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能源和水利協會日前公布的一項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德國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目前已占到全國總用電量的16%。
據調查,德國2009年各種可再生能源發電總量近930億千瓦時,其中居首位的是風力發電,其后依次為生物質能發電、水力發電、太陽能發電、垃圾發電。與2008年相比,2009年德國生物質能發電和太陽能發電增長最快。
該協會認為,德國《可再生能源法》提供的各種優惠和補貼是促進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不斷增長的主要原因。但由于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不穩定和缺乏儲存技術,目前它還不能單獨滿足一個電網最基本的電力
關鍵字:
可再生能源 太陽能
無論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最終有怎樣的結果,這樣一個能將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的上萬名代表聚攏到談判桌前的會議讓我們看到:控制碳排放,延緩甚至改變氣候變暖是大勢所趨。控制碳排放議題既屬責任范疇,也孕育著商業機會。
控制碳排放的核心可以用“開源節流”來做一個比喻:“開源”就是開發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節流”就是實現節能減排。由于目前人類普遍使用煤炭和石油能源,這些能源最終會部分轉化成為二氧化碳。要控制碳排放,一方面需要人類
關鍵字:
微電子 可再生能源 光電子
與德國紐倫堡每年一度的PCIM歐洲展覽會一樣,在中國,PCIM(電力轉換與智能運動的英文縮寫)也成了一項國際性的展覽活動,為來自電力電子產品及其驅動技術和變電質量應用界的廣大專業人士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
根據最新的中國經濟發展數字顯示,中國正在迅速地從經濟危機中復蘇。與此同時,中國也面臨著從低成本生產商向高質量供應商的結構變化。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以及其它未來科技方面的投資。而這些正是很多國際企業在電力電子方面所尋求的解決方案,且需求正在不斷增加。
同期的研討會與聚焦國際市場
關鍵字:
PCIM 功率電子 可再生能源
據法新社11月9日報道,日本無人太空實驗自由飛行物研究所(Institute for Unmanned Space Experiment Free Flyer )日前表示,日本將在2030年前在太空建造太陽能發電站,通過激光束和微波將電能傳送回地球,實現日本清潔能源無限化的夢想.日本本土能源有限,主要依賴于石油進口,為此日本一直致力于發展太陽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日本政府已經挑選了一些公司,組建了一個研究小組,投入數十億美元,希望在20年內實現太空太陽能發電的夢想.
這個大膽的計劃名為&ldq
關鍵字:
可再生能源 太陽能 發電站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1月3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向首都科技界發表了題為《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講話。溫家寶指出,中國的現代化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變革,科學技術是推動這場變革的重要動力。只要用現代科學技術武裝起來,中國這艘巨輪就能產生無盡的力量,任何人都阻擋不了我們前進的步伐。中國科技一定能夠支撐和引領我們偉大的祖國實現現代化宏偉目標。
溫家寶說,世界正在經歷一場百年罕見的金融危機。歷史經驗表明,經濟危機往往孕育著新的科技革命。正是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創新,推動經濟結構的重大
關鍵字:
新能源 可再生能源 傳感網
可再生能源和綠色能源是驅動未來經濟發展的動力。作為重要的可持續能源技術之一,太陽能電池將成為主要能源以滿足全球對能源的需求。在各類太陽能電池中,染料太陽能電池以其較高的性價比而得到了廣泛應用。
傳統的染料太陽能電池利用納米顆粒和納米線來提高其光電轉換效率。然而這些都是基于二維的平面結構,從而限制了此類光電池效率的進一步提高。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王中林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研制開發出納米和光纖技術相結合的三維染料太陽能電池。其獨特的三維結
關鍵字:
可再生能源 太陽能電池 綠色能源
10月27日,中國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科技”)與中國科技光伏電力控股有限公司(“中科光伏電力”)簽訂收購協議,中國科技將成為光伏電站運營商——中科光伏電力的控股股東,雙方共同開發建設位于青海省柴達木盆地德令哈市的大型并網光伏電站項目。收購完成后,中國科技將成為集光伏電站的開發、設計、建設、運營管理為一體的產業集團公司。
根據協議,中國科技將收購中科光伏電力51%的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中科光伏電力通過其全資子公司持有
關鍵字:
中國科技 光伏 可再生能源
在中國尋找政府兌現更多使用清潔能源承諾的證據并不需要大費周折——事實上,幾乎是隨處可見。在北京和上海這樣的大都市,太陽能熱水管幾乎覆蓋了所有的屋頂。在偏遠的內蒙古,曾經是牛羊樂園的牧場如今則布滿了風力發電機的渦輪。雖然中國政府預計未來20年內煤炭使用量每年還將增加3%,但是政府已經要求大型發電企業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
上個月,總部設在亞利桑那的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First Solar)宣布將在中國內蒙古建設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站,規模之大將是史無前例,足以使目
關鍵字:
可再生能源 太陽能
