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搶救多晶硅產業下猛藥 拉攏太陽能垂直整合廠鎖單護航
面對多晶硅價格疲軟,大陸多晶硅廠紛陷入經營困境,大陸地方政府為協助當地多晶硅產業解套,并提升太陽能產業供應鏈垂直整合效率,近期業界傳出大陸幾個省政府正積極在臺面下拉攏具代表性的垂直整合廠,尋求與上游多晶硅廠整合的可能性,透過太陽能供應鏈上下游廠相互鎖單效應,達成藉由全球市占率高的垂直整合廠帶動多晶硅產業成長的目標。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8465.htm太陽能業界近期傳出大陸部分省政府正積極拉攏垂直整合廠,與上游多晶硅廠進行結合,希望藉由發展成熟且在國際市場表現亮麗的垂直整合廠,帶動當地多晶硅廠發展。太陽能業者表示,未來大陸垂直整合廠與多晶硅料源廠可望透過策略聯盟、合資等動作達到整合目的,并依循相同模式整合硅晶圓廠,使得大陸太陽能供應鏈架構更為完整。
太陽能業者指出,過去受到缺料激勵,大陸投入多晶硅廠商眾多,從極盛時期約有50家業者有意投入,在金融風暴后陸續退出,目前約剩30家多晶硅廠,由于 2009年太陽光電市況不佳,多晶硅現貨價格走軟,跌至多晶硅廠生產成本以下,使得多數業者經營困難。因此,大陸政府希望透過促成上下游垂直整合方式,有效達到相互支持及鎖單效應,發揮產業供應鏈運作最大效益,更重要的是,藉此讓大陸多晶硅產業解套。
事實上,2009年下半大陸政府認為多晶硅領域有投資過熱之虞,透過宏觀調控、提高融資門檻方式,限制新進者再投入該領域。至于大陸垂直整合廠包括尚德、英利、天合光能、晶澳、阿特斯、中電光伏等,2009年在擺脫過去需簽訂高額長期料源合約束縛后,在擴產布局上紛鎖定朝下游模塊及系統端整合,以在國際市場創造更高市占率。
太陽能業者預估,大陸地方政府這項太陽能供應鏈上下游整合及鎖單計畫,主要鎖定具代表性的垂直整合廠,不過,對于料源充裕及垂直整合腳步快速的業者如尚德及英利,應不在大陸政府這波媒合名單內,至于這樣的整合模式是否奏效,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評論