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產能最大的合同芯片制造商中芯國際 8月11日表示,公司實現可持續盈利至多再需要一年。
中芯國際公布3年來首次實現季度盈利。該公司曾自視為實現中國打造半導體產業抱負的燈塔。
然而,中芯國際首席執行官王寧國(David Wang)的講話可能會讓投資者更加懷疑該公司扭虧為盈的可能性。自10年前成立以來,中芯國際一直在苦苦掙扎。
2004年上市以來,中芯國際從未實現過全年盈利。該公司如今正著手重組——這已經影響了其運營。
中芯國際公布,第二季度實現凈利潤96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芯片制造
- 連續5年整體虧損、連續12個季度單季虧損的中芯國際,終于迎來一個揚眉吐氣的日子。就在人們認為它即將迎來第13個虧損季時,它竟然盈利9600萬美元。這家全球第四大半導體代工企業公布了今年第二季財報。數據顯示,中芯國際當季營收3.81億美元,同比上升42.5%,凈利高達9600萬美元,而上季它虧損1.81億美元。
連續12個季度虧損之后,中芯是如何實現單季大逆轉的呢?
財報顯示,營收增加主要是因為托管工廠武漢新芯、成都成芯銷售模式的改變。過去中芯國際收取托管費(即傭金提成),屬于凈利。而目前,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晶圓代工
- 終于轉虧為盈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在先進制程上亦急起追趕,繼8月初宣布65納米制程已進入量產,執行長王寧國指出,45納米制程將于2011年下半投入量產,且目前持續進行32納米制程研發。另外,針對中芯獲得大陸政府巨額補助款傳言,王寧國則是予以否認。
中芯第3季65納米制程占營收比重將達7%,在產品應用方面,主要包括無線通訊、消費性電子、藍牙等。至于45納米制程,中芯主要技轉IBM技術,預估2011年下半邁入量產。目前中芯45納米制程主要于上海12寸廠進行生產,北京廠房則主要用于65與55納米制程,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晶圓代工
- 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10日舉行法說會并公布第2季財報,在連續12季虧損后,中芯國際終于在第2季轉虧為盈,首席執行長王寧國表示,第3季產能已經預訂一空,接單能見度到11月,受到產品組合改變,產品平均售價將會上升,預計第3季營收將成長4~6%,毛利率20~22%。
中芯國際第2季營收3.811億美元,年增43%,凈利9,600萬美元,2009年同期為虧損9820萬美元。王國寧指出,第2季主要受股票和認股權證相關的1.059億美元價值變動利得,因此轉虧為盈。
在毛利率方面,由于半導體市場回升,帶動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晶圓代工
- 編者點評:前個時期,在國內曾披露“成芯”己準備待售,可能由德儀來接手,以及“新芯”也與臺積電,美光接觸。如今在新的形勢下可能會有新的變數。從有利于中國半導體業出發,中芯國際在新形勢下它的新的思路似乎是更為理性。顯然,雙方在細節上有待進一步深化。
中芯國際已經調整對于成都及武漢的生產線經營模式。
之前,它們的生產線都是由地方政府獨立經營,中芯國際派遣技術團隊進行管理,收取管理費用,而現在由于形勢的變化,這兩個fab可能直接納入中芯國際的統一管理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半導體制造
- 中芯國際公布了其今年Q2的運營業績,銷售額3.81億美元,與上個季度的3.51億美元相比增長8.4%,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42.5%。而Q2在臺積電的認購股權支付1.059億美元下,實現盈利9600萬美元。這也是中芯國際連續虧損12個季度后的首次盈利。另外,其Q2的毛利率由Q1的14.6%,上升到Q2的15.6%, 及公司的現金流由Q1的1.53億美元上升到Q2的1.67億美元。
從Q2的業績看,成績不小,而且來之不易。僅從Q2的毛利率15.6%,它是2007Q1以來毛利率最高的季度(見下附表)。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45nm
-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中芯”或“本公司”)公布截至2010年六6月30日止三個月的綜合經營業績。
2010年第二季概要
2010年第二季的總銷售額,由2010年第一季的3億5千170萬元上升8.4%至3億8千110萬元,與2009年第二季相比上升42.5%。
2010年第二季的毛利率由2010年第一季的14.6%改善至15.6%主要是由于產能使用率提高所致。
2010年第二季來自于經營活動的現金凈額由2010年第一季的1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65納米
- 中芯國際10日晚間發布的財報顯示,第二季度中芯國際營收3.81億美元,同比增加42.5%,凈利潤9600萬美元,成功扭虧為盈,上一季度該公司虧損1.81億美元。
咨詢公司iSuppli高級分析師顧文軍認為中芯國際第二季度財報有三大亮點,中芯國際真正意義上的盈利盡在眼前。
顧文軍對新浪科技表示,本季度中芯國際財報主要有三個亮點:
第一:毛利率持續走高 盈利盡在眼前。在財報中,中芯國際由第一季度虧損1.81億美元到本季度的“凈利潤9600萬美元,成功扭虧為盈”,當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90納米
