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英特爾而言,傳統PC行業已顯疲態,向著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物聯網等新興方向轉型已經成為必然,這也是我們即將認識的全新的英特爾。
關鍵字:
英特爾 摩爾定律
在昨日的“Intel精尖制造大會”上,英特爾公司執行副總裁兼制造、運營與銷售集團總裁Stacy J. Smith表示,摩爾定律本意并非是某種嚴格的定律,它描述的是一種經濟規律。摩爾定律所描述的內容看似與時下的硬件發展趨勢越來越背離,但其實在諸多經濟領域中,摩爾定律同樣具有指導性的作用。“摩爾定律不會失效,每一個節點晶體管數量會增加一倍,這在14nm和10nm都做到了,而且晶體管成本下降幅度前所未有,依然有效。”
摩爾定律
關鍵字:
英特爾 摩爾定律
英特爾一改往日內斂沉穩的宣傳調性,直接向競爭對手開炮,展開一場為“摩爾定律”正名的論戰。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旭面對所有媒體向競爭對手們撂下一句狠話:“老虎不說話,你當我是病貓”。究竟是什么讓英特爾忍無可忍?
近年來,摩爾定律失效“魔咒”的聲音不斷,英特爾更新制程的周期也不再遵循Tick-Tock模式,新制程周期的拉長讓業界產生懷疑,現在已經走到14納米,是不是很快將到達極限?另一方面,競爭對手們趁英特爾還在14
關鍵字:
英特爾 摩爾定律
英特爾的超微縮技術讓英特爾能夠加速推進密度的提升,借助節點內優化,產品功能每年都可實現增強。
關鍵字:
摩爾定律 Mentor
科研總是走在實用之前很多年的,已經有許多新的方向在試圖突破。
關鍵字:
工藝 摩爾定律
隨著半導體先進制程持續往5奈米、3奈米逼近的同時,摩爾定律也正逐漸走向物理極限。制程的微縮不只越來越困難,耗用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成本也越走越高。這使得半導體也必須從材料端與封裝端來打破制程技術的限制,并達到技術上的突破。也由于臺灣的半導體實力在全世界有目共睹,這使得默克決定在臺灣高雄成立其亞洲地區集成電路材料應用研究與開發中心。
默克研發中心的重點領域,包括用于薄膜制程的CVD/ALD材料,和用于后段封裝連接和黏晶的導電膠。默克對此研發中心的投資超過280萬歐元(約1億新臺幣),此研發中心同時與
關鍵字:
3D芯片 摩爾定律
為了解決3D芯片堆疊時的液體冷卻問題,DARPA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使用絕緣介電質制冷劑的途徑,可望使3D芯片堆疊至任何高度,從而突破摩爾定律(Moore's Law)的微縮限制。
為了解決3D芯片堆疊時的液體冷卻問題,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計劃署(DARPA)與IBM、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Georgia Tech)合作展開芯片內/芯片間(Intrachip/Interchip)增強冷卻(ICECool)計劃,如今已經開發出一種使用絕緣介電質
關鍵字:
摩爾定律
業界把摩爾定律奉為“圣典”,或者“指路明燈”,那是因為定律暗示著企業要義無反顧地去跟蹤它,否則將出局。每兩年一個工藝臺階的進步,由250納米、180納米、130納米、一直到45納米、32納米及22納米與14納米,如今臺積電、三星等都聲稱己開始10納米的量產,明年跨入7納米。
但是現階段半導體業的現實已經發生了改變,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個是定律從尺寸縮小技術上越來越接近物理的極限,許多人說大約還有十年的時間,至2025年左右,或者到5納米,甚至
關鍵字:
摩爾定律 半導體
有人說,摩爾定律不再重要了,并認為它純粹是一個技術問題,或者只是幾家巨頭間的競賽。還有人說,除了某幾個特定領域,遵循摩爾定律已讓成本太過高昂。更有人說,摩爾定律已死。真相究竟是什么?
