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界的兩個老對頭NVIDIA和AMD都在本周一發布了自己的下一代圖形處理器技術,并且都宣稱自家芯片能提供萬億次計算(Teraflop)能力。
不過,兩家公司的“相似點”僅止于此。實際上,兩種芯片的微架構在所采用多核方法、顯存、硅集成電路、生產工藝和軟件上,都存在極大差別。
AMD的“狡辯”?
AMD這次的新品發布方法打破傳統,沒有采取過去的先高端,然后逐步衍生出低端產品的模式,相反,他們推出了一種面向主流圖形市場的產品,通過一種專利性的
- 關鍵字:
Nvidia AMD 圖形處理器 芯片 英特爾
- 6月18日消息 據臺灣媒體報道,NVIDIA與威盛近來合作親密,這一舉動可能會激怒英特爾,從而停止授權下一代FSB規格給NVIDIA。
《工商時報》報道稱,因為沒有關鍵處理器產品線,NVIDIA為求突破,選擇了與握有x86架構技術的威盛合作,這一合作與英特爾意愿背道而馳,英特爾威脅停止授權下一代FSB規格(Quick Path Interconnect),希望能逼退NVIDIA。
據了解,由于目前具備芯片組供應能力的只有NVIDIA與硅統,如果NVIDIA因為與威盛的合作而失去訂單,硅統將
- 關鍵字:
英特爾 NVIDIA 威盛 FSB 處理器
- 盡管英特爾再三否認新推出的凌動處理器(Atom)供貨不足的事實,但凌動的缺貨已讓眾多筆記本廠家推遲低價筆記本電腦的上市時間。
昨日,華碩電腦中國業務群副總經理王俊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英特爾凌動處理器的確存在供貨不足的情況,不僅僅是華碩,包括HP、宏碁、微星和戴爾(Dell)等業內其他筆記本電腦廠家都面臨同樣問題。
“不過,華碩Eee PC今年500萬臺的銷量目標并沒有改變。”王俊人表示,Eee PC并不一定要采取英特爾的處理器。據悉,華碩Eee PC第一季度的
- 關鍵字:
英特爾 凌動 處理器 華碩
- 中國投資網(CHNVC.COM)訊 國外半導體公司展開了并購重組潮,希望通過整合帶來的規模和領導力在市場上獲勝。中國半導體企業也受到并購重組潮的影響,但多數目前已經打開市場局面的中國半導體設計企業更希望通過上市獲得成功。如果被收購,也能作為有價值的公司被高價收購。
大公司整合背后有深層原因
最近,半導體業國際巨頭接二連三地上演了購并、拆分再合并的重組案。例如全球排名第一的英特爾與排名第五的意法半導體(ST)分別剝離出各自的閃存部門,組建了新閃存公司Numonyx;意法半導體與恩智浦整合雙方
- 關鍵字:
半導體 重組 整合 ST 意法半導體 恩智浦 英特爾
- 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處理器廠商都不遺余力地通過不斷提高主頻來提高處理器的性能。但是隨著處理器的發展,單處理器核心內部晶體管的集成度已超過上億個,主頻提高帶來的功耗及發熱量呈幾何倍數增長,傳統處理器體系結構的瓶頸日益顯現。于是,另一種全新的芯片構架誕生了,這就是多核處理器,即在單個芯片上集成多個個處理器內核。通過優化的核內部體系架構,多核處理器能在較低的主頻下實現更加優越的性能。
對于嵌入式系統而言,多核技術較過去可以提供更高的處理器性能、更有效的電源利用率,并且占用更小的物理空間,因而
- 關鍵字:
嵌入式 處理器 多核 英特爾 200806
- 高清內容安全存儲、傳輸與演示的半導體與知識產權廠商美國晶像(Silicon Image, Inc.) 宣布推出高級主機控制器接口 (AHCI) 1.2 版的 Serial ATA (SATA) 驅動程序,新增 SteelVine? 能夠對最新一代英特爾 (Intel) 個人計算機芯片組提供強大的支持。
美國晶像的 AHCI 驅動程序兼容于微軟 Windows Vista?、Windows Server? 2008,以及未來采用微軟最新 Storport 驅動程序架構的
- 關鍵字:
Silicon Image AHCI 英特爾 SATA 美國晶像
- Nvidia開始反擊英特爾了,這家全球最大的繪圖芯片廠商針對英特爾的USB 3.0標準說法做出回應,并表示芯片組制造商SiS(矽統)也加入聯合陣線挑戰英特爾。
目前總共有四家廠商施壓英特爾,全部都是芯片組制造商:Nvidia、AMD、威盛(Via)與矽統(SiS)。
這些廠商動作十分迅速,要建立自己所謂的“host controller”標準。“我們進展很快,其他廠商也都提供了資源,我們現在內部已經有加派了人力。”Nvidia內部不愿透露姓名
- 關鍵字:
Nvidia 英特爾 USB3.0 AMD 威盛 矽統 SiS 主機控制器
- 外電昨天報道稱,英特爾將剝離原屬英特爾新商業集團內部的太陽能電池部門,組建獨立的SpectraWat太陽能電池板有限公司。該公司將由英特爾全球投資組織——英特爾資本注資5000萬美元,并與高盛集團清潔能源和科技基金會旗下的Cogentrix Energy LLC、PCG清潔能源公司、Technology Fund以及德國太陽能電池模組廠商Solon AG合資。該交易將于今年6月底完成。
SpectraWatt將為太陽能模塊制造商們生產和供應光電池。預計2008年下半年在俄
- 關鍵字:
英特爾 太陽能 電池 WiMAX
- 貝瑞特將在6月份23日訪華,首站設在四川地震災區的一所小學。
CNET科技資訊網從英特爾中國執行董事戈峻今日發表的一篇博客中獲悉,“英特爾公司董事長貝瑞特博士即將訪華,屆時可能會有一系列的好消息要和大家分享,我也會借助我們的博客平臺及時與朋友們溝通。”
在5月22日,英特爾向四川汶川地震災區追加捐款3500萬元人民幣,主要用于災區重建教學設施和學生重返校園。截至5月22日,英特爾為支持中國抗震救災捐款總額已達4500萬人民幣。
當時,英特爾方面透露,英特爾公司
- 關鍵字:
英特爾 四川 地震災區 貝瑞特
- 電腦報記者朱文利 熊雯琳
一場由華碩Eee PC引發的小型筆記本之戰,將從2008年7月暑假開始升級,這一次,誰將脫穎而出,贏得用家的歡心?
