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8 日消息,德國鐵電存儲器公司(FMC)宣布與半導體企業 Neumonda 達成戰略合作,將在德國德累斯頓建立新型非易失性存儲芯片(FeRAM)生產線。這是繼 2009 年英飛凌、奇夢達德國DRAM 工廠破產關停后,歐洲首次嘗試重啟存儲芯片本土化生產。▲ 圖源:Neumonda雙方此次合作的核心是
FMC 研發的 "DRAM+" 技術。該技術采用 10nm 以下制程兼容的鉿氧化物(HfO?)作為鐵電層,替代傳統鋯鈦酸鉛 PZT
材料,存儲容量從傳統 FeRAM 的 4-
關鍵字:
歐洲 存儲芯片 生產 德國 鐵電FMC 非易失性內存 FeRAM
汽車行業很少出現在新聞中,經常出現在與關稅、銷量下降、電動汽車 (EV) 使用率低和工人罷工相關的悲觀頭條新聞下。雖然該行業的危機影響到所有全球品牌,但德國公司受到的打擊尤其嚴重。大眾汽車一直在減少產能,梅賽德斯-奔馳發布了利潤警告并宣布了一項成本削減計劃,寶馬的價值在過去一年中大幅下跌。德國汽車制造商陷入困境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法規的變化、新競爭對手的出現、高能源價格、COVID 對市場和供應鏈的破壞以及微芯片短缺造成的瓶頸。此外,雖然中國是許多歐洲和北美制造商蓬勃發展的市場,但近年來,中國
關鍵字:
德國 汽車電子
據新華社報道,歐盟委員會2月20日批準一項總額9.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69.76億元)的國家援助計劃,支持德國英飛凌科技公司在德國德累斯頓建設一家芯片制造工廠,并稱這項援助計劃將加強歐洲在半導體技術領域的供應安全、韌性和技術自主性。據悉,德累斯頓建設芯片工廠項目計劃生產的產品將具有兩大類關鍵技術:一是用于電子系統中電源切換、管理和控制的分立電源技術,二是模擬/混合信號集成電路技術。根據該計劃,援助資金將以直接向英飛凌提供9.2億歐元的補助金的形式,支持其總額為35億歐元的投資。新工廠將成為歐洲第一家能夠在
關鍵字:
英飛凌 德國 芯片工廠
歐盟委員會周四表示,已批準向英飛凌提供9.2億歐元的德國國家援助,用于在德累斯頓建設一座新的半導體制造廠。歐委會補充說,這項措施將使英飛凌能夠完成MEGAFAB-DD項目,該項目將能夠生產多種不同類型的芯片。全球的芯片制造商正在向新工廠投入數十億美元,因為他們利用美國和歐盟慷慨的補貼,使西方國家在發展尖端半導體技術方面領先于中國。到 2030 年,歐盟委員會已為公共和私營半導體項目撥款 150 億歐元。歐盟委員會在一份聲明中說:"這座新的制造工廠將為歐盟帶來靈活的生產能力,從而加強歐洲在半導體技
關鍵字:
歐盟 德國 英飛凌 芯片工廠 援助 半導體 MEGAFAB-DD 芯片
德國總理Olaf Scholz去年8月與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一同出席臺積電歐洲廠動土典禮,沒想到不到1個月,英特爾就宣布延后在德國的建廠計劃,美國財經媒體報導,這對想將德國打造成歐洲芯片大國的Scholz政府來說,是一大打擊。報導指出,蕭茲政府想將德國打造成歐洲芯片大國,在臺積電德國廠動土時,這份野心一度勢不可擋,但不到一個月后就產生變量,德國積極拉攏英特爾建廠,英特爾卻因先進芯片計劃出現問題而延后,使德國對芯片的熱情遭到毀滅性打擊。雖然英特爾一再掛保證繼續在
關鍵字:
德國 芯片 英特爾 臺積電
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11月28日,德國經濟部發言人Annika Einhorn在聲明中表示,德國政府計劃向芯片公司提供新補貼,用于開發“大大超過當前技術水平的現代化產能”。有消息稱,預計此次提供的新補貼規模總計約2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53億元)。德國經濟部希望利用新提議的資金補貼一系列領域的10至15個項目,包括未加工晶圓的生產和微芯片組裝。
關鍵字:
德國 芯片補貼
11 月 20 日消息,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周三發布的年度報告顯示,中國在工業機器人使用方面已超越德國。據IT之家了解,機器人密度是衡量制造業自動化程度的重要指標。IFR 表示,韓國以每萬名員工擁有 1012 臺機器人位居世界首位,自 2018 年以來增長了 5%。新加坡位居第二,中國以每萬名員工擁有 470 臺機器人的密度位居第三,是 2019 年密度的兩倍多。相比之下,德國每萬名員工擁有 429 臺機器人,自 2018 年以來年增長率為 5%。IFR 總裁 Takayuki Ito 表示:“中國
關鍵字:
中國 工業機器人 德國 日本 世界第三
7月22日消息,根據咨詢公司Falkensteg最新數據,2024年上半年,德國已有20家年收入超過1000萬歐元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申請破產,數量同比激增60%。相比之下,2023年由于補貼、通脹補償以及制造商成功提高價格等方式來應對通脹壓力,破產企業數量下降了2%,2024年出現這種情況引發了關注。歐美市場電動汽車需求持續低迷,是零部件供應商陷入困境的首要因素。許多本地供應商原本期望抓住轉型帶來的增長機遇,但卻因市場疲軟而面臨巨大壓力。同時,大型汽車制造商也在應對成本上升和供應鏈挑戰,特別是面對中國供應
