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賽迪網訊】近日,中國電子商會、中國家電市場聯合調查研究課題組聯合推出《2008年第一季度中國平板電視城市消費者需求狀況調研報告》,報告指出2008年第一季度平板市場呈現四大特征:一、國內市場平板電視消費需求達到210萬臺,比去年同期增長26%,增幅明顯放緩。二、中國平板市場中外品牌競爭已呈現“對半格局”。三、等離子電視消費需求2008年第一季度比去年同期增長98%。特別是在三、四級市場等離子電視表現十分搶眼,第一季度同比增長139%。四、城市市場平板電視的消費普及
- 關鍵字:
平板電視 三星 等離子電視 麗視高清
- 19日,中國電子商會、中國家電市場聯合調查研究課題組發布了《08’一季度中國城市者需求狀況調研報告》。報告指出,在消費、數字電視相關標準實施及產業配套完善的帶動下,國內平板電視消費繼續保持增長勢頭,2008年一季度,國內市場平板電視消費需求實現210萬臺,比07年同期增長26%,增幅明顯放緩,國產與外資品牌競爭呈現“對半格局”。
外資品牌在大城市市場略微強勢,索尼、三星、夏普、東芝等主流外資品牌銷量份額已超過50%;三、四級城市市場國產品牌優勢明顯,海信、長虹
- 關鍵字:
平板電視
- ?
正在全球傳遞的圣火,點燃了體育迷們對精彩賽事的熱忱,不少人都下決心要“搬臺運動高清電視”回家。本周,蘇寧彩電新品運動惠熱力升級,讓您可以提前享受到五一促銷價格。
?
據國內著名的市場咨詢機構中怡康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液晶電視的需求將達到1500萬臺,相比2007年會有58%的市場增長。同時,大屏幕和全高清液晶電視占據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升。以大屏幕為例,2008年將占據43%的市場份額。
?
來自蘇寧電器全國零售終端的銷售數據也證實了
- 關鍵字:
40英寸 平板電視
- “本土彩電齊指洋品牌絞殺!”,近日,國內彩電生產企業集體類似的“嗆聲”在行業內雷聲漸隆。而洋品牌暫未對此作出表態。
據機構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和端午小黃金周后,洋品牌和本土品牌雙方在一線城市占有率為8∶2,甚至9∶1,中國彩電,尤其是平板電視正在越來越明顯地重蹈國產手機衰落的覆轍。這樣的數據讓國產家電廠商若坐針氈,一家國內知名彩電企業老總曾憂心忡忡地向媒體表示,外資尤其是日韓彩電巨頭正在依靠對產業鏈上游的壟斷優勢,變相
- 關鍵字:
彩電 傾銷 平板電視
- 即將到來的2008年奧運會更新了許多中國消費者的購物清單,其中之一就是,那些無法親臨比賽現場的人們開始有計劃地升級自己的客廳“硬件”—讓纖薄美貌的平板電視替代面目可憎的CRT彩電,以便在奧運會期間暢快淋漓地觀看比賽。
對平板電視制造商來說,這真是福音,并迅速扮靚了各大公司的財報。LG與飛利浦的合資LCD公司在2007年第四財政季度實現凈利潤7600億韓元,不僅扭轉了上一年同期凈虧損1740億韓元的局面,還創出了公司有史以來業績最好的一個季度。與此同時,三星電子
- 關鍵字:
平板電視
- ?????? 目前電視機正從采用CRT顯示器的標清模擬電視機向采用LCD和等離子顯示器的高清數字電視快速轉變。不過,盡管畫面質量有了極大提高,但仍有多種因素使得新型電視很難獲得或提高CRT電視所具有的音頻質量。
????? ?·?? 用戶希望使用更薄的電視機,但機箱厚度的縮小迫使制造商使用更小的揚聲器,從而降低了低頻時的音頻響應。?
&nb
- 關鍵字:
平板電視 音頻 設計
- 平板電視技術主要包括:TFT-LCD、PDP、OLED、DLP(背投)、LCOS(背投)和無機EL等,其中TFT-LCD、PDP、背投為主流技術。在4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電視市場中,PDP技術將繼續扮演重要角色,而LCD將主宰較小尺寸平板電視市場,DLP(數字光處理)技術的競爭領域則在更大尺寸的市場。
- 關鍵字:
平板電視
- 中國彩電企業持續多年的虧損陰影能在2007年煙消云散嗎?這場陰影從2002年以CRT為主業的中國彩電企業加速向平板產業全面轉型開始,5年來,中國彩電集體“虧損說”始終籠罩著整個中國電視制造企業。
“平板”這塊石頭中國彩電企業“啃”得有點晚,卻始終得去“啃”。而在平板產業鏈中,挾持中國彩電企業迅速發展的,到底是芯片技術,是上游面板,還是兵家必爭的渠道?