去年,Eee PC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為小型筆記本開創了一個新紀元。而在今年6月初的COMPUTEX 2008會場上,宏碁、微星、英特爾等廠商推出的一大批小型筆記本隆重登場。隨著越來越多的廠商加入,小型筆記本市場有望從今年暑假開始升溫。
伴隨著高考落幕,氣溫漸漸走高,IT市場也將迎來新一年的暑假“高溫期”。
本報記
- 關鍵字:
筆記本 易PC 華碩 宏碁 英特爾 Atom
- 據市場調研公司Forward Concepts,2012年用于MID的IC市場將從2008年的2,900萬美元增長到26億美元,德州儀器(TI)和高通(Qualcomm)占領先地位。
Forward Concepts預測,同期內全球MID出貨量將從30.5萬個增長到4,000萬個。該市場支持應用處理器、數字基帶、RF收發器和功率放大器、圖形和其它協處理器、成像器、觸摸屏控制器、電源管理IC,以及Wi-Fi、WiMax、GPS、藍牙和移動電視等周邊芯片。???&nbs
- 關鍵字:
MID TI 高通 英特爾
- 【賽迪網訊】2008年6月11日,美國加州山景市—— 通過與合作伙伴和學術機構的合作,英特爾時刻把握全球創新的脈搏。在計算機歷史博物館舉行的英特爾研究日上,英特爾公司展示了多項可視計算、無線、醫療、環境、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突破性創新成果,部分技術演示內容如下:
可視計算與萬億級計算
“智能汽車”使用計算機視覺技術識別和跟蹤物體
英特爾的研究項目 Ct 的主要目的是擴展 C/C++,幫助主流的編程人員高效地創建高度并行化和可擴展的軟件,更充分地
- 關鍵字:
英特爾 智能汽車 機器人 電源管理 感知系統
- 北京時間6月13日,據國外媒體報道,摩根大通分析師克里斯托弗·丹內利(Christopher Danely)周四發表投資者報告稱,英特爾8核處理器Nehalem的上市時間可能會跳票。
丹內利表示,盡管英特爾在今年3月舉行的分析師會議中曾表示,該公司將會在今年年底之前推出四款Nehalem處理器,但依據當前的情況,英特爾最多將只能在今年發布兩款Nehalem處理器。丹內利認為,Nehalem雙核服務器處理器和高端臺式機處理器將會在今年發布,但筆記本處理器和多核處理器將會被推遲至明年第
- 關鍵字:
英特爾 處理器 多核 AMD
- 英特爾最近在del.icio.us網站上,開設了英特爾車載信息娛樂(IVI)解決方案專區,介紹最新的技術方案,帶來最新的活動通告和新聞。該專區同時提供英特爾車載信息娛樂解決方案相關的白皮書、解決方案指南下載以及線上展示等內容。
連接如下:http://del.icio.us/intelivi
歡迎您登錄,并訂閱該網站內容至自己的RSS閱讀器,隨時關注有關車載信息娛樂的最新動態!
- 關鍵字:
英特爾 車載信息娛樂 IVI
- 6月10日,據外電報道,美國最高法院周一推翻巡回上訴法院的判決,駁斥LG電子對其專利技術使用限制的主張,判定廣達計算機勝訴。
LG指控廣達使用零組件的系統和方式侵犯其專利。
LG擁有一些零組件的專利,并與英特爾簽訂協議,授權使用其技術來生產芯片和芯片組,但禁止將這些零組件與英特爾以外制造商的零組件結合。
廣達指出,LG已授權其技術給英特爾,廣達再向英特爾購買微處理器,并使用這些芯片為戴爾和Hewlett-Packard代工生產電腦。
美國最高法院指出:“LG辯稱并未
- 關鍵字:
LG 廣達 英特爾 微處理器 戴爾
?英特爾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英特爾!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英特爾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英特爾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