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特爾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保羅•歐德寧(Paul Otellini)今天展示了世界上第一款基于22納米制程技術可工作芯片的硅晶圓。這個22納米測試電路包括SRAM存儲器和邏輯電路,將用于未來的英特爾處理器中。
歐德寧表示:“英特爾遵循摩爾定律,正繼續推動產業的發展。我們已經開始生產世界上第一款32納米微處理器,這也是第一款在CPU中整合圖形功能的高性能處理器。與此同時,22納米制造技術的開發已取得重大進展,并研制出了可工作的芯片,為生產更強大、更智能的處理器鋪平了道路。&r
- 關鍵字:
英特爾 22納米 摩爾定律
- 2009秋季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于9月22日至24日在美國舊金山舉行。下面是Bob Baker第一天主題演講的主要內容及新聞亮點。
Bob Baker:“引領硅技術創新”(Silicon Leadership – Delivering Innovation)
英特爾高級副總裁兼技術與制造事業部總經理
Bob Baker今天發表主題演講介紹了英特爾通過新材料、硅技術與制造能力的研究與創新,將摩爾定律不斷推向前進的不懈努力。
· 全球
- 關鍵字:
Intel 摩爾定律 22納米 高k金屬柵極
- 英特爾公司高層今天在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上表示,在英特爾32納米和22納米制造技術進步的驅動下,摩爾定律正在引領更廣泛、更快速的“創新與整合”。未來英特爾®凌動™、酷睿®和至強®處理器以及片上系統(SoC)產品,將使計算機變得更小巧、更智能、功能更強、更易于使用。例如,在許多正在進行的其他創新中,英特爾將首次把圖形功能整合到未來的某些芯片產品中去。
英特爾公司執行副總裁兼英特爾架構事業部(Intel Architecture Group)
- 關鍵字:
英特爾 摩爾定律 凌動 酷睿 至強
- 英特爾公司今天透露,2009年秋季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Intel Developer Forum, IDF)將于9月22日至24日在美國舊金山舉行。IDF在美國于1997年開始創辦,今年已經進入第12個年頭,以其在技術產業廣泛的影響力被譽為全球最大規模的技術盛宴之一。今秋的IDF將揭示英特爾即將推出的全新技術進展和新產品計劃,預計將有50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CIO、CTO、軟硬件技術專家、產業分析師、媒體和博客朋友參會。當前在IT業界以技術創新迎接產業復蘇的熱切期待中,2009年秋季IDF作為IT產
- 關鍵字:
Intel 凌動 摩爾定律 32納米
- 今日視點
讓我們將目光轉向1965年,當時,英特爾公司的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預測,在半導體行業內,每18個月芯片上晶體管的數量就會翻番。幾乎半個世紀以來,摩爾定律一直有效,它使計算機越來越便宜,運行速度越來越快,同時功能越來越強大。
然而,一直有專家提出警告稱,摩爾定律最終也會遭遇物理法則的阻撓,芯片讓人眼花繚亂的高增長勢頭必將終結。專家們的預測一直未曾發生,但是,這種想法也始終在很多人心中盤繞。
摩爾定律日薄西山?
美國《電子工程時報》(EETimes)網站近日
- 關鍵字:
英特爾 摩爾定律 處理器
- “摩爾定律”在芯片制造領域會延續下去嗎?當以英特爾和AMD為代表的IT廠商將它證明了數十年之后,回答問題的關鍵已不是“會”與“不會”,而是如何延續下去。8月17日,藍色巨人IBM給出了與眾不同的答案。
IBM公司的研究人員正在使用DNA和納米技術的組合,開發更強大和更高能效的計算機芯片,同時造價也比較便宜。
IBM公司表示,新一代的芯片具有強大的功能、更快的速度、更加節能,而且比較容易制造。這將主要得益于DNA技術和納
- 關鍵字:
英特爾 芯片制造 摩爾定律 DNA
- “摩爾定律”在芯片制造領域會延續下去嗎?當以英特爾和AMD為代表的IT廠商將它證明了數十年之后,回答問題的關鍵已不是“會”與“不會”,而是如何延續下去。8月17日,藍色巨人IBM給出了與眾不同的答案。
IBM公司的研究人員正在使用DNA和納米技術的組合,開發更強大和更高能效的計算機芯片,同時造價也比較便宜。
IBM公司表示,新一代的芯片具有強大的功能、更快的速度、更加節能,而且比較容易制造。這將主要得益于DNA技術和納
- 關鍵字:
Intel 摩爾定律 芯片制造
- 英特爾創始人戈登-摩爾在1965年預測稱,半導體行業將在每12個月內(后來他把這個時間修改為24個月)使芯片上的晶體管數量增加一倍。半個世紀以來,摩爾定律一直是正確的,使計算機價格更便宜,速度更快和更強大。然而,在同樣長的時間里,一些專家一直警告稱摩爾定律會遇到物理定律的障礙,結束芯片技術的高速增長。但是,專家們預測的情況一直沒有發生。英特爾首席技術官Justin Rattner堅持說,英特爾在未來10年的今后幾代處理器開發中能夠保持晶體管數量翻番的速度。
問題并不是容量,而是速度。幾年前,微處
- 關鍵字:
英特爾 摩爾定律 多核 微處理器
