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產業:落實振興規劃 推動產業升級
二是市場結構改善的機遇。在國家“擴內需”的經濟刺激政策下,一方面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發展3G等政策直接擴大了對電子消費品的國內需求,另一方面其他行業產品的需求擴張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對電子產品的需求,如汽車銷售的旺盛導致對汽車電子產品需求的快速增長。此外,我國進一步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戰略為國內電子信息產業拓展了發展空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9325.htm三是自主創新提升的機遇。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沖擊使得國家更加重視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更是為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自主創新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國家在《電子信息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中已經明確提出,要強化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突破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軟件等核心產業的關鍵技術,這為我國掌握電子信息產業的核心技術、占領世界電子信息產業的制高點提供了難得機遇。
四是跨國兼并收購的機遇。國際金融危機使得國外一些電子信息企業陷入困境,優質資產縮水,這為我國實力較強的企業低成本開展跨國并購提供了機會。全球電子信息產業正處于深度調整階段,產業格局的重新洗牌在所難免,這也為我國優勢電子信息企業的跨國并購提供了機遇。我國出臺了鼓勵支持企業進行兼并重組的相關政策,為我國優勢電子信息企業開展跨國并購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大力推進PDP本土配套產業鏈建設
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 陽丹
目前,國內PDP(等離子)產業鏈中的骨干企業正積極依托國家資助進行研發及成果轉化,發展自主知識產權,逐步形成以本土龍頭企業牽頭,大力發展產業配套環境的戰略格局。
國內上游配套產業、驅動線路及零部件具有一定的配套基礎能力,但高端技術比較缺乏。屏材料及設備方面的配套基礎相對薄弱,基本不具備配套能力或有待開發。
項目投資及上游配套成本偏高。由于本土配套產業鏈尚未建立,項目建設投資偏大,對產品成本競爭力不利。國內企業介入以PDP屏制造為核心的產業領域較晚,研發力量薄弱,產品性能與行業巨頭的產品有一定差距。
從整機廠家來看,上游行業陣營逐漸萎縮。隨著日立、先鋒等較小規模企業的退出,上游模組供應能力集中在松下、SDI、LG三家,他們均有自身整機品牌,國內整機廠缺乏議價能力,獲利空間受到大幅壓縮,同時貨源受到嚴重制約。
國內企業面臨的知識產權風險較大。國外企業進入PDP屏與模組領域早,掌握絕大部分核心基礎專利技術,已完成全球專利布局。
從成本結構分析上看,國外同行PDP模組屏成本僅占物料成本26%,線路成本占58%,電源成本占15%;長虹目前屏材料成本占47%,線路成本占42%,電源占11%。主要原因是國內PDP配套產業鏈基本為空白,特別是關鍵配套材料依賴進口,導致采購成本構成比例的異常。
本土化配套可確保PDP產業安全。隨著日韓企業部分退出PDP行業,部分上游廠商可能退出PDP行業,本土化配套可降低配套風險。拉動平板產品的技術進步與升級,提升國內PDP產業競爭力,可以降低對國外技術的依賴。此外,本土化配套可帶動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預計增加屏材料部分年產值約25億元(600萬片/年估算,下同),預計增加關鍵零部件部分年產值約60億元,預計增加設備部分(包括LCD)年產值將超過100億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