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前內存芯片廠商的重點將不會放在產能拓展方面
據iSuppli公司分析,由于全球內存芯片廠商在2005-2007年間已經耗費了大量資本進行設備投資和產能擴展,因此現有的產能已經可以滿足2012年的市場需求,這便意味著在未來兩年之內全球內存芯片廠商的主要精力將不會放在產能拓展方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9656.htm”2005-2007年間,內存芯片廠商共花費了500億美元的資金來采購新的制造設備和建設新的芯片廠,這筆花費已經占到同期整個內存產業營收的55%左右。“iSuppli公司的高級內存分析師Mike Howard表示:”由于向這些方面不計成本的巨額投資,整個內存工業的產能增加了125%,產出的內存芯片總容量則上升了349%。這便導致2007年起市場上開始出現供過于求的情況,由此導致內存芯片售價的下跌,內存廠商因此而承受的經營損失則達到了接近160億美元的水平。“
同時,過快增長的產能又進一步刺激各家內存芯片廠商生產成本的上升。全球內存芯片廠商2009年花費在制造設備方面的經費只有44億美元,這個數字比2007年的211億美元下跌了79.2%。而且今年廠商在新設備上的投資,其目的也已經由07年時的單一拓展產能,改為提升制程技術,如將現有制程技術升級為更高級的制程技術,以及改善提升光刻技術等方面。
”目前內存芯片廠商的產能,完全可以應付2012年,乃至2013年的市場需求,當然這需要根據廠商轉向新光刻技術的速度來決定。“Howard表示,”建造新廠一般需要花費兩年左右的時間,而在隨后的幾年內芯片廠商也沒有拓展產能的必要。內存芯片市場經常在供不應求與供過于求兩種狀況之間循環變化,而如果能將產能控制在一個合適的水平,這種循環效應給廠商帶來的傷害便會很小。“
不過,iSuppli同時也列出了一些有可能導致內存市場供需狀況發生轉變的時間比2012有所提前或推后的因素。這些因素包括全球經濟情況的好轉(或進一步惡化),臺灣內存廠商的未來走勢,以及內存芯片產業向高級制程技術的進化速度等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