隨著國家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出臺的臨近,太陽能產業掀起了新一輪投資熱潮,進入6月以來,各地不斷有光伏產業大項目密集上馬。8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多晶硅等新興產業下了出現重復建設傾向的結論,關于光伏產業的產能過剩、核心技術缺乏和并網發電等關鍵問題的探討更加熱烈和深入。同時,8月底《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向社會公示征求意見,也引起了業內人士呼吁對太陽能產業的另一翼----太陽能光熱產業給予充分重視和政策支持。這是中國唯一一個靠市場運作壯大發展起來的可再生能源產業,光熱利用方面的技術前景甚至遠遠好于光伏發
關鍵字:
英利 太陽能 可再生能源 多晶硅
8月26日以來的十余天內,光伏產業界可謂“噤若寒蟬”。當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稱,風電、多晶硅等新興產業出現重復建設傾向,光伏產業進入中央政府的產能過剩“黑名單”。
更讓光伏產業界警醒的是,同一日,工信部發布《2009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該報告中首次指出,太陽能、風能等新興產業重復建設、無序上馬的問題非常嚴重。
光伏發電為什么這么短時期就從受鼓勵大力發展,轉向了被警告過剩?很多人對此不解。
“規劃產能”與&
關鍵字:
可再生能源 多晶硅 光伏
尼泊爾一名18歲少年利用頭發制成了一塊太陽能電池板,這可能將為人們帶來最便宜和最環保的電。
這位名叫米蘭-卡基(Milan Karki)的少年來自尼泊爾一個村莊,目前他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上學。他稱自己找到了解決世界能源緊缺的方法。他介紹,頭發可用來做太陽能電池板上的導體,這將為可再生能源帶來一場革命。
他還說,硅材料是目前太陽能電池的主導材料,頭發代替硅后,成本就大大下降。米蘭說,他準備先在自己的家鄉推廣這項技術,然后把它介紹到全世界。
米蘭和他的同學起初只是做實驗,但是成功后他們
關鍵字:
可再生能源 太陽能電池板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施瓦辛格4日在此間宣布,美國能源部已決定為太陽能產業提供5.35億美元貸款擔保,位于加州北部弗里蒙德市的Solyndra太陽能公司將獲得這筆貸款,用以建造美國規模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加工廠。
施瓦辛格說,Solyndra公司的太陽能電池板加工廠在建設階段將提供約3000個工作機會,建成后還將提供另外1000個長期工作崗位。屆時,工廠每年可生產發電總功率達500兆瓦的太陽能電池板。
施瓦辛格認為,這筆貸款對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擔保的費用來自美國總統奧巴馬今年2
關鍵字:
可再生能源 太陽能 電池
8月19日,澳大利亞主要政黨就可再生能源法案達成一致。8月20日,澳大利亞議會通過了政府的可再生能源法案。新的法案規定到2020年,澳20%的電力來自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超過目前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兩倍。目前,澳大利亞8%的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
該法案設定的目標是澳大利亞前政府在2001年設定的目標的4倍。如果該目標能夠如期實現,可再生能源提供的電力將能夠滿足澳大利亞2100萬人口的家庭用電需求。
這個目標可以同2007年歐盟設定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指標相媲美,而歐盟的指標推動了世界綠色能
關鍵字:
可再生能源 太陽能 風能
為期4天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正在召開,會議首次審議《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關于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情況的報告。搜狐財經從可靠人士處了解到,此次審議的《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中加大了對風能、太陽能光伏等產業的優惠政策,唯獨缺少有關太陽能光熱產業的內容。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黃鳴強烈呼吁,可再生能源法中不應忽視對光熱產業的扶持。至少政策導向上應鼓勵光熱、光伏、風電產業并行發展。黃鳴表示,與光伏和風電相比,只有太陽能光熱產業,中國掌握了世界最先進的技術和最大的市場。但并不能就認為,太陽能光
關鍵字:
可再生能源 太陽能 風電
美國總統奧巴馬希望可以使美國成為“世界領先的可再生能源出口國”,不過,在他上任以后的7個月時間中,真正實現了向綠色能源產業領導地位加速邁出一大步的則是中國,尤其是在太陽能產業方面。甚至是在美國市場,中國的太陽能產品也同樣在扮演著主力角色。
去年超過一半的時間中,中國太陽能產業公司在降低太陽能電池板價格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去年,中國太陽能產業成功使太陽能電池板的成本削減近一半,這在世界范圍內處于領先地位。中國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兼行
關鍵字:
尚德 太陽能電池 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介紹
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再生的能源總稱,包括生物質能源、太陽能、光能、沼氣等。?生物質能源主要是指雅津甜高粱等,泛指多種取之不竭的能源,嚴格來說,是人類歷史時期內都不會耗盡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現時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實都是太陽能的儲存。可再生的意思并非提供十年的能源,而是百年甚至千年的。
隨著能源危機的出現,人們開始發現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碳循環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