- 隨著改革開放和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作為國民經濟大動脈的基礎設施領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一系列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如火如荼地在神州大地展開。
今天,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升級無法離開強大而智能的信息技術系統作支撐。在鐵路、電網、電信這些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信息技術日益成為新動脈之所以“新”的關鍵因素。
人們需要怎樣的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歸根到底是為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服務的。以鐵路、電力、電信三大民生相關的“動脈”行業為例,穩定、準時、
- 關鍵字:
Intel 摩爾定律 智能化
- 全球能源需求量的增長率已經遠遠高于傳統能源的供應,但是,半導體行業能夠幫助改善能源生產、輸送以及消耗環節的效率。
從遠古時代開始,能源就已經成為文明進步的主要推動力。我們的祖先發現火能夠使他們免于掠食者的傷害,溫暖他們居住的山洞,烹調事物以及擴展居住范圍。火是人類從石器時代向青銅時代過渡的關鍵因素,同樣對于18世紀出現的工業革命以及現代社會都是至關重要的,人類通過蒸氣機將熱能轉化成機械能。古代埃及人使用石油作為燃料,馬可波羅將“黑石”(煤)從中國帶回了歐洲。
人類對
- 關鍵字:
半導體 可再生能源 摩爾定律 SoC
- 在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半導體業也難逃此劫,受到了極大的創傷。據此分析,半導體業可能就此倒退5年。
40多年以來,全球半導體業雖然也在周期性的起伏,但是總體上在摩爾定律推動下進步甚快。在2000年之前的年均增長率達到17%,僅是在2000年之后,其增長速度明顯的放緩。按張忠謀于09年7月的最新說法,自此半導體業的CAGR為5%-6%。
創傷之大超過從前
業界思考為什么此次創傷如此之大,甚至超過了2001年。
眾所周知,2001年的創傷僅局限于IT業,源自網絡泡沫,從地域范圍來看,
- 關鍵字:
半導體 摩爾定律
- 幾十年來,摩爾定律所闡述的生產力效益定律一直是半導體行業發展的驅動力。它催生了數字處理器、寬帶和大容量存儲器。這些技術大幅提升了PC、手機等產品的生產力。然而,經濟學正給半導體行業帶來革命性轉變。未來,“新摩爾定律”將發揮重要作用。
產品研發從性能驅動轉為經濟學驅動
半導體產業是個相對年輕的產業。自摩爾定律預測芯片上晶體管的數量每18個月翻一番以來,半導體器件制造商一直追求生產力的提升。這一定律確實沒錯。如今消費應用的SoC可能集成了幾億個晶體管。然而,半導體產業正
- 關鍵字:
NXP 摩爾定律 CMOS 晶體管
- 上網本普及的不是產品,而是全新的生活方式,這就是“摩爾定律”在上網本失效背后隱藏的市場規律。
如果給“3G”上半年做個總結,上網本無疑背負的“罵名”最多。
評論家們毫不吝惜,紛紛給“沒有任何技術進步”的上網本判了死刑,長的五年,短的兩年。然而,先天“功能不齊全”的上網本,卻一再用實際行動證明著,我們眼前是一場終結“摩爾定律”的信息革命。
先是
- 關鍵字:
摩爾定律 3G 上網本 處理器
- IC尺寸微縮仍面臨挑戰。
為了使芯片微縮,總是利用光刻技術來推動。然而近期Sematech在一次演講中列舉了可維持摩爾定律的其他一些技術。
1. 零低k界面:在目前Intel的45nm設計中,采用硅襯底和高k金屬柵。在硅與高k材料之間有低k材料。對于零低k界面,免去了低k材料,提高驅動電流并減少漏電。這是16nm節點的一種選擇。
2. 單金屬柵堆疊:與傳統晶體管相比,高k金屬柵利用了單金屬柵堆疊結構,這改善了晶體管性能,且降低了器件功耗。
3. III-V族材料上柵堆疊:Int
- 關鍵字:
摩爾定律 45納米 3D芯片
- 服務于半導體等多領域的中國電子設備制造行業,與合作伙伴一道攜手并肩、共同努力,不斷以創新工藝和技術提升了自身發展,同時共同創造和見證了這些行業的進步。
電子設備具備國際競爭力
近十年來我國電子設備取得了巨大發展和驚人進步,電子設備的發展本身就是技術創新的過程,特別是半導體設備,世界半導體產業一直以3-4倍于國民經濟增長速度迅猛發展,新技術、新產品不斷涌現。目前,世界集成電路大生產已經進入納米時代,全球多條90納米/12英寸的生產線用于規模化生產,基于70-65納米水平線寬的生產技術已基本成
- 關鍵字:
電子設備 摩爾定律 半導體設備 CPU芯片
摩爾定律介紹
摩爾定律概述
摩爾定律是指IC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Intel)名譽董事長戈登·摩爾(Gordon Moore)經過長期觀察發現得之。
計算機第一定律——摩爾定律Moore定律1965年,戈登·摩爾(GordonMoore)準備一個關于計算機存儲器發展趨勢的報告。他整理了一份觀察資料。在他開始繪制數據時,發現了一個驚人的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