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5月30日,19家企業的29款TD終端(包括TD-HSDPA數據卡)獲得入網許可證,6家系統廠商取得TD-HSDPA全系列設備入網許可證。”“中國移動將于6月上旬啟動新一輪TD銷售策略,即建設面向社會渠道的電子商務銷售平臺;6月1日開始,中國移動啟動‘為奧運加油,TD購機千元送’的最新優惠營銷活動。”TD產業聯盟秘書長楊驊在2008TD演進及LTE國際峰會上帶來了TD的最新利好消息。
預商用:TD接受市場洗禮
- 關鍵字:
TD LTE 3G 4G 華為 展訊
- 在多年的期待后,終于等到可以在中國市場放手一搏的機會。因為電信重組已經展開,我國也即將發放3張。
“目前華為在三種3G技術標準上是齊頭并進的。”華為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3張3G牌照具體是哪個3G標準的謎底還沒有揭開,但華為對各種標準都已做好準備。
不過,一位熟悉華為的業內人士指出,華為真正的優勢還是在 3G標準上,而-SCDMA還是華為的弱點,這與政府有關部門在TD-SCDMA上主要扶持大唐、中興等有國資背景的企業不無關系。
3G合同
華為在WCDMA上
- 關鍵字:
電信重組 華為 TD-SCDMA TD
- 曾幾何時,換標在IT、通信業界成為了一種時尚。 尤其近兩年來,換標更成為各大廠商部署新戰略,開拓新市場的必經之路,巨頭們紛紛改頭換面,更換其原有標識,芯片巨頭英特爾,網絡巨頭思科,民族大廠華為,運營商聯通都更換了各自原有的標識。通信新寵東進也在本月加入了這場換標行動。
換標意味著對以往品牌和無形資產的重新思考和放棄,也意味著從前在品牌上的投入的一筆勾銷。所以,這不是一個輕而易舉的決定。如果不是對未來的更大期許,對未來更新更大的無形資產的預期,企業是不可能做出換標的決定的。換標也帶來了巨大的工作量
- 關鍵字:
通信 IT 廠商 換標 華為 思科 東進
- 作為我國TD產業最主要推動者,大唐集團率先求變,日前發布了第一批包括TD-SCDMA手機在內的15款新品手機,正式進軍手機市場。至此,大唐電信已經成為一家產品覆蓋微電子、軟件、接入、通信終端和通信應用與服務的綜合性廠商。
在TD芯片廠商凱明倒閉之后,有專家指出,TD目前在投入產出比不平衡的狀況下,支持TD的企業倒下的不會只有凱明一家。尋求其他產品線的盈利支撐顯得尤為重要,通信企業應學會在發展中實時調整戰略。大唐的調整是繼展訊、華為、三星等企業改變TD投入的延續,反映了我國TD產業正處于一個調整期
- 關鍵字:
大唐 TD 3G 手機 華為 三星 諾基亞 移動
- 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包括C2000、W-CDMA、TD。業內專家預測,未來中國通信業將同時采用上述技術,即三網并用。 C2000主要是北美標準,從國際上來講目前是趨于技術更新階段,增速不會很快。而W-CDMA主要是歐洲標準,根據國內發展趨勢,即將成為中國通信又一熱點話題。一個可以作為佐證的事實是,華為公司日前儲備了近400臺的手機生產測試儀器,備戰W-CDMA項目。據華為在測試儀器領域的合作伙伴東方集成透露,華為為新的手機項目準備600臺到800臺手機綜測儀,其中一半將由中國測試儀器租賃的專業公司――東
- 關鍵字:
東方集成 測試 華為 W-CDMA TD C2000
- ??? 據國外網站報道,諾基亞·西門子(以下簡稱諾·西)首席財務官埃里克·西蒙森(Eric Simonsen)周三表示,電信設備生產商之間的價格戰還在持續,愛立信和華為都在積極降價。
??? 他在巴黎舉行的路透社科技、媒體和電信峰會上透露,為了提高利潤率和現金流,諾·西已經失去了多份合同;而愛立信的看法似乎與他們不同,緊緊追隨華為技術瘋狂降價。愛立信、諾·西和阿爾卡特
- 關鍵字:
諾基亞 西門子 華為 愛立信 價格戰
- 國產3G標準——TD—SCDMA(以下簡稱“TD”)試商用已進行了一個多月,但市場對TD的關注程度似乎不如預期。同時,TD芯片商凱明的倒閉、大唐移動部門中高層離職等一系列事件,更為TD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
近日,華為無線產品線副總裁侯金龍成為TD設備商鼎橋的CEO,大部分鼎橋中層也換成了華為系統的人。未來,在TD之爭中,華為能否趕超TD“領頭羊”中興已經成為業界關注的話題。
TD市場之爭將成“
- 關鍵字:
TD 3G 華為 中興
- 昨天,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四川汶川大地震給通信行業造成的損失:四川、甘肅、陜西省內累計受災電信局所3811個,累計受災移動基站29064個(含小靈通基站),累計損毀線路22704皮長公里,累計倒桿斷桿117057根,直接經濟損失已近30億元。
截至5月21日,通信行業累計投入救災資金約達7億元,共出動搶修人員3.2萬人。
到昨天15:30為止,四川8個重災縣轄因地震全部中斷通信的鄉鎮共109個,已搶通64個。
由于公路以及通信是此次抗震救災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除了直接通過現金捐助的方式
- 關鍵字:
工業和信息化部 汶川 地震 通信行業 華為 愛立信 摩托羅拉
- 雖然在2G終端市場,國產手機企業已經“四面楚歌”,但3G市場有可能成為中國手機企業崛起的機會。