- 中芯國際董事會目前仍在緊急進行中,主要總結即將發布的第二季財務報告,并公布下半年的主要戰略。公司消息人士透露,第二季仍然沒能脫離虧損局面。
該人士表示,“但是,產品的單價提高不少,產能利用率非常緊張。”
上述人士透露,公司還將確定獲得國家“核高基”項目補貼,大約幾千萬元,加上公司今年折舊額大幅減少,全年盈利也極有希望。
上周三,面對《第一財經日報》提問,中芯國際董事長江上舟以處于緘默期為由沒有回答,但他強調,第三季,公司有望扭虧為盈。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晶圓制造
- 知情人士周一透露,中國內地最大芯片廠商中芯國際有望近期獲得中國政府的大額政府項目補貼款,有助提升其今年的業績。
該知情人士稱,中芯國際申請的“十一五”(2006年至2010年)的一個三年期項目批文已下來,有望獲得政府的數千萬美元補貼。
該知情人士表示:“如果不出意外,這筆款項將于今年第三季度或第四季度發放。”對此,中芯國際發言人拒絕發表評論。
上海一業內人士則表示,若是三年期項目補貼,較大可能是2008年中國開始執行的"核高基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電子器件
- 大陸SMIC中芯國際公司本月3日宣布,自去年第三季度以來,公司已售出了1萬片65nm制程晶圓產品,此舉標志著公司65nm制程產品已經成功實現量 產。目前中芯國際的65nm制程芯片產品是由其位于北京的12英寸工廠生產的,該廠的月產能到今年年底可達25000片,另外公司還宣稱今年的資本投資額 將達到3.3億美元,這筆投資金額中的大部分將用于北京廠和上海廠的產能拓展項目。
中芯國際65nm制程產品目前涉及的產品應用主要包括Wi - Fi,藍牙,高清電視,影音解碼器, 應用處理器以及TD-SCDMA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65nm 55nm
- “2008年,我們嚷著要抄人家的‘底’,結果沒什么行動,現在人家來抄我們了。”昨天,半導體產業專家顧文軍對《第一財經日報》說。
短短半年內,外資抄底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局面正密集呈現。
而在一年來發生的多起半導體產業大整合中,如特許半導體、奇夢達、飛索半導體、索尼、三洋半導體等案例中,除了山東浪潮收購了奇夢達西安設計基地外,沒有看到中國企業的任何身影。當初,龍芯曾試圖收購MIPS,但至今仍停留在構想階段。
海外資本密集滲透本土半導體業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封測
-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日前宣布,其自2009年第三季開始在中芯國際北京12寸廠生產的65納米技術晶圓出貨累計已超過10,000片,目前已成功進入量產。
中芯目前擁有超過10個 FOT (Foundry Owned-Tooling) 和 COT(Customer Owned-Tooling) 客戶在各個開發以及生產階段。中芯國際的65納米邏輯技術顯著改善產品集成度,并具有高性能,低功耗以及尺寸更小的高水平。目前涉及的產品應用包括 Wi - Fi,藍牙,高清電視,影音解碼器,應用處理器以及 T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65納米 晶圓
- 去年離開中芯國際的張汝京再度出山。接近張汝京的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張汝京主導的LED項目日前與上海市簽約,將落地浦東新區臨港新城產業區。臨港新城管委會一位人士對本報確認了這一消息,但拒絕透露投資細節。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初期參與投資的可能包括北大青鳥、華南一家家電企業。其中,北大青鳥意向已明確,之前它曾參與投資過中芯國際,且屬于最早一批投資機構。華南尤其是佛山、深圳等地早已將LED產業列為重頭發展項目,并依托當地家電產業資源,試圖快速壯大上下游產業鏈,因此華南家電企業的參與不足為奇。另外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太陽能 LED
- 去年離開中芯國際的張汝京再度出山。昨天,接近張汝京的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張汝京主導的LED項目昨天與上海市簽約,將落地浦東新區臨港新城產業區。臨港新城管委會一位人士對本報確認了這一消息,但拒絕透露投資細節。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初期參與投資的可能包括北大青鳥、華南一家家電企業。其中,北大青鳥意向已明確,之前它曾參與投資過中芯國際,且屬于最早一批投資機構。華南尤其是佛山、深圳等地早已將LED產業列為重頭發展項目,并依托當地家電產業資源,試圖快速壯大上下游產業鏈,因此華南家電企業的參與不足為奇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LED
中芯國際介紹
'''中芯國際'''成立于2000年,公司總部位于中國上海,擁有三座芯片代工廠,包括一座后段銅制程代工廠。此外,中芯已收購其第四座位于天津的8英寸芯片代工廠,稱之為“七廠”。同時中芯在北京的12英寸廠已在2004年七月開始投產。中芯國際一廠于2003年5月榮獲《半導體國際》雜志頒發的"2003年度最佳半導體廠"獎項。
補充說明:截止2009年5月,中芯國際已在上海建有一座300mm芯片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