“其中大部分觀點是錯誤的。”英特爾高級院士Mark Bohr此前在一場美國的“制造大會”上表達了自己對摩爾定律的最新看法。他認為,在當今世界僅有幾家公司有能力實現摩爾定律的效益,摩爾定律帶來的不是一場競賽,但一些公司卻背離了摩爾定律的法則,直接的結果就是導致制程節點名
關鍵字:
英特爾 摩爾定律
經濟效益使摩爾定律成為全球經濟的根本動力,使人們能夠相互連接、進行娛樂和學習,而現在逐一實現全新的制程節點變得愈加困難,成本也更加昂貴。
關鍵字:
摩爾定律 制程
請回溯到上世紀80年代,想象這么一個場景:一位西裝筆挺的中年男士駐足街角,正在用著一部“大哥大”同客戶談論業務。即使這部“大哥大”形制如半塊磚頭而又極不便攜,也依然為它的所有者引來了不少艷羨的目光。這是當時一位典型的成功人士的形象?;氐浇裉?,現在的智能手機不僅外觀小巧,功能也比過去多出許多,相對低的價格也讓“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平常百姓家。”回顧歷史,以手機為代表的電子設備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已經逐步實現了小型化、便攜化和平民化。
關鍵字:
半導體 摩爾定律
請回溯到上世紀80年代,想象這么一個場景:一位西裝筆挺的中年男士駐足街角,正在用著一部“大哥大”同客戶談論業務。即使這部“大哥大”形制如半塊磚頭而又極不便攜,也依然為它的所有者引來了不少艷羨的目光。這是當時一位典型的成功人士的形象。回到今天,現在的智能手機不僅外觀小巧,功能也比過去多出許多,相對低的價格也讓“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平常百姓家?!被仡櫄v史,以手機為代表的電子設備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已經逐步實現了小型化、便攜化和平民化。這背后的發展其實也得益于半導體行業的飛速進步?,F在半導體已經和人們的生活
關鍵字:
摩爾定律 半導體
作為半導體核心產業鏈上重要的一環,封測雖在摩爾定律驅動行業發展的時代地位上不及設計和制造,但隨著“超越摩爾時代”概念的提出和到來,先進封裝成為了延續摩爾定律的關鍵,在產業鏈上的重要性日漸提升。
關鍵字:
封測 摩爾定律
開年以來大陸半導體產業發展似乎進入沉潛期。首先是年初長江存儲CEO楊士寧鄭重發布新聞稿澄清,表示從未發表過32層3DNANDFlash今年量產的消息。接下來是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表達的大陸半導體產業發展“三步走”(注1),指出要花至少15年的時間,大陸才能發展出比較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主體。再來是最近紫光集團表示,由于長江存儲的存儲器芯片工廠專案投資規模過大,目前尚處于建設初期,短期無法產生銷售收入,時機不成熟,停止收購長江存儲的股份。雖然似乎大陸整個半導體產業持續其發展動能,但
關鍵字:
摩爾定律 NAND
1965年,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觀察到,集成電路的組件數量每12個月增加一倍左右。此外,每個價格最低的芯片的晶體管數量每12個月翻一番。在1965年,這意味著50個晶體管的芯片成本最低;而摩爾當時預測,到1970年,將上升到每個芯片1000個元件,每個晶體管的價格將下降90%。
隨著更多的數據和一些簡化,這項觀察結果演變成了“摩爾定律”:每個芯片的晶體管數量每12個月增加一倍。
戈登·摩爾的觀察不是由任何特定的研究或工程需要驅動的,
關鍵字:
摩爾定律 芯片
摩爾定律介紹
摩爾定律概述
摩爾定律是指IC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Intel)名譽董事長戈登·摩爾(Gordon Moore)經過長期觀察發現得之。
計算機第一定律——摩爾定律Moore定律1965年,戈登·摩爾(GordonMoore)準備一個關于計算機存儲器發展趨勢的報告。他整理了一份觀察資料。在他開始繪制數據時,發現了一個驚人的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