昨天,行業研究機構In-Stat發布的“移動3G終端白皮書”顯示,2007年,中興、華為、夏新等中國3G終端廠商已經進入中東、北非、拉美、亞太,甚至歐洲、澳洲、北美等高端市場,搶占了全球10%左右的3G終端市場份額。
據In-Stat統計,2007年,全球無線終端發貨量超過10億部,其中3G終端出貨量為3.76億部,增長率為25%,預計到2012年
- 關鍵字:
3G 中興 華為 夏新
- 華為出售旗下手機子公司超過半數股權的計劃引來AT&T和黑石集團的興趣,交易金額至少為20億美元。
另有消息人士稱,有意參股華為手機子公司的還包括Verizon和沃達豐等通信巨頭,及TPG、Kohlberg Kravis Roberts等私人資本運營公司。該人士稱,正式競購將于下周展開。
5月8日,有知情人士稱,華為正考慮將移動終端部門控股權出售給一家能幫助其打入北美市場的外國投資者。如果成功,將成為中國公司獲得的最大規模的外商投資。華為此番決意出售的移動終端業務包括手機、數據卡及網
- 關鍵字:
華為 手機 AT&T黑石
- 進入目標國市場的操作方式可以再加上一條,把部分股權出售給目標國感興趣的戰略投資者,修正出身,以博好感。
華為在美國市場的日子最近有點不好過。當他積極地想向美國主流市場靠攏時,還是遇到了些小麻煩。此前華為一直希望證明自己的國際化不僅僅只局限在非洲那些不發達國家,但目前還是收效甚微。那些強大無比的競爭對手們,沒給華為留下多少在家門口前“搶食”的好時機。
在去年下半年,華為希望聯合美國的私人資本運營公司,以22億美元收購美國的網絡設備制造商3Com,借助后者的渠道幫其打開
- 關鍵字:
華為 3Com 思科 3G
-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縣發生了7.8級強震,震區遭到嚴重的破壞,通信中斷。災情發生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華為”)第一時間成立了由公司董事長親自負責的救災保障小組,第一時間趕赴成都,系統部署“抗震救災”行動。
時間就是生命,為了更好更快的協助運營商恢復災區通信,華為啟動24小時應急預案,用專機運送緊急通信設備、總部專家和技術人員到達災區現場,與運營商共同搶修通信設備。
同時華為從全國抽調百余名技術專家,于13日趕赴各重災區,成立現場通
- 關鍵字:
汶川 強震 華為 通信設備
- 在汶川地震后的兩三天,眾多IT企業紛紛慷慨解囊。
就在汶川地震一天后的13日,富士康公司黨委及工會聯合會也緊急啟動了抗震救災大行動,緊急向汶川等地震災區捐款6000萬元,其中集團公司捐款3000萬元,公司各地員工捐款3000萬元。
這也是目前四川省收到的最大一筆臺商捐款。
“這件事是總裁郭臺銘親自安排的,盡管他人在境外。”富士康相關負責人透露,郭臺銘這幾年一直熱心于慈善事業,這幾年在大陸以其個人名義的捐贈就高達4億元左右。而富士康公司也不落后,只要有事情,公司
- 關鍵字:
汶川 地震 富士康 愛立信 日立 聯想 華為 華碩
- 雖然國產3G(以下簡稱“TD”)試商用測試已進行了一個多月,但普通用戶對TD的關注程度似乎不如預期。與此同時,芯片廠商凱明停止運營以及設備廠商大唐移動部門中高層離職等一系列事件,無疑為商用時間至今仍未確定的TD蒙上了一層陰影。
資金來源考驗芯片廠商
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凱明之所以成為第一家倒下的TD芯片廠商,與TD商用的一再推遲有很大關系。
凱明成立于2002年2月,由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公司、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德州儀器、諾基亞以及LG電子株式會社等17家中
- 關鍵字:
TD 3G 珠海炬力 大唐 凱明 中興 華為
- 據國外網站報道,消息人士透露,華為技術公司正在考慮向一家外國投資者,出售手機部門數十億美元的股份,以幫助其進軍北美市場。
消息人士稱,此交易可能成為中國公司引入的最大一筆外資,但目前還只是初級階段。本月晚些時候,華為計劃邀請戰略投資者和私募基金出價競購該部門的多數股份。
預計這次招標活動不會引起與華為收購3Com一樣的麻煩。因為不涉及美國的安全利益。華為的核心業務是網絡設備,此次出售的資產可能包括,移動電話業務、無線網絡數據卡和家用路由器業務。
- 關鍵字:
華為 手機 數據卡 3Com
華為介紹
華為是全球領先的電信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業務涵蓋了移動、寬帶、IP、光網絡、電信增值業務和終端等領域,致力于提供全IP融合解決方案,使最終用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通過任何終端享受一致的通信體驗,豐富人們的溝通與生活。華為的經營領域目前,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于全球10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2009年華為全球銷售收入1491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