信展上舉辦的“SDN/NFV論壇上”,愛立信東北亞區系統和技術部主管劉堅就“SDN/NFV與5G”主題發表演講。他表示,SDN/NFV技術雖然產生于IT行業,但是在傳統電信業有廣泛應用,未來還會和5G結合,共同促進無線網絡技術發展。
雖生于IT卻長于電信行業
信息技術的革新倒逼傳統運營商進行轉型,敏捷、開放、集約的云化網絡勾勒了下一代網絡架構的樣貌。談到標準云化網絡結構時,劉堅表示這正應用了由云計算技術導入的虛擬化技術和多
關鍵字:
愛立信 5G
伴隨5G技術創新與商業化進程的不斷提速,全球科技巨頭的新一輪競賽,已經如火如荼。
剛剛結束的2016年北京通信展上,5G就已成各家公司競爭相發力的主戰場。無論運營商還是設備商,都把5G的最新技術成果與商用案例作為主打。
它們都明白,這是一場關鍵的戰役。
過去10多年來,為全球信息革命奠定網絡根基的通信行業,自身已經陷入市場滯漲下的零和博弈,激烈競爭之下,提供基礎設備的品牌廠商,已經從15家銳減到僅剩愛立信、華為、中興、諾基亞4家,而且競爭仍在持續,甚至激烈程度還在與日俱增。
與
關鍵字:
5G 愛立信
愛立信介紹
愛立信標識愛立信公司(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1876年成立于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從早期生產電話機、電話交換機發展到今天,愛立信的業務已遍布全球140多個國家,是全球領先的提供端到端全面通信解決方案以及專業服務的供應商。 目前,愛立信的業務體系包括:通信網絡系統,專業電信服務,技術授權,企業系統和移動終端業務(擁有索尼愛立信移動通信公司50%的股份)。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