盡管本土家電企業深知在CRT(顯像管)電視向平板電視升級的過程中,芯片如同心臟一樣重要,但是本土彩電廠家努力推進的造芯運動目前還只是“百家爭
- 關鍵字:
彩電芯片 CRT 平板電視 音視頻技術
- 《第一財經日報》從中國電子商會中國家電市場聯合調研課題組最新發布的《2007年第四季度中國平板電視城市消費者需求狀況調研和2008年市場預測報告》(下稱《平板報告》)中獲悉,近期中國等離子電視市場需求開始復蘇,預計今年等離子電視市場需求將高速增長。
《平板報告》顯示,2007年中國平板電視市場需求量(市場銷量)達到800萬臺,其中等離子電視占10%的比例,市場需求量達80萬臺。今年中國平板電視市場需求量(市場銷量)預計達1200萬臺,其中等離子電視占13%的比例,市場需求量將會高速增至156萬臺
- 關鍵字:
平板電視 等離子 液晶 等離子顯示 PDP
- 11月27日,在信息產業部電子信息產品管理司指導下,由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主辦的第三屆中國音視頻產業技術與應用趨勢論壇(簡稱AVF)在北京舉行。
與會專家指出,縱觀中國音視頻產業發展,正表現出數字化、網絡化、無線化和融合化的發展趨勢。在創新與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國音視頻產業發展正在超越單純產品環節的競爭,走向以標準為核心的產業鏈乃至整個產業生態系統的競合。
平板電視產量占比達25%
2007年,我國彩色電視機生產企業中年產量超過100萬臺的企業有13家,這13家企業的年產量達到7762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AVF 平板電視 LED 音視頻技術
- 在信息產業部的指導下,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組織制定了我國平板電視機行業自律性產品售后服務實施意見,即《平板電視機售后服務實施意見》,并將于今年12月1日起實施。業內人士認為, 該《意見》將為解決平板電視的消費糾紛提供相關依據。不過也有人提出,由于《平板電視機售后服務實施意見》不是國家的強制性標準,只是行業自律標準,仍舊不能是平板糾紛的“定心丸”。
平板新規
七天之內包退
記者了解到,該《意見》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其他相關規定,并結合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平板電視 售后服務 等離子 消費電子
- 當技術上處于領先地位的洋巨頭們拿起價格武器,國產家電廠商便退到了懸崖邊緣。
在北京從事醫療器械銷售的趙先生打算更換一臺電視機。今年9月底,他到蘇寧電器(www.cnsuning.cn)通州店選購了一臺32英寸的索尼液晶電視,打折后售價是6900元,相當于他一個月的薪水。他坦言說,這部電視機的價格的確有些貴,但畫面效果很令人滿意,外形也很酷。在購買過程中,他基本上沒有考慮國產品牌,因為“國產液晶電視雖然價格便宜一些,但技術上還略遜一籌。”
這番話對外資電視品牌來說是一個樂觀的信號。越來越多的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平板電視 液晶 三星 數字電視
- 平板電視市場的各種利益博弈從未停止過,2007年,隨著平板電視市場越來越成熟與透明,這場博弈也將愈加激烈和精彩。歷經半年時間,中國平板電視行業圍繞著奧運商機、標準博弈和產品創新等事件演繹著一場場熱點爭奪戰。
賽迪顧問經過歷時半年的行業及用戶調研,就中國平板電視B2B、B2C滿意度進行了專門的市場研究,通過消費者的最新需求取向,我們發現了4點價值信息。
行業標準攪動平板電視行業,消費者成為最大受益者
2007年1月1日起,數字電視開始實施與其相關的25項電子行業標準,囊括倍受關注的液晶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平板電視 數字電視 數字電視
- 觸角伸向彩電制造業國美借道ODM殺入供應鏈上游
有專家稱“三方合作”對于中國家電制造業發展不利
“ODM經營合作模式”是“三方聯合”的合作模式,就是在由國美牽頭主導的ODM模式中,康佳、海信、長虹、夏新等大陸品牌的部分型號產品,由冠捷、唯冠等臺灣地區廠家來生產,然后在國美門店中貼上大陸品牌進行銷售,同時,大陸品牌負責所售產品的售后服務
今年計劃將年銷售額突破千億元的國美,正在將觸角從家電零售業大力深入家電制造業。
昨日,《第一財經日報》從在無錫召開“2008視界國美彩電峰會”上
- 關鍵字:
國美 電視機 平板電視
- 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表示,消費類電子產品對功率的需求正在日益提高,而其產品在提高能效方面有著突出的表現。 目前,較之只需50至70瓦即可提供逼真圖像的傳統CRT電視,某些LCD平板電視的功耗超過了300瓦。而導致高功耗的主要原因在于,LCD平板電視是通過背光技術來顯示色彩豐富高對比度的畫面。然而某些型號的電視,例如德國電視制造商Loewe生產的Individual 46 和 Individual
- 關鍵字:
嵌入式系統 單片機 英飛凌 平板電視 功耗 數字電視
平板電視介紹
平板電視:FPD(Flat Panel Display)顧名思義,就是屏幕呈平面的電視,它是相對于傳統顯像管電視機龐大的身軀作比較而言的一類電視機,主要包括液晶顯示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等離子顯示PDP(Plasma Display Panel)、有機電致發光顯示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表面傳導電子發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