關鍵字:
德國 汽車零部件 破產
5 月 26 日消息,據 Business Insider 報道,德國大舉發展太陽能,使得發電量激增,超過了消費需求,導致電價暴跌,甚至跌到了負值,形成了一個奇幻的能源市場,消費者使用電力反而可以獲得報酬。彭博社稱,電價下跌損害了太陽能發電企業的利潤,從而減緩了太陽能進一步擴張的步伐,并阻礙整體碳排放削減計劃的進程。但最主要的問題在于缺乏效率,消費者往往在太陽不照射的時候使用最多的電力,比如下班回家的晚上,這就意味著大量電力被浪費了。造成電價暴跌的原因是德國去年大舉發展太陽能,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驚人
關鍵字:
德國 太陽能發電 儲能
5月20日消息,據外媒報道稱,德國即將決定是否在2026年之前,將中國的關鍵部件從該國的5G核心網絡中剝離。據悉,德國電信運營商將被要求在2026年1月1日前從其核心網絡中移除所有華為和中興的關鍵組件,然后在2029年前減少其接入和傳輸網絡對中國組件的結構性依賴。迄今未能達成協議反映了德國執政聯盟內部意見的不統一。德國最大的移動運營商德國電信公司(Deutsche Telekom AG)曾表示,在2026年之前(網絡設備)禁止使用中國零部件是不現實的,如果執意這么做,那就要接受沒網的準備(部分地區)。之前
關鍵字:
德國 5G 華為 中興
德國的預算危機可能會影響向芯片公司發放數十億歐元政府補貼的計劃,這可能會阻礙其在全球半導體行業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希望。德國政府已承諾向投資于歐洲最大經濟體的國際芯片制造商提供大量國家支持。英特爾將為其在東部城市馬格德堡的兩座新工廠投資300億歐元(合325億美元),并將獲得99億歐元的撥款,這是該國戰后歷史上最大的外國投資。但自上個月德國憲法法院作出重磅判決以來,對國家支持的懷疑日益加劇,該判決使政府2024年的支出計劃陷入混亂。政客、行業專家和商界領袖擔心半導體項目可能成為預算糾紛的犧牲品,他們警告稱,這
關鍵字:
德國 英特爾 芯片 臺積電
10月24日消息,隨著中國各個電動汽車品牌不斷拓展在歐洲市場的業務,這引起了保時捷和大眾汽車首席設計師邁克爾·莫爾(Michael Mauer)的注意。莫爾表示,中國電動汽車有能力“做完全不同的事情”,正迫使德國汽車制造商變得更加開放。保時捷正面臨著新的競爭。在以保時捷911和卡宴等標志性設計主導汽車行業近20年后,莫爾表示,新的競爭對手正迫使保時捷變得更大膽。“這些初創公司沒有傳統,他們可以做完全不同的事情,”莫爾在接受采訪時解釋說。隨著中國電動汽車走出國門,已經開始在歐洲市場嶄露頭角。上汽集團旗下名爵
關鍵字:
電動汽車 保時捷 德國
9月14日消息,從目前全球5G專利排名來看,華為遙遙領先位列第一,緊隨其后的還有中興、OPPO、小米等等。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中國廠商在5G技術上的優勢非常的明顯,當然成本上也是極好的,所以想要繞開并不容易。據德國《世界報》最新報道,近幾個月來,該國政府已實際“默默”對德國通信運營商繼續使用中企部件“開綠燈”。“新的5G移動網絡使用了很多來自中國的技術。德國移動通信運營商繼續依賴中國供應商的安全關鍵組件。”該國相關人士表示。自2021年德國《IT安全法》2.0版生效以來,運營商已向德國內政部報告了11次使用
關鍵字:
5G 德國 華為 中興
IT之家 6 月 21 日消息,據外媒 Nextpit 報道,由于諾基亞在德國提起專利訴訟,realme 手機將追隨 OPPO、vivo 的腳步“放緩”在德國市場的運營。圖源 realme 海外官網Nextpit 表示,realme 在與其編輯人員的交流中沒有明確表示他們將退出德國市場,但結果應該是類似的。負責 realme 歐洲事務的辦公室聲稱,經過一些內部咨詢和未決的諾基亞訴訟,德國的業務已經“放緩”。他們仍在等待有關與諾基亞進行許可談判的積極消息,以便他們能夠恢復在德國采取的營銷措施。但是
關鍵字:
OPPO 德國 智能手機
5 月 4 日消息,據彭博社,臺積電正計劃攜手恩智浦半導體、羅伯特博世、英飛凌等成立合資企業在德國薩克森邦(Saxony)設立一家晶圓廠,臺積電董事會可能在八月作出投資決定。知情人士表示,臺積電、恩智浦、博世和英飛凌之間的計劃合資企業將包括國家補貼,預算至少為 70 億歐元(備注:當前約 532 億元人民幣),總投資可能接近 100 億歐元(當前約 760 億元人民幣)。發言人 Nina Kao 表示,臺積電仍在評估在歐洲建廠的可能性,但沒有詳細說明。恩智浦、博世、英飛凌和德國經濟部的發言人拒
關鍵字:
臺積電 晶圓廠 德國
德國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德國!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